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评价起搏模式及起搏部位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45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起搏模式及起搏部位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 34例患者植入双室起搏器后随机进行4种不同模式起搏(双腔起搏,左室起搏,右室起搏和不起搏即窦性心律状态).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节段心肌作功指数(MPIr)和每个节段心电图QRS波起始至该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并比较左室电极放置在不同位置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左室起搏和双腔起搏提高SV(均P<0.02)和LVEF(均P<0.001).左室起搏和双腔起搏下左室节段MPIr改善(均P<0.0001),下壁和前壁基底段Ts差缩短(均P<0.0001).电极放置在心脏侧后静脉或侧静脉时SV、LVEF和Ts较后静脉或前静脉明显改善.结论 左室起搏和双腔起搏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可以无创评价CRT治疗效果,并随访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DRGs)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文献阅读法、实例举证法及定性分析法等对我国几大试点医院实施DRGs付费方式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及管壁胶原的影响.方法将2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低氧组(B组)和低氧+灯盏花素组(C组),低氧时间为4周.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织
随着溃疡病检出率的提高、新型抗酸药物的进展及早期合理运用,多数溃疡病得以药物治愈,需手术者数量逐年减少,胃多发性溃疡合并穿孔、出血的病例则更少.本院近期收治了1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