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的训练方法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aog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学生提起写作就头痛、无兴趣、无信心,更无话可写。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积累的词句和掌握的方法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道出了读写的关系: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感悟是阅读的任务,是为表达运用服务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是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借助语文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着眼于解决学生习作“无米之炊”和“有米难炊”这两个“瓶颈”,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感悟,内化文本,使学生在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习作训练。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拓展习作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导语激趣、创境激趣、品文激趣、活动激趣等,让学生在充分享受美文的基础上,对写作产生强烈的动机。
  二、找准读写结合点,拓宽训练途径
  1.积累词句,夯实基础
  对课文中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或一些描写精彩、生动、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段落,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进行背诵、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美文佳句,及时引导学生加以揣摩、仿造,让学生从背诵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地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润土捕鸟的一段动词;《背影》中父亲攀越月台的细节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有层次、动静搭配、关联词语运用巧妙,都是我们写作训练的很好借鉴。
  2.学习方法,谋篇布局
  指导作文常见的方法有:一是引导学生学习命题的方法。如《风筝》、《羚羊木雕》等课文,以文中记叙的事物来命题,值得借鉴;又如《大自然的语言》既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又采用了比拟的方式,生动、形象。二是理清课文结构,训练学生写作思路。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采取了倒叙的结构方式,为学生的谋篇布局找到了好的例子。三是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安塞腰鼓》一文作者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增加语言气势;《观舞记》中对人物舞姿的描写惟妙惟肖。
  同时还可以采取这些训练方法:
  一是续写,培养想象力。让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或者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地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如《喂—出来》一文让学生在提炼主题的基础上续写结尾。
  二是改写。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文章的中心,甚至可以改变题目。它的形式有: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改变语言(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把陈述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改变文章叙述顺序(顺叙、倒叙互变)等。在学习《观潮》后,可以改变文体,让学生将文言文改写成一篇场面描写的记叙文。《老王》一文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一部分。
  三是缩写。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提高由繁化简、精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把《最后一课》缩写成一篇普通记叙文。
  四是仿写。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也可以进行修辞手法的仿写,使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还可以进行课文题材的仿写,拓宽选材的思路。如学习《背影》一文,教师可以设计写作练习《老师的眼睛》、《母亲的手》,并要求描写好细节。
  五是写读后感。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进行研讨、议论、评价,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之类的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的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六是互改作文,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相互修改,修改的过程既是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一般从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方面入手。改完后,组员轮流发言交流其阅读感受,指出优点和不足。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阅读与写作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已的知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以教材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揣摩、品味、体验、感悟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的视角去积极发掘教材中的写作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写作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628415四川省苍溪县元坝镇张王小学校)
其他文献
“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 贝尔提出的。何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似乎是纯形式的自然形体(它可以是一个具体事物,也可以是一个色彩词),实际上它包含有大量的观念、想象,其具体的内容(意义)都已经积淀在形式之中。因此,它在文本中的意义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微妙之处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色彩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期刊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中的瑰宝,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像、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鉴赏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可对高中生来说,古典诗词却像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甚至望而生畏,古典诗词教学不容乐观。那么怎样突破这道难关,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又能在学习中提高鉴赏能力呢?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经过多年中学语文
期刊
当前,演课本剧正在校园中悄然兴起,她犹如一枝奇葩,在语文课堂中怒放,为语文课堂教学平添了许多活力与绚烂的色彩。    一、编排课本剧的意义    新课标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语文基本能力。”课标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期刊
2010年3月25日,一位外国记者向朱镕基总理提出了如何改善中国农村教育条件,尽早缩短农村和城市的差距,让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得到同等教育这样一个艰深的问题。由此看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作为农村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把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因条件局限而一筹莫展的实况做了以下的分析和建议:  一、加大对图书室的经济投入和管理,为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提供必要条件  语文学习应该有一个广阔的阅
期刊
近年来,常听到身边的一些同事抱怨: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他们不求上进,上课想睡觉,下课不做作业,放学上网等,没有一点理想。但细细想想,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厌学?为什么会如此不求上进?根据本人从事农村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近二十年的经验,我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社会的不良诱惑、家庭教育缺失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外经典阅读,没有行之有效的精神、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价值观
期刊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它却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正视现实,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学生作文水平的低下令人堪忧,写错别字,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已是普遍现象;语句不通,叙述不清,内容不具体,语言粗俗更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不愿花功夫抓基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失之偏颇,认为素质教育只在教法探索和学法指导上,从而导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理解、忽视积累,加上写作没有现成的教材,
期刊
新课改后,湖南省采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教材古文的含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在五本必修教材中开设了文言文单元外,还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代经典文化研读》和两本文言文读本。古文的增加反映了新课改传播古代文化的任务。2010年的高考古文必备篇目是39篇,语文默写题目的分数还是六分。这39篇默写篇目涉及了六本书,诗词、散文都包含在内。高考的这六分是绝对不能失分的,可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
期刊
语文教学始于拼音教学。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是低幼儿认知的桥梁和纽带。但是,由于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因此对于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这就给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好拼音?现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几种常用的拼音教学方法,仅供大家参
期刊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几千年来她以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没有看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教师需花大量时间进行识字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的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
期刊
诵读欣赏教学就是要求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去鉴赏文学作品蕴涵的美质。诵读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能够逐步做到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文学作品的美质包括思想主题和写作特色两方面,学生在鉴赏作品时,一方面能够受到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另一方面还能学习和借鉴到高超的写作技巧,两者齐举并重,不能有失偏颇。  进行诵读欣赏教学的意义,毫无疑问,是极其重要的。依笔者所见,至少有以下几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