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黑条矮缩病为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经2000-2005年协作攻关研究,初步探明了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再猖獗原因与危害损失,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指标、预测方法与测报
【机 构】
: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省临海市植保站,浙江省台州市农业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条矮缩病为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经2000-2005年协作攻关研究,初步探明了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再猖獗原因与危害损失,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指标、预测方法与测报调查规范;开发了“3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带毒率估测模型,应用于中长期预测预报;提出了以推广抗病良种、改进育秧方式、扒蘖补丛等保健栽培为基础,治秧田保大田、治虫防病的药剂防治为重点的防治新策略; 初步形成适合于长江下游稻区特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
其他文献
植物原纤维蛋白(fibrillin, FBN)作为一大类保守的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但其在本氏烟( Nicotiana benthamiana )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迄今尚不清楚。为了分析其表达特性和
长江流域两系杂交早稻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共有139个组合通过省级或者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26个,被农业部冠名“超级稻”的品种5个。根据农业部全国
为揭示裸大麦育成品种与种质资源材料的遗传结构,利用反转录转座子标记(反转录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REMAP;反向反转录转座子扩增多态性,IRAP)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
利用21对特异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自主选育的浙粳4A与22个恢复系及其组合进行水稻籼粳属性分析。根据所配组合的产量性状表现,分析亲本的InDel遗传距离
高效易用的植物表达载体在基因功能相关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植物表达载体pBA002为基础载体,使用抗草甘膦CP4-EPSPS基因替换原载体的Bar筛选标记基因,获得新的植物表达载体
为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系(种),以含1Dx5+1Dy10亚基的宁春4号和含Pm4a抗白粉病基因的扬麦19为亲本,从其杂交F2后代1/3~1/2粒种子提取DNA,并利用1Dx5亚基和Pm4a基因的特异
以73份国内外啤用大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了5个主要麦芽品质指标(麦芽浸出率、糖化力、α-氨基氮、库尔巴哈值、蛋白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结果表明,73份大麦基因型麦芽品
为了探讨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表达RHDV结构蛋白(VP60)的重组杆状病毒。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检测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