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是一种复合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比较低。当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拉应力,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出现一些裂缝。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裂缝;防治
建筑工程施工大部分用的是是混凝土,是否合理高效、保质保量地运用混凝土,关系到建筑质量的好坏。通常来说,混凝土施工的方式有3种,分别是浇筑、振捣和强度控制。建成后需进行养护。其中,在混凝土表面浇水,使其与外部隔离,是利用物质属性进行自然维护;根据混凝土温度不同,因时制宜进行人为的干涉,是人工养护。
1 开裂的成因
1.1 混凝土材质特性
混凝土由于其材质特性,与空气接触后,随着温度的下降,不断变硬,从而形成牢固的支撑。但在降温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空气逸出,在原有的位置会形成气泡,形成轻微的裂缝。日久天长,在风力作用下,混凝土内气泡不断增多,并串联在一起,形成细微的裂缝。通常在实际操作中,混凝土产生气泡及微小裂缝的情况不能完全避免,具有普遍性,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话,建筑的安全性仍然能够保障,影响不大;但裂缝的持续变大,最终会影响建筑构件,进而对整栋建筑带来威胁。这种安全隐患不可忽视,必须要引起建筑工程人员的警惕。而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使得裂缝尽量缩小,将其危害控制到最低。
1.2 钢筋混凝土浇筑
钢筋与混凝土的浇筑有一套繁复的程序。混凝土浇筑有一定的顺序,必须按序浇筑;每两层混凝土浇筑之间也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若违背这两条,则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后续施工问题。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的坚固性,必须加强混凝土的强度,这有两点要求:浇筑中混凝土的温度必须实时监控,做到胸有成竹;混凝土的厚度需要灵活把控,必要时要适当加厚。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如何,要看最终混凝土与钢筋结合的是否均匀,是否将气泡压缩到最少、结构密实。只有气泡尽可能少、浇筑的尽量均匀,混凝土才能顺利凝固变硬,充分将钢筋环围,形成坚实的骨架。
1.3 水泥材料的水化反应
混凝土在不断硬化过程中,水泥材料中会——发生水化反应过程,该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在发生这种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热量产生,如此就会使得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发生变化,且内部的温度变得比较高。随着反应的结束,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内部经过冷却会产生收缩,这样就使得构件的表面出现一些裂缝,而对于一些体积比较大的混凝土构件,经过不停的浇筑,水化反应也一直在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裂缝问题也就更容易产生。
2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预防措施
要合理且科学地安排好在钢筋混凝土中各项工种交叉作业的时间,比如当将板底钢筋绑扎完成后,需要及时开始水电安装工程的预埋工作和对模板板缝的处理工作,这些必须在施工完成之前尽量完成。同时,必须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工作部位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方便施工人员通行。需要加强对技术方面的重视,并且使全体施工人员都充分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最后,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钢筋工需要能够做到随时修整钢筋。
3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办法
3.1 裂缝的补救办法
建筑工程后如果出现裂缝,要根据裂缝的开裂程度及时进行补救。如果裂缝比较小,只需要在混凝土表面处理,不必进行大的改动。如果建筑结构已经受其影响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或者建筑物对于防渗漏有相当程度的要求,则需要进行化学层面的处理。这种处理一般是将胶结材料,通过高压挤压至缝隙内,等胶结材料凝固变干之后,会与混凝土紧密结合,修补缝隙,从而形成牢固的整体。
如前所述,实际操作中,细微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较大的裂缝会影响正常居住,严重威胁人类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别大的裂缝要采取简单封闭和化学修补结合的形式综合补救。第一步是要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即进行表面除污,用钢丝刷等在裂缝表面擦拭,将污垢清除;第二步使用环氧树脂胶涂抹于缝隙,填充裂口缝隙,尽量填充均匀,避免出现气泡,影响表面平整;第三步是需要进行压力试验,测试缝隙内胶结是否变形;第四步即进行封口机最终的检查。通过填平裂缝进行修补的好处是,施工方式简便,不需要在建筑表面凿槽,造城对建筑的二次伤害;同时,对裂缝的修补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降低裂缝对建筑的损害,起到加固的作用。
3.2 外部环境处理
受限于固有的政策和现场施工情况,相当大一部分建筑并没有合适的施工条件,特别是城市核心区和商圈聚集区,由于建筑物的群聚,建筑施工的难度直线上升。为了对混凝土开裂有更加精密完善的应对方式,一定要结合周边环境,针对裂缝的不同成因予以不同的解决。通常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反复受冻再受暖引起的裂缝,不仅要针对受损部分进行加固,同时,为了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引起反复开裂,还要对受损部分进行保温处理。第二,受到化学物质侵蚀导致的裂缝,不仅要把受损部分进行二次加固,同时采取隔离性措施对建筑进行保护,通常采用矿渣和水泥混合混凝土的方式,降低可腐蚀性。
3.3 结构加固
如果建筑已经由于裂缝产生了结构性损伤,严重影响安全,就要进行结构性修补,重点修补钢筋的受损,保持支架的稳固,才能最大化降低安全风险。修补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对主体结构进行修复和加固。通常在施工中,要适当采用较粗的钢筋,设计合理的预应力区间,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粘贴钢板等。
4 结语
整体而言,混凝土结构中很容易出现裂缝,裂缝的存在不仅对建筑的外观有影响,还会降低混凝土的牢固性,腐蚀钢筋,减少使用寿命,给建筑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极为严重的施工减分项。因此,我们要对其产生的危害深深警惕,并了解裂缝的成因,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减少裂缝的安全问题,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陆俊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5,(36):66.
[2]陈小建,王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9):94-95.
(作者单位:浙江东阳中国木雕城投资發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裂缝;防治
建筑工程施工大部分用的是是混凝土,是否合理高效、保质保量地运用混凝土,关系到建筑质量的好坏。通常来说,混凝土施工的方式有3种,分别是浇筑、振捣和强度控制。建成后需进行养护。其中,在混凝土表面浇水,使其与外部隔离,是利用物质属性进行自然维护;根据混凝土温度不同,因时制宜进行人为的干涉,是人工养护。
1 开裂的成因
1.1 混凝土材质特性
混凝土由于其材质特性,与空气接触后,随着温度的下降,不断变硬,从而形成牢固的支撑。但在降温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空气逸出,在原有的位置会形成气泡,形成轻微的裂缝。日久天长,在风力作用下,混凝土内气泡不断增多,并串联在一起,形成细微的裂缝。通常在实际操作中,混凝土产生气泡及微小裂缝的情况不能完全避免,具有普遍性,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话,建筑的安全性仍然能够保障,影响不大;但裂缝的持续变大,最终会影响建筑构件,进而对整栋建筑带来威胁。这种安全隐患不可忽视,必须要引起建筑工程人员的警惕。而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的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使得裂缝尽量缩小,将其危害控制到最低。
1.2 钢筋混凝土浇筑
钢筋与混凝土的浇筑有一套繁复的程序。混凝土浇筑有一定的顺序,必须按序浇筑;每两层混凝土浇筑之间也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若违背这两条,则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后续施工问题。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的坚固性,必须加强混凝土的强度,这有两点要求:浇筑中混凝土的温度必须实时监控,做到胸有成竹;混凝土的厚度需要灵活把控,必要时要适当加厚。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如何,要看最终混凝土与钢筋结合的是否均匀,是否将气泡压缩到最少、结构密实。只有气泡尽可能少、浇筑的尽量均匀,混凝土才能顺利凝固变硬,充分将钢筋环围,形成坚实的骨架。
1.3 水泥材料的水化反应
混凝土在不断硬化过程中,水泥材料中会——发生水化反应过程,该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在发生这种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热量产生,如此就会使得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发生变化,且内部的温度变得比较高。随着反应的结束,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内部经过冷却会产生收缩,这样就使得构件的表面出现一些裂缝,而对于一些体积比较大的混凝土构件,经过不停的浇筑,水化反应也一直在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裂缝问题也就更容易产生。
2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预防措施
要合理且科学地安排好在钢筋混凝土中各项工种交叉作业的时间,比如当将板底钢筋绑扎完成后,需要及时开始水电安装工程的预埋工作和对模板板缝的处理工作,这些必须在施工完成之前尽量完成。同时,必须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工作部位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方便施工人员通行。需要加强对技术方面的重视,并且使全体施工人员都充分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最后,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钢筋工需要能够做到随时修整钢筋。
3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办法
3.1 裂缝的补救办法
建筑工程后如果出现裂缝,要根据裂缝的开裂程度及时进行补救。如果裂缝比较小,只需要在混凝土表面处理,不必进行大的改动。如果建筑结构已经受其影响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或者建筑物对于防渗漏有相当程度的要求,则需要进行化学层面的处理。这种处理一般是将胶结材料,通过高压挤压至缝隙内,等胶结材料凝固变干之后,会与混凝土紧密结合,修补缝隙,从而形成牢固的整体。
如前所述,实际操作中,细微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较大的裂缝会影响正常居住,严重威胁人类人身及财产安全。特别大的裂缝要采取简单封闭和化学修补结合的形式综合补救。第一步是要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即进行表面除污,用钢丝刷等在裂缝表面擦拭,将污垢清除;第二步使用环氧树脂胶涂抹于缝隙,填充裂口缝隙,尽量填充均匀,避免出现气泡,影响表面平整;第三步是需要进行压力试验,测试缝隙内胶结是否变形;第四步即进行封口机最终的检查。通过填平裂缝进行修补的好处是,施工方式简便,不需要在建筑表面凿槽,造城对建筑的二次伤害;同时,对裂缝的修补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降低裂缝对建筑的损害,起到加固的作用。
3.2 外部环境处理
受限于固有的政策和现场施工情况,相当大一部分建筑并没有合适的施工条件,特别是城市核心区和商圈聚集区,由于建筑物的群聚,建筑施工的难度直线上升。为了对混凝土开裂有更加精密完善的应对方式,一定要结合周边环境,针对裂缝的不同成因予以不同的解决。通常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反复受冻再受暖引起的裂缝,不仅要针对受损部分进行加固,同时,为了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引起反复开裂,还要对受损部分进行保温处理。第二,受到化学物质侵蚀导致的裂缝,不仅要把受损部分进行二次加固,同时采取隔离性措施对建筑进行保护,通常采用矿渣和水泥混合混凝土的方式,降低可腐蚀性。
3.3 结构加固
如果建筑已经由于裂缝产生了结构性损伤,严重影响安全,就要进行结构性修补,重点修补钢筋的受损,保持支架的稳固,才能最大化降低安全风险。修补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对主体结构进行修复和加固。通常在施工中,要适当采用较粗的钢筋,设计合理的预应力区间,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粘贴钢板等。
4 结语
整体而言,混凝土结构中很容易出现裂缝,裂缝的存在不仅对建筑的外观有影响,还会降低混凝土的牢固性,腐蚀钢筋,减少使用寿命,给建筑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极为严重的施工减分项。因此,我们要对其产生的危害深深警惕,并了解裂缝的成因,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减少裂缝的安全问题,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陆俊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5,(36):66.
[2]陈小建,王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9):94-95.
(作者单位:浙江东阳中国木雕城投资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