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El Niño背景下副高异常事件的基本特征

来源 :广东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 2019年一次El Ni?o事件发展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该次事件背景下副高偏强偏南的原因.研究发现:赤道中东太平洋纬向流反馈偏弱和西太平洋海域区域性的东风异常,都对该次事件表现出向中部型转变的趋势有一定程度的贡献.西太平洋海域上层大气的强烈下沉运动以及对流层低层存在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副高的发展,在该次El Ni?o事件发展期间,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向南增强,位置偏南;Hadley环流下沉支的异常进一步加强了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2018年期间,从东太平洋海域西传的冷性Rossby波到达西太平洋海域且维持,产生异常Rossby波响应,同时2019年5月,MJO来到印度洋海域第8位相,西太平洋海域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二者共同影响,有利于热带西太平洋及我国南海地区出现异常的反气旋环流,进一步促进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强度偏强、位置偏南.
其他文献
南海北部珠江口—琼东南盆地白垩系—下渐新统记录了华南大陆边缘从主动陆缘向被动陆缘的转换过程.基于盆地构造-地层、单井相、地震相等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南海中南部的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演化,探讨南海北部白垩纪—渐新世早期的沉积环境演变及构造控制背景.研究发现:(1)南海北部白垩系广泛分布,古新统分布极为有限;始新世早-中期,琼东南盆地只在部分凹陷深部发育了小规模的滨浅湖相和扇三角洲相沉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以大规模发育的湖泊相为特征;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都受到海侵作用的影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