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状态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宣武医院骨科椎管麻醉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及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年龄>65岁的458例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其中术后出现谵妄者68(14.9%)例,男26例,女42例,平均年龄72.9岁(66~102)岁。对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分类、术前并存疾病及术后低氧血症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术后发生谵妄68例,谵妄的发生率为14.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47)、手术时间(P=0.042)、术中出血量(P=0.027)、术后是否出现低氧血症(59例比12例,P=0.019)及术前并存3种或3种以上疾病(57例比256例P=0.029)在谵妄与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高龄、术前并存3种或3种以上疾病、术后低氧血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为谵妄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与单纯溶栓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一四八中心医院介入血管科1998年4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并采用介入取栓与单纯溶栓、病程7 d内的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458例。A组(327例)机械性血栓抽吸,B组(131例)单纯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结果血栓完全清除(Ⅰ级):A组65.44%明显高于B组37.4%(P<0.01);出院时健患肢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对术中止血时间、术后引流量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至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125例次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鱼精蛋白,将患者分为鱼精蛋白组和非鱼精蛋白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的病例资料、术中止血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125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鱼精蛋白组共75例次,非
目的探讨我国急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1年随访的全因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任何原因急诊就诊中有房颤诊断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并进行1年随访,记录全因死亡事件,根据是否生存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2016例房颤患者,其中死亡组279例,生存组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2年后应用CT和X线测量骨道宽度的差异。方法选择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术后的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随访时间均在2年以上,平均26(24~31)个月。分别用CT和X线片测量胫骨和股骨骨道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垂直于骨道纵轴的最大宽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例患者CT测量的矢状位和冠状位的胫骨骨道宽度都减小,其余患者的矢状位和冠状位的骨道宽度均增大。采用X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347例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PET/CT的诊断效度以及病变形态、病理类型、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其诊断效度与病灶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影响,评价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部占位的早期诊
期刊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穿刺部位、患者体位、病灶大小、进针深度、是否合并COPD、穿刺针数以及操作者经验是否丰富等因素对气胸和咯血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组623例,其中男410例,女213例;年龄15~87岁,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