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和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从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准备阶段、试验段的铺筑以及沥青混凝土拌制、运输、摊铺、压实及成型等方面论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技术要点,并论述了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从而使沥青混凝土路面达到技术及使用上的要求。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阶段
  1.沥青路面检查
  基层分新建和利用原路面两种。高等级公路要求除临土基第一层底基层可路拌施工外,均采用集中拌和、机械摊铺的方法进行施工。为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从基层开始就严格挂线施工,达到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目前为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路面裂缝多在上基层上每隔15—20米切缝铺设土工格栅或土工布撒布改性沥青处理。在原有路面上铺筑沥青混凝土也应严格验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坑槽、沉陷、泛油、混凝土路面碎裂等病害加以处理。对有较大波浪的地方应在凹陷处预先铺上一层混合料,并予以压实,不必考虑摊铺厚度的均一性。
  2.材料、机械设备的检查
  (1)原材料
  瀝青混合料拌和前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选择好各种材料。必须对材料来源、材料质量、数量、供应计划、材料场堆放及储存条件等进行检查。
  沥青混合料中使用的粗集料,通常是2—3种不同规格的石料经掺配组成。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有稳定的合格矿料级配,就要求在石料的供料和收料过程中,保证不同规格碎石颗粒要有一致性。保持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的一致性对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路面施工所用的矿料数量较大,加之施工单位流动性强,施工单位很少有自己组织的石料加工厂。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当地生产的材料。现在社会上生产碎石材料的厂家都属于建材部门或地方的集体或个人所有,生产的材料又是常用于水泥混凝土。而水泥混凝土对集料规格的要求与沥青混凝土对集料的要求是不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对砂、石料的质量和规格要求更高,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集料的嵌挤作用形成路面强度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2)施工机械
  施工前应对拌和厂及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和设备的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等进行检查。拌和前特别要注意沥青拌和楼电子秤的准确度。从而保证骨料、粉料、沥青等各种物料配比精度。
  摊铺设备的选型也很重要,德国ABG423型全自动找平摊铺机,整幅一次摊铺(全宽12M),能很好控制摊铺厚度和表面平整度。
  二、试验段的试铺
  高级公路面层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宜为100~200M。试验段宜在直线上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包括下列实验内容:
  1.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2.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操作工艺。
  3.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沥青的标号与用量、喷洒方式、喷洒温度;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等压实工艺;以及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按照规定的方法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沥青用量。建立用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法测定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碎石面层的压实标准密度。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进度计划。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在试验段的铺筑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记录分析,直接取得一手施工资料。在正式路段上施工时,要按照试验段施工时所取得的试验数据进行施工。
  三、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
  施工阶段包括: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接缝处理及碾压。
  1.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机械、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热矿料二次筛分、沥青用量等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稳定性和平整度的重要因素。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拌制。当工程材料从多处供料、来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宜采用连续式拌和机。
  沥青混合料拌制时,沥青和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节到能使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石油沥青120~165摄氏度;煤沥青80~120摄氏度)。混合料温度过高时,影响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从而影响到混合料的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要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拌和时间宜为30~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s),连续式拌和的拌和时间由上料速度及拌和温度调节。
  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如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调整。
  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运输过程中注意加盖蓬布,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用量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保证摊铺机连续不间断摊铺。注意卸料与摊铺机之间的距离,防止碰撞摊铺机或倒在摊铺机外,引起摊铺不均匀,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3.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摊铺
  在合格的基层上按规定撒布透层、粘层、铺筑下封层后,可进行混合料的摊铺。首先进行施工放样。准确的施工放样避免基准钢线的重度影响,其钢支柱纵向间距不宜过大,一般5~10米并用紧线器拉紧。同时要加强监视,防止现场人员扰动,造成摊铺面的波动。摊铺前,还要及时进行立柱、横坡度、厚度等项指标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摊铺机摊铺速度匀速行使不间断,借以减少波浪和施工缝,试验人员随时检测成品料的配比和沥青含量,及时反馈拌和厂,及时调整。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如发现粗集料窝应予铲除,并用新料填补。此项工作必须在碾压之前进行,严禁用薄层贴补法找平,以免贴补层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压碎,引起面层推移破裂。   摊铺中的质量缺陷主要有:厚度不均,平整度差(小波浪,台阶),混合料离析、裂纹、拉沟等。
  ①粉料过多,温度不当,砂石未完全烘干,机械猛烈起步和紧急刹车,刮料护板安装不当均可引起裂纹。
  ②沥青含量过多或过少,矿粉含量不足;骨料尺寸与摊铺厚度不协调;振捣梁与熨平板的相互位置调整不当,振捣梁、熨平板底面磨损;刮料护板安装不当,熨平板接缝处理不当等引起拉沟。
  ③供料速度不匀;机械起步和刹车过猛;摊铺速度不均匀;熨平板工作迎角调整过当摊铺机发动机或驱动链条松紧度未调好均会引起小波浪。
  ④熨平板底面磨损或严重变型时,铺层容易产生裂纹和拉沟,故应及时变换。有时熨平板的工作迎角太小,也会使铺层的两边形成裂纹或拉沟。调整熨平板的前缘拱度,并在试铺中多次调整,直到能铺出具有良好的铺层为止。如果多次调整仍消除不了上述缺陷,就应该更换熨平板的底板。当矿料中的大颗粒尺寸大于摊铺厚度时,在摊铺过程中该大颗粒将被熨平板拖着滚动,使铺层产生裂纹、挂沟等。所以应严格控制矿料粒径,使其最大尺寸在规范之内。混合料的配比不当,会产生全铺层的裂缝,因为振捣梁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进行捣实的同时,还要将它向前推移。如果混合料的大颗粒过多,就会出现全铺层的大裂缝。为了消除这种裂缝,有时可将熨平板加热进行热熨,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改变混合料的配比。
  4.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
  保证路面达到设计的密实度和良好的平整度,是沥青路面摊铺碾压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达到此目的关键是要使沥青混合料在适当的温度下实施碾压。尤其是初压阶段,应尽量在规范要求的温度范围内的较高温度下短时间完成。这就要求在施工组织上拌和机和摊铺机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必须匹配,即拌和量略大于摊铺量,使混合料铺筑在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条件下进行,并作到边铺边压。
  对略有推移的沥青混合料,一般情况下是集料的时段性级配不均匀造成的。一般来说,其各种技术指标基本上是符合要求的。可采用调整碾压的方法。实践证明初压温度低时推移较为严重,初压在120--130℃温度条件下,短时间内完成是提高压实质量的最佳方式。
  四、结语
  总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既包括了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又包括了施工过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另外基层的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到面层的质量。如果基层的标高、横坡不符合要求,就直接影响到面层的平整度。不同种类的沥青,对沥青混合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把握好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做出高质量的路面。
其他文献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如何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发挥更好更有效的作用
目的探究降压药联合生活方式的改变在高血压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临
文章对我国第一条220kV紧凑型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其过电压和安全距离,使在此线路上进行带电作业成为可能。根据其过电压情况以及安全距离,设计了在该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诊断及治疗、分娩的7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软件把7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
本文针对梅河煤矿二井软岩巷道支护难题,分析了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力学机制及原因,探讨了软岩巷道二次耦合支护作用机理,提出了针对梅河煤矿二井软岩巷道的二次耦舍支护技术。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对技工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一下职业教育中车工实习这一门课程教学方
课程改革不仅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变革人,它本身就是教师自我改造的过程,就是营造一种课程改革与教师共享、共进的文化。课程改革造就高素质教师,淘汰低素质教师。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在研究生公共英语中设置选修课势在必行,研究生公共英语选修课的设置必须处理好与英语学位课的关系,选择适宜的教材并开展网络教学,
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后,从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条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本文对某大学新开设的专业——《交通工程》专业第一届学生的成绩进行采样。选取了两门基础课程以及两门专业必修课程进行统计分析。首先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包括成绩的频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