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前高考改革的热点话题。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的权威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每个方面具有不一样的功能:“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围绕这五大块来进行。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
  学科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各学科建设提出来的一个热点名词。它是该门学科的育人价值的综合结晶与集中体现,所有的学生正是通过该门学科学习,从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历史学科,试着结合高中教学实际谈谈核心素养。
  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外延
  (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学科是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是人类传承文明、追求进步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从哲学、政治、文学等学科综合考虑。具体来说,其核心素养具有三个维度:过去观念、当代品格和未来能力,“它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二)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组成部分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的权威解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每个方面具有不一样的功能:“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那么,高中历史学科对学生进行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的需要来回答这个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 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被高调地提上了议程。
  (二) 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高考改革的迫近,高中历史学科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定位自己的核心素养,要让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学科能力的需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同样具有学科性和人文性,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一脉相承、逐渐加深的。所以,历史学科呼呼核心素养,需要当代高中生能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承担历史使命,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面面观
  (一) 唯物史观放在素养首位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里的一个基本观点,它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坚持了唯物史观,才不会坠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深渊,从而借助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谜团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把唯物史观放在素养首位,这也是高中历史学科其他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
  (二) 时空观念教育不可缺少
  众所周知,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所谓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就是指把历史问题放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里进行科学剖析、科学论证,从而还原历史真相,得出发展规律和结论。没有时空观念,就没有历史的形成。所以说,高中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具体体现。
  (三) 史料实证精神需要加强
  所谓史料实证,是指对我们获取的原始史料进行科学辨析,并运用可信的论点、证据或历史逻辑来重现历史真实,即给历史一个真实、合理的科学解释。历史犹如滔滔江水,一去不返,其过程是不可再现的,如何站在千年之后,弄清历史真相呢?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精神的培养。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需要考古、考证,我们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所以说,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任何人无法逾越。
  (四) 历史解释要追求客观公正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为了让这个解释和历史真实挨得更近,读历史的人和写历史的人,必须要站在价值中立的角度,追求客观、公正的解释,而不能根據个人的好恶随心所欲、恣意妄为。所以,高中历史解释这样一核心素养,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注意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五) 家国情怀注重联系现实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非常注意家国情怀,所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我们历史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注重对历史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进行解读,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机结合。所以说,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对家国情怀、大同世界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培育,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雪莉.核心素养如何可能[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06.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教育部,2017.
  作者简介:
  李平,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太湖县牛镇中学。
其他文献
针对视频中的行人检测和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变形部件模型的快速行人检测、改进粒子滤波的行人跟踪算法。在行人检测阶段,为了改善非刚体行人的检测精度,采用了混合多尺度可变形部件模型;同时为了加速行人底层特征的计算,采用了基于预测算法的快速特征金字塔计算行人特征,代替传统的计算图像特征金字塔的每一个尺度特征。在行人跟踪阶段,采用时变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基于颜色梯度直方图的观测模型对检测到的行人进行跟踪。实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渐应用信息技术实施辅助教学。比如“云课堂”的构建就充分与科技相结合,实现高效互动教学。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云课堂”建设与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旨在能够为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云计算;云课堂  云计算作为一种高科技计算模式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当中,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在一定
摘 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地方,家庭与学校的结合,有利于更好的培养人才,促进孩子的最大化发展。本文对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内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内涵  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家校共育,开展立德树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的弊端在逐步地被扩大,并且已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因此,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变革,而最终目标则都指向于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从而改变教学质量低下和学生发展缓慢的问题,显而易见,经过众多一线教师的摸索与实践,这一问题在教学中逐渐得到了解决。同时,高中语文对有效性教学的需要越来越大,因为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特点,这大大降低了语文这一课程的教
本研究对太湖上游集水区重要城市常州城区河网的12条主要河流开展了城市主要河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状况及特征调查,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主要重金属对
摘 要:如何搞好我们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载体的基础学科,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然而我们很多农村化学教师,因为学校条件有限,忽视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重要性,导致课堂僵化,学生兴趣低落,成绩下滑。新课改的实施,就要求我们农村化学教师转变思想,改进课堂教学,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使学生通过自主实验
差别化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的不同数学水平和思维水平实际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所反映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是符合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的。差别化教学以情感教学
为充分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化工园区综合废水的水体特征,通过科学选取新区内某化工园区综合废水中的水质监测指标,借助GCMS和毒性分析技术,得以全面系统地分析出具有类似产业布局
摘 要:认真批阅试卷、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及时讲评、突出重点、对症下药、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方法指引是上好讲评课的关键,以欣赏和鼓励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会使讲评课锦上添花。  关键词:认真阅卷;及时讲评;知识的拓展延伸;方法指引;学生为主体  目前高中历史试卷评析教学并不尽如人意,满堂灌、重讲解、轻参与、批评多、鼓励少、蜻蜓点水似的题题讲评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中国目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环境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职责和重要性随即体现出来,而一些相应的建议也即被提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