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文旅人才r“双循环”非学历培训模式研究r——以桂林旅游学院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为例

来源 :旅游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前,文化和旅游发展形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倒逼面向行业的非学历培训质量提升.文章基于项目式学习(PBL)视角,通过构建文旅人才“双循环”非学历培训模式,探索项目式学习(PBL)要素与文旅从业人员培训相结合的创新价值和实际效果.实践表明,该模式符合文旅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属性,可以提升非学历培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内在动力,将成为文旅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
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固定资产的掌控效果决定了企业发展规划管理的能力,而固定资产的分类与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本文将简要概述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相关标准,探讨固定资产分类的优化方案,并研究固定资产分类后的代码编制,分析固定资产编码在管理中的应用,以期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偏向性技术进步和资本一技能互补机制被认为是影响技能溢价的两个重要且相互联系的因素,但对于这两种因素中的哪一个能更好地解释中国地区层面的技能溢价,现有研究没有给出答案.本文构建一个包含设备资本、建筑资本、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的多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提出了识别技能溢价来源的方法.进一步,基于1993~2016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估算了该生产函数中不同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并分析了要素替代弹性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在何种嵌套形式下,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均能提高技能溢
本文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利用2000 ~2017年的省际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FDI、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差距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探索FDI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劳动力流动是否为一重要的中间作用渠道,以及劳动力流动如何影响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1)就全国层面而言,FDI对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倒“U”型影响,且大部分省份已位于倒“U”型曲线的右侧,FDI比重上升促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整体上劳动力流入使城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别是在2018 年,组建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作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必将开启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征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促进文旅融合创新业态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面对全新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诉求,如何破解文旅融合中的人才困境,探索优化路径,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加强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落实民航局、文旅部共同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航业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上半年,民航局发布了“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航线”(以下简称“百条精品航线”).这些航线是从红色景区所在城市当中,遴选出红色属性突出、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的航线,力求进一步发挥民航业在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民航业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目前学界对于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不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遵义市为案例地,通过网络获取旅行社线路和网络游记,以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分析遵义市红色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网络节点特征以及网络结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 )遵义市红色旅游流已经形成“两区多点”结构,热点区域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景点内容主要表征为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两大长征事件;(2 )遵义红色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的不均衡性突出,主要表现为“西密东疏”“西强东弱”;(3 )红色旅游景点本身的历史纪念价值、旅游资源等级以
人们对旅游和文化的需求,从古就有,从未停止过.《穆天子传》是我国文字记载中的最早的旅行活动.2020 年,我国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愈加凸显、不断升级,强烈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消费潜力将驱动文旅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文旅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应该如何跟上行业的发展? 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国家部委相关文件及文旅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分析了自上而下推动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合发展的趋势特征及其对旅游人才需求特征的影响.结论认为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目标,以新兴科技方法为手段,以优秀传统文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服务文化为内容的全面融合,未来的人才需求也更强调人才的综合型知识、新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热爱行业的职业素质.
文章以1995—2019年间我国13个省份31所旅游职业院校的619名旅游类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对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层级分析,得出旅游业人才素质养成与旅游职业教育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旅游职业教育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实践经历、老师引导、朋辈影响、社会服务活动、学风与校风等六个方面影响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的养成,这六个方面的旅游职业教育影响因素对单个具体的旅游业人才素质特征要素养成的重要性排序则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