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化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才队伍群体,要想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势必要把信息素养作为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分析,探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评价标准
信息素养是近几年研究很多的一个话题,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简单地说,信息素养就是个人“如何有效的获得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制定信息素养的标准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并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标准。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1)能够有效且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
息;(3)能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
容;(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作到最好;(7)能认识信息对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性;(8)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
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9)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
创建信息。
二、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
(1)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化社会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对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也成为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2)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有人做过统计,在大学学得的知识五年以后有一半以上将用不上,因此,在大学期间,必须要学会如何正确的识别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1)信息意识薄弱。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意识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但是大多数学生无法将其发现的信息现象与其工作、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通过这些信息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2)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获取信息的时候通常借助于一般的网络搜索引擎,没有掌握相应的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3)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利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是停留在文字处理、上网浏览信息、简单的信息搜索、收发邮件等这些初级应用上,对信息的分析、筛选以及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尚需培养。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了解与信息获取、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等方面的保护意识薄弱,大学生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从而使网络诈骗等等网络不安全情况频频发生。
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1)做好信息素养的宣传。可以通过讲座、开设相应课程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于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2)加强图书馆的建設。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数字资源的建设。新生入学就应该做好进行入馆教育,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及分布、组织结构、开放时间、借阅制度、数字文献资源的使用和检索方法,使其对图书馆有个总体的了解,使图书馆的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3)完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首先,为了使学生对信息素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应该开始类似于《信息素养导论》的课程。其次,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应该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Excel数据管理》、《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等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4)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法律和思想道德教育。各高校都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应根据目前的网络环境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法规、网络礼仪、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参 考 文 献
[1]王菲.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及模式[J].教育探索.2006(5)
[2]梁建国,张斌,王欣伟.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及途径[J].交通职业教育.2009(6)
[3]周芳笃.试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11(4)
[4]田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评价标准
信息素养是近几年研究很多的一个话题,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简单地说,信息素养就是个人“如何有效的获得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制定信息素养的标准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并制定出一系列相应的标准。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养标准:(1)能够有效且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
息;(3)能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5)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
容;(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作到最好;(7)能认识信息对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性;(8)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
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9)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
创建信息。
二、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
(1)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化社会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对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也成为衡量人的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2)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有人做过统计,在大学学得的知识五年以后有一半以上将用不上,因此,在大学期间,必须要学会如何正确的识别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1)信息意识薄弱。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意识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有用的信息,但是大多数学生无法将其发现的信息现象与其工作、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通过这些信息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2)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获取信息的时候通常借助于一般的网络搜索引擎,没有掌握相应的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3)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利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只是停留在文字处理、上网浏览信息、简单的信息搜索、收发邮件等这些初级应用上,对信息的分析、筛选以及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尚需培养。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了解与信息获取、使用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对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等方面的保护意识薄弱,大学生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内容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从而使网络诈骗等等网络不安全情况频频发生。
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1)做好信息素养的宣传。可以通过讲座、开设相应课程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于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2)加强图书馆的建設。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数字资源的建设。新生入学就应该做好进行入馆教育,向他们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及分布、组织结构、开放时间、借阅制度、数字文献资源的使用和检索方法,使其对图书馆有个总体的了解,使图书馆的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3)完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首先,为了使学生对信息素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应该开始类似于《信息素养导论》的课程。其次,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应该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Excel数据管理》、《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等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4)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法律和思想道德教育。各高校都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应根据目前的网络环境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法规、网络礼仪、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参 考 文 献
[1]王菲.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及模式[J].教育探索.2006(5)
[2]梁建国,张斌,王欣伟.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及途径[J].交通职业教育.2009(6)
[3]周芳笃.试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11(4)
[4]田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