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田玉梅人物形象及唱段分析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baobao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女儿》这部歌剧是当代中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曾获中国艺术最高奖“文华奖”。从1991年总政歌剧院首演以来,闻名大江南北,有不少声乐学习者学习排演。该剧讲述了女共产党员田玉梅视死如归、坚定信念且慷慨就义的故事。本文主要分析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及女主人公田玉梅的人物形象,并对《血里火里有还魂》经典唱段作演唱分析。
  【关键词】党的女儿;创作背景;田玉梅;人物形象;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歌剧《党的女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当代歌剧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歌剧作品。该剧自1991年上演以来,便以其曲折感人的剧情、深邃的思想内涵饮誉大江南北,至今已演出了近500场,在音乐界引起了巨大轰动。该剧曾先后荣获第二届国家“文华大奖”“文华表演奖”“文华作曲奖”“文华编剧奖”;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创作、表演、集体演奏、舞美设计一等奖;第十届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并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被评选为军队优秀戏剧作品。本文先概述了整体的剧情发展和创作背景,然后对主要人物田玉梅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以了解该人物在歌剧中的角色的塑造和表达,通过对她演唱风格的分析来深入对剧中人物以及歌剧的研究。
  一、歌剧创作背景
  在《党的女儿》这部歌剧的创作过程中,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共垮台,戏里戏外的氛围相互辉映。面对这种创作背景,阎肃政治上非常坚定,对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论是音乐还是歌词,阎肃等人把这种国际背景渗透进剧情,写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党最困难的时候,在白色恐怖底下,区委书记都当了叛徒,如何坚持党的信念和理想。他的合作伙伴、该剧作曲王祖皆说:“18天要完成,又处在这种情况下,他到底是个老人啊,如果没有这种政治热情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完不成的,这是歌剧创作上的奇迹。”
  二、田玉梅人物形象分析
  本部歌剧的女主人公田玉梅,是一个不畏生死、为了革命事业敢于牺牲自我的女英雄。歌剧的第一幕田玉梅与自己共患难的革命同志一起被执行枪决时,她的脸上一直显露着坚决与不屈,面对敌人对自己进行杀害也从不惧怕,从她的身形体态、面目表情无不显露出作为共产党员肩负伟大使命宁死不屈的精神面貌。对于娟妹子来说,她又是一个妈妈,当娟妹子冲向刑场抱住妈妈的时候,女主又流露出对娟妹子的不舍,作为母亲以后不能再去照顾娟妹子,当时她的内心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为了国家她不得不挺身而出,而孩子还需要她去照顾,在剧中充分地体现了她身不由己、悲痛壮烈的内心情感。当然作为母亲,田玉梅在歌剧的第六幕中,又体现出了母亲所独有的严厉、慈爱、乐观。在第六幕中娟子被母亲田玉梅误认为偷吃,遭到莫名训斥。田玉梅是党的女儿,娟妹是党员的女儿,玉梅深知教育好后代责任之重大。尽管“偷吃”事件是个误会,我们也能看出田玉梅作为党员、身为母亲对后代的严格要求与厚望。玉梅错怪了娟妹,心有余悸,劝女儿道:“你再哭妈妈也心酸,等着吧,苦日子总会过去……”。玉梅为错训女儿深表歉疚,但劝孩子应知足常乐,乐观面对现实和未来,真实、贴切地刻画了一个普通的母亲形象。田玉梅在整部剧中同时也体现着自己扮演的各种角色,在母亲的角色中也不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通过偷吃误会来教导自己的孩子,这也使她的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并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田玉梅演唱分析
  以《血里火里又还魂》为例来分析田玉梅的演唱处理。在这个唱段演唱的主人公田玉梅在老支书不畏生死的掩护下,玉梅才在刑场上侥幸生还,醒来看见同志们皆已牺牲,田玉梅悲愤不已,在风雨中唱出了这首詠叹调。在田玉梅刚醒来时是迷茫的,唱段一开始就用由弱至强来表现这种迷茫又恐慌的心境,在两个“昏”字的处理上要做出对比,声音力度由弱到强,低沉又有些凄凉,由此来表现人物由迷茫渐渐转至恐慌的心理活动。“是梦?是真?”以气带声,表现她此时不太清醒的情况,也是她惊恐彷徨的情感流露。
  田玉梅醒来看见自己鲜血满身,且自己竟然还活着,慢慢地想起了当时老支书用自己的胸膛保护了她,既惊恐又悲愤。其中“里”字应坚定强有力地迸发出来,而后在“火”字渐强处理,而后在装饰音上由强转弱,采用哭腔带入到下一句,“怎么”要用直接、急促的语气来表达田玉梅此时惶恐的复杂心情。“魂”运用哭腔、音断气不断地演唱。这段旋律在整部歌剧中多次出现,在情节发展中对歌曲演唱情绪转换过渡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已经牺牲了的同志们,无力且悲痛地呼唤着。紧接着转入宣叙调,表现了玉梅面对老支书与共产党员的牺牲,自己无力的且悲愤心情流露出来。在演唱时要音断气不断,表现出田玉梅的悲愤与无力。情绪由弱到强运用哭腔,以气带声来表达歌曲的情感。紧接着,一个小快板的间奏将田玉梅的情绪推入激昂的心境,在她宣泄完内心的悲痛与愤怒之后,她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能如此低迷,她是党的女儿,她要靠自己的力量为亲人、为同志报仇;他想起了老支书临死前告诉他党内有叛徒,她不能再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她要用革命的力量去保护自己的亲人。
  随着旋律的起伏律动,节奏突然加快,田玉梅的内心早已不再沉浸在和自己的亲人永别与死亡的悲痛中,而是挺身而立、慷慨激昂地唱出:“茫茫生死路,又有两世人”。“茫”字要清楚地干脆利索地唱好字头。“天有情不让火绝灭,地有灵不让种断根”这句要气息饱满,提前吸好气,要唱得扎实稳健,从而强烈表现出田玉梅坚信正义、坚信革命必将会取得胜利的信念。“鬼门关前,走一走”这一句要唱得有板有眼,一板一眼,咬字行腔要讲究,语气强烈,凸显自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鬼门关前”要把气息吸到丹田并且要保持住,自上往下的哼叹感觉在眉心的位置上清楚地唱出来,不仅要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晰感和颗粒感,还要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走一走”第二个“走”字要唱得铿锵有力,迅速、果断地充分表现田玉梅坚定的决心和大义凛然地面对战争、面对敌人的内心。“杀不死的田玉梅”“杀”字头要直接有力,运用一种巧劲唱出该字具有的爆发力。“山样仇,海样恨,山样仇,海样恨”这句更要唱得由慢渐快、一板一眼,“山”和“海”要注意字头,咬住但不能咬死,适当地掌控力度,掷地有声、层层递进地把字头吐出,最后归韵。在唱段最后一句将情绪推入高潮,在风雨中落幕,表达出主人公的那份坚决与信念。
  四、结语
  《党的女儿》这部歌剧通过忠诚的共产党员、爱国并用行动保卫家园的人民群众、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叛徒、企图统治家园手段残忍的国民党四种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体现了共产党及人民群众的团结精神与爱国情怀。田玉梅为了救自己的同志慷慨就义,最终成为人民心中的佳话,并描写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党最困难的时候,在白色恐怖下区委书记都当了叛徒,如何坚持党的信念和理想,其中的人物性格形象、人物之间的冲突等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笔者想通过本文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田玉梅的英雄品质,为了他人,为了大家,为了党,为了国家,最终慷慨就义,从她的演唱风格更加凸显她的人物性格与优良品质,从而使整部歌剧焕发出独特的民族风貌。
  参考文献
  [1]杨慧.歌剧人物“田玉梅”的形象塑造及演唱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要】19世纪至20世纪,世界音乐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历史短暂却影响深远的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它在世界音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神往。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独特的音乐风格使他收获无数喝彩。本文以德彪西为例对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进行鉴赏,以期为现代音乐流派的发展提供风格参考。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风格特征;艺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印象主
期刊
【摘要】山阳小学地处金山区东南,与石化新城毗邻,属城乡结合部。山阳小学的民族器乐教学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在40多年的时间里,学校依托山阳地区丰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在民族器乐的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民族器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该校的随迁子女学生数量也迅速增
期刊
【摘要】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的奠基人,他晚期的5首奏鸣曲更是凝结了他多年的创作精华,而这首降E大调键盘奏鸣曲(作品号Hob.XVI49)被公认为是“最古典”的一首,从这套作品中可以看出海顿键盘音乐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海顿;键盘奏鸣曲;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由于“18世纪末的古典主义美学,并不适合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①,本文的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了
期刊
【摘要】在舒伯特的歌曲中,诗歌(歌词)和音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有效表达诗的内容和境界,舒伯特扩大了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力,并提高了钢琴伴奏的作用。不管是歌唱者还是钢琴伴奏者,都要充分理解作品,特别是歌词,准确理解原作者之表达,不要仅凭自己的感觉去演绎。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3.2 【文献标识码】A  奥地利早期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
期刊
【摘要】恩施文耍耍是流行于鄂西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间歌舞,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经历了从“神圣性”到“世俗性”的变迁过程。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至当下近三十年来的五首恩施文耍耍唱腔为研究对象,探寻其唱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音乐形态发生的细微变化及变迁原因。  【关键词】土家族;文耍耍;唱腔;音乐形态;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耍耍,是流行于恩施土家
期刊
【摘要】钢琴是一种从西方传来的乐器,它所产生的文化环境与中国完全不同,与中国传统乐器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和风格。因此,如何使这一外来乐器在中国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之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使其与中国传统民间曲调、配器相融合,但同时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和民族特色,成为一个深刻而又充满探索意义的问题。纵观中国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不同类型的中国作品与钢琴的结合,其表达形式与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
期刊
【摘要】肖邦的Op.64 No.2圆舞曲广为人知。本位拟从四位钢琴家的演奏录音入手进行对比,以探求符合肖邦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演奏方法。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速度;力度;音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曲式结构  肖邦圆舞曲Op.64 No.2,#c小调,3/4拍,混合曲式(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回旋曲式相结合),曲式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二、音响版本  本文拟从鲁宾斯坦、霍洛
期刊
【摘要】民间唢呐班子在乡村艺术和民间风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中国唢呐之乡”之称的山东嘉祥县鼓吹乐兴盛,唢呐班子经久不衰,将传统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并发扬至今。本文结合儒家礼乐思想分析了乡贤文化的历史传承脉络,阐述了嘉祥县唢呐班子音乐中乡贤文化的传承价值与当代意义,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贤文化;传承;唢呐班子;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印象派音乐19世纪末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音乐上的印象主义一词是由印象主义绘画而来。印象派音乐最典型的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是19世纪最后一种音乐风格,是连接两个世纪的桥梁。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是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色调的变化及精致而优美的音乐语言等。《德彪西前奏曲》是德彪西晚期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德尔菲舞女》这首作品是德彪西去卢浮宫看展出,展出的雕塑、摄影或雕版
期刊
【摘要】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以其特有的风格和特征在历史中开创了一个让后人叹为观止的辉煌时代。本文主要从莫扎特的生平经历、创作特点以及《d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曲式分析和情感基调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特点;演奏要点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神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一)莫扎特人生经历  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