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还原土壤处理对再植龙牙百合生长不利因子的消减作用

来源 :土壤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ged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害和草害是再植龙牙百合生长的两大关键制约因素.以强还原土壤处理(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为技术手段,以湖南省栽培过龙牙百合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液体有机物料RSD处理(6 t·hm-2,MO)、固体有机物料RSD处理(15 t·hm-2,SB)和不做任何土壤处理的对照(CK),研究该技术手段对龙牙百合栽培土壤中土传病原菌和杂草种子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对照相比,RSD处理均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等病原真菌,显著降低镰刀菌属在真菌类群中的占比,其杀菌率高达98.8%.同时,RSD处理还能有效抑制土壤杂草种子库中大部分杂草的萌发,显著降低田间杂草的密度和生物量,其对杂草数量和干质量的抑制率分别为94.1%~96.0%和71.0%~94.7%,且MO处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SB处理.此外,RSD处理还能显著改变田间杂草的群落结构,并降低其多样性、丰富度和优势度.因此,强还原土壤处理能够显著消减土传病原菌、杂草等再植龙牙百合生长不利因子,是一种具有同时降低田间病害和草害发生潜力的农业措施,且可以为减少农药施用量、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方法 抽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健康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34例产妇.对照组给以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本上添加孕期体重管理.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体重和妊娠结局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两组产妇具有不同程度的胎儿过轻和巨大儿分娩状况,而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产妇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阴道分娩率相较于对
目的 分析放射医护人员职业风险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2月本院医护人员50名,根据是否接触放射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名,对照组为其他科室医护人员,观察组为放射科医护人员,对两组医护人员不良职业危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医护人员在X线损伤、肌肉拉伤、体液污染以及器械伤害等职业危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 对于影响放射科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的不良因素,医院管理领导层应给予高度重视,可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以及强化自身安全防护意识,保
婴儿在妈妈的肚子中,由于发育紊乱而导致的形态、结构以及代谢等方面的行为异常,这些行为异常并不是在分娩的过程中导致的,这被称为出生缺陷,通常也被称为先天缺陷.婴儿的先天缺陷无论是给家庭还是给社会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通过研究表明,婴儿出生的先天缺陷是可以医学手段检查等方式来避免.这需要提前做好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干预手段来减少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唇裂等缺陷的发生,最后达到降低幼儿出生缺陷的概率.
目的 分析肺部超声在小儿肺炎诊断及治疗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7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其中临床确诊肺炎患者64例,对所收治的对象均进行X线、肺部超声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分析肺部超声在小儿肺炎诊断及治疗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研究发现,肺部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X线,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实践中运用肺部超声诊断临床效果显著,可为医生判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油菜-水稻与小麦-水稻轮作在不同施肥措施下的土壤养分及团聚体碳氮分布差异,为长江中游油麦交错区水旱轮作模式选择及培肥地力提供依据.利用湖北沙洋的定位试验,选择油-稻和麦-稻轮作的不施肥(CK)、施用化肥(NPK)、化肥与秸秆还田相结合(NPK+S)3个处理,在试验布置的第4年于油菜和小麦收获后取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孔隙度、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麦-稻轮作相比,油-稻轮作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各施肥处理
采集中国红壤、黑土、褐土、棕壤和黄壤五种典型土壤,经一个月老化制备成浓度为600 mg·kg-1的砷污染土壤样品,利用体外(in vitro)试验方法(PBET-UF模型)研究经口部摄入的土壤砷在人体胃肠道的生物可给性/生物有效性,并评估其健康风险,进而从土壤性质角度(包括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及砷的赋存形态)综合地探讨砷的生物可给性/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以分析不同土壤间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壤砷在胃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为37.2%~71.8%,小肠阶段的生物可给性为49.0%~73.3%,小肠阶段的生物有效性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认知干预对初产妇喂养行为的影响.方法 拟从2018年3月—2020年7月经本院收治的选取98例初产妇开展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初产妇予以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予以母乳喂养认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及纯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婴儿吸吮反射、喂养体位、含接姿势、挤奶方法)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为90.00%高于干预前74.00%,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对照组7
根际微生物在作物养分吸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小麦的氮肥利用率,有必要深入探究缺氮胁迫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氮素耗竭的陕西关中地区典型的塿土,设置了正常供氮(150 mg·kg-1)和缺氮(不施氮肥)的小麦根箱实验,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小麦根际、近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可溶性无机氮含量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与正常供氮相比,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缺氮胁迫下具有更高的 α 多样性.厚壁菌门(Firm
腐生真菌被孢霉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丰度很高,为土壤碳及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成员.然而目前关于土著被孢霉在秸秆分解过程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较少.采用常规平板稀释法从长期施用有机肥的红壤和砂姜黑土中分离真菌菌株,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序列与基因库(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鉴定出了两株被孢霉菌株,即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和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a).通过设置盆栽试验,每盆土接种10 g菌剂,研究两株被孢霉对秸秆降解过程中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细菌群落
周丛生物广泛分布于稻田生态系统淹水环境中,直接影响稻田养分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生物有效性,但其是否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却鲜有报道.通过室内控制试验,利用延边(YB)、鹰潭(YT)和镇江(ZJ)的水稻土培养周丛生物,并研究了三种周丛生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培养的周丛生物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三种周丛生物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延边周丛生物(YBP)的物种数和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