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内外对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对于高管薪酬差距的关注度一直很高。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对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旨在探寻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研究高管薪酬差距提供进一步的思路。
关键词: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
一、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高管薪酬出现惊人增长并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并引起了大量的学者的研究。基于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所不同,对高管薪酬差距研究的方向、成果也各不相同。针对这些问题,在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阅读、分析、总结后,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的脉络进行梳理,探寻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研究
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在国外的研究比较广泛。Leonard(1990)经过研究发现,高管如果晋升的可能性不大时,其薪酬差距反倒会加大;Bognanno(2001)的研究则表明,CEO与副职报酬的差异高低与副职的人数多少、副职的受教育年限长短、公司销售规模大小、公司员工人数多少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Henderson和Fredrickson(2001)经过实证研究发现,CEO薪酬差距与差异化战略正相关,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激励作用存在显著影响。
在国内也有学者对高管薪酬差距进行研究。在研究企业间高管薪酬差距的问题上:林俊清等(2003)经过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公司间高管薪酬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并不是公司外部市场环境因素。郭翠荣、李巍(2011),朱方明,林雨杰(2011)都认为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之间高管薪酬存在明显差异,地区、企业规模、企业效益、股权集中度差异下高管薪酬也存在差异, 但并不规则。金融行业平均高管薪酬与职工薪酬差距、企业规模、经营业绩、薪酬业绩弹性、人力资本等方面都位于各行业的第一位。有的学者经研究发现母公司绝对控股或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时,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更可能受母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余玮2010)。
在关注高管团队层内之间薪酬差距的文献中,曾思琦(2007)经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所有权和董事会治理结构是高管层内薪酬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国有股占股比例越高,高管之间薪酬差距越小;公司规模越大,薪酬差距也显著拉大;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薪酬差距拉大。李燕梅、马莎、向朝进(2009)研究也认为股权集中度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正相关,并得出具体数据:股权集中度每提高1%,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下降0.036%。鲁海帆(2010)则从锦标赛理论出发,认为CEO内部继任的可能性会影响高管层内的薪酬差距。如果CEO内部可能继任时,公司倾向于扩大高管层内的薪酬差距来提供足够的激励,不过这不一定会导致业绩提升。朱明秀(2010)以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板认为CEO人力资本特征也会对高管层内薪酬差距有影响,但不同的人力资本特征其影响也是不同的:年龄与薪酬差距显著正相关,任职年限对薪酬差距具有正向作用,学历对薪酬差距具有反向作用,但任职年限和学历与薪酬差距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也支持锦标赛理论。高管层内薪酬差距还受企业自身的成长阶段影响,不同的成长阶段对薪酬差距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孙烨,高倩(2010)认为企业的成长期应该采取较大的薪酬差距。吸引优秀人才来管理企业,利用高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来应对环境变动造成的影响。但是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一般采用较小的薪酬差距,更强调高管之间协调合作来维持企业的日常运作。在研究高管薪酬内部差距时有的学者将高管团队内的薪酬差距划分为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以此为基点来分析。刘子君,刘智强,廖建桥(2011)通过沪市A 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锦标赛理论是合理的,高管团队薪酬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显著扩大是因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兼任,但是对相对薪酬差距的影响是不明显的。国资控股比例增加会对高管薪酬绝对与相对差距产生明显抑制作用。高管薪酬绝对差距与企业绩效、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
三、评价与展望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结果表明对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其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是企业间高管薪酬差距和高管团队层内之间薪酬差距。但是现有的研究存在不足,有些影响因素研究的不够深入,研究企业偏向于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对于中小企业研究不足。因此未来学者们应当向各行各业进行全面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方芳,李实.中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差距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8):47-67.
[2]林浚清.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智力结构[J].经济研究,2003(6):31-40.
[3]鲁海帆.内生性视角下高管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研究[J].软科学,2009(12):22-29.
[4]李琳.公司内部薪酬差距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12):83-90.
[5]刘静怡.高管薪酬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20-21.
[6]樊綱,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
一、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高管薪酬出现惊人增长并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并引起了大量的学者的研究。基于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所不同,对高管薪酬差距研究的方向、成果也各不相同。针对这些问题,在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阅读、分析、总结后,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的脉络进行梳理,探寻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研究
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在国外的研究比较广泛。Leonard(1990)经过研究发现,高管如果晋升的可能性不大时,其薪酬差距反倒会加大;Bognanno(2001)的研究则表明,CEO与副职报酬的差异高低与副职的人数多少、副职的受教育年限长短、公司销售规模大小、公司员工人数多少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Henderson和Fredrickson(2001)经过实证研究发现,CEO薪酬差距与差异化战略正相关,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激励作用存在显著影响。
在国内也有学者对高管薪酬差距进行研究。在研究企业间高管薪酬差距的问题上:林俊清等(2003)经过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公司间高管薪酬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并不是公司外部市场环境因素。郭翠荣、李巍(2011),朱方明,林雨杰(2011)都认为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之间高管薪酬存在明显差异,地区、企业规模、企业效益、股权集中度差异下高管薪酬也存在差异, 但并不规则。金融行业平均高管薪酬与职工薪酬差距、企业规模、经营业绩、薪酬业绩弹性、人力资本等方面都位于各行业的第一位。有的学者经研究发现母公司绝对控股或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时,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更可能受母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余玮2010)。
在关注高管团队层内之间薪酬差距的文献中,曾思琦(2007)经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所有权和董事会治理结构是高管层内薪酬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国有股占股比例越高,高管之间薪酬差距越小;公司规模越大,薪酬差距也显著拉大;董事会规模越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薪酬差距拉大。李燕梅、马莎、向朝进(2009)研究也认为股权集中度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正相关,并得出具体数据:股权集中度每提高1%,高管内部薪酬差距下降0.036%。鲁海帆(2010)则从锦标赛理论出发,认为CEO内部继任的可能性会影响高管层内的薪酬差距。如果CEO内部可能继任时,公司倾向于扩大高管层内的薪酬差距来提供足够的激励,不过这不一定会导致业绩提升。朱明秀(2010)以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板认为CEO人力资本特征也会对高管层内薪酬差距有影响,但不同的人力资本特征其影响也是不同的:年龄与薪酬差距显著正相关,任职年限对薪酬差距具有正向作用,学历对薪酬差距具有反向作用,但任职年限和学历与薪酬差距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也支持锦标赛理论。高管层内薪酬差距还受企业自身的成长阶段影响,不同的成长阶段对薪酬差距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孙烨,高倩(2010)认为企业的成长期应该采取较大的薪酬差距。吸引优秀人才来管理企业,利用高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来应对环境变动造成的影响。但是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一般采用较小的薪酬差距,更强调高管之间协调合作来维持企业的日常运作。在研究高管薪酬内部差距时有的学者将高管团队内的薪酬差距划分为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以此为基点来分析。刘子君,刘智强,廖建桥(2011)通过沪市A 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锦标赛理论是合理的,高管团队薪酬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显著扩大是因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兼任,但是对相对薪酬差距的影响是不明显的。国资控股比例增加会对高管薪酬绝对与相对差距产生明显抑制作用。高管薪酬绝对差距与企业绩效、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
三、评价与展望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结果表明对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其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是企业间高管薪酬差距和高管团队层内之间薪酬差距。但是现有的研究存在不足,有些影响因素研究的不够深入,研究企业偏向于规模大的上市公司,对于中小企业研究不足。因此未来学者们应当向各行各业进行全面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方芳,李实.中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差距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8):47-67.
[2]林浚清.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智力结构[J].经济研究,2003(6):31-40.
[3]鲁海帆.内生性视角下高管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研究[J].软科学,2009(12):22-29.
[4]李琳.公司内部薪酬差距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12):83-90.
[5]刘静怡.高管薪酬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20-21.
[6]樊綱,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