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和马铃薯的“悲欢离合”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单一农作物的过度依赖,使得在遭遇病虫害时毫无抵抗力。
  “在孤寂的监狱高墙旁,我听到一个姑娘在说,迈克,他们要把你带走,只是偷了塔凡亚的几颗苞米,也许年轻人还能见到黎明,但是一艘监狱船已停在海湾;为了度饥荒,为了抗英王,我奋起反抗,他们却将我拿下,你要好好抚养孩子,尊严生活。我的阿森莱田野,这里我们曾见小鸟自由飞翔,我们的爱也迎风展翅,我们曾怀抱梦想,纵情歌唱,如今孤独弥漫我的阿森莱田野……”
  这是一首爱尔兰民谣。歌词描写了在大饥荒的岁月里,主人公因为偷食物给饥饿的家人,而被抓去流放澳大利亚的故事。
  1845年,爱尔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它夺走了100多万爱尔兰人的生命,迫使近200万人背井离乡。往往历史的重大转折,总是隐藏在不易察觉的小事物上。造成这些悲剧的,却是使爱尔兰摆脱贫困、不再为粮食短缺而发愁的农作物——马铃薯。

送来了口粮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新旧大陆、东西半球之间,便开启了全球生物物种大交流。
  1532年,以西班牙冒险家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为首的首批西班牙殖民者抵达安第斯山地区,并很快发现了这种被当地印第安人视为珍宝的奇异块茎。
  随着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对安第斯山区的征服,马铃薯被殖民者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欧洲。然而,长期以来,马铃薯在西班牙并未受到重视。作为殖民者,西班牙人的兴趣完全在金银财宝上,并且当时的欧洲人主要以面包为主食,小而丑的馬铃薯自然不可能进入上流社会。直到三十多年后的1565年,西班牙人在南美的大规模掠夺基本结束,马铃薯才被大批运回西班牙,逐渐在异域他乡真正地落地生根。
  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进攻英格兰时落败,英格兰人从其中一艘失事的船上发现了马铃薯,并将之带回,才使马铃薯传入英格兰,以及在英格兰统治下的爱尔兰。
  起初,马铃薯仅仅被视为观赏作物,用以欣赏它们美丽的花朵。然而,爱尔兰人在反抗英格兰统治的种种战斗后,他们才发现这种作物的种种优点:它们生长在小块湿润的地下,四周环绕水沟,不易被发现,更容易躲过火烧;它们不需要碾磨加工,容易食用又易于贮存;没有犁或牲畜的人家,用一把铲子就能栽种它们。此外,每亩土地可以产出6吨左右的马铃薯,而燕麦等谷物则不到1吨。马铃薯比起其他农作物更易生长,收成也明显高出许多,即使其他农作物歉收,马铃薯也丝毫不受影响。
  到1845年,爱尔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00万英亩,马铃薯成为绝大多数爱尔兰人的口粮与家畜饲料。对爱尔兰家庭而言,一头牛所产的牛奶加一英亩的马铃薯足以支撑一家人的生计。这对于长期受英格兰压迫并没有多少耕地的爱尔兰农民来说,无疑是福音。


对爱尔兰家庭而言,一头牛所产的牛奶加一英亩的马铃薯足以支撑一家人的生计。

  由于马铃薯的高产量,高营养,使爱尔兰人口发生了爆炸式增长——1760年爱尔兰人口仅有约150万人,而到1841年就已攀升至约818万人。人口有增无减,且全面倚赖一种作物,这一综合现象使爱尔兰和马铃薯成为全欧的热门话题。马铃薯一旦遭遇天灾,灾难将会是空前的。
  自引进以来,马铃薯歉收在这个苦难的岛上尽管也发生过多次,但哪一次也没让爱尔兰人感到恐慌,而1845年的这一次,却成为了一场灾难的开始。

带来了饥荒


  “在从科克郡到都柏林的路上,我看到这种作物花期正旺,应该又会有一个好收成。然而,8月3日,在我返回的途中,却只看到腐烂的作物覆盖了广阔的田野。在好些地方,穷苦的人们沮丧地坐在他们被毁坏的菜园栅栏边,四肢瘫软,悲恸万分,因为灾害刚刚夺去了他们的食粮。”英国学者彼得·格雷在《爱尔兰大饥荒》中记述了人们因马铃薯灾害丧失食物来源的惨状。
  这一年的夏天,爱尔兰连日阴雨,一种霉菌悄悄盯上了马铃薯,它使马铃薯感染可怕的“霜霉病”,而一旦染病,马铃薯会渐渐霉变、腐烂,并传染给其他马铃薯,幼苗还未长大便已发黑直至坏死。短短几周内,马铃薯霜霉病自东向西席卷了整个爱尔兰岛。
  这场灾害一经开始,就毁掉了爱尔兰40%的马铃薯农田,爱尔兰人本想打起精神加紧种植以弥补损失,然而,霜霉病的致病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种植速度,在没有农药的年代里,更大规模的饥荒注定会从田间开始。
  1846年,温暖多雨的气候,导致马铃薯霜霉病菌的传播和繁殖速度加快,最快时,病菌以高达每周50英里的速度在田间肆虐。马铃薯产量的急剧降低,致使爱尔兰深陷空前的大饥荒。饥饿和疾病开始在一个又一个村庄蔓延,爱尔兰瞬间饿殍遍野,如同人间炼狱。据统计,大约有150万人感染了肆虐的“饥荒热”(爱尔兰人所称的斑疹伤寒和黄热病),且至少25万人死于这种病。
  没人知道这场马铃薯病害将会持续多久,也没人会想到这场饥荒将是爱尔兰历史的生死劫难。根据英国官方人口统计,1841年爱尔兰人口约818万人,按照饥荒前正常的人口增长率计算,1846年人口将会达到850万左右,而到1852年,只有656万人,爱尔兰人口锐减近四分之一,有120余万人逃荒至北美。

促成了民族觉醒


  一场大饥荒,把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爱尔兰几近磨平。然而,饥荒却促成了爱尔兰的民族觉醒,此后,独立革命此起彼伏。同样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大陆,爱尔兰人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在多元的美国和加拿大站稳了脚跟。
  回想当初,在马铃薯的原产地南美洲,印加人会故意在同一块田中种植不同种类的马铃薯,避免病虫害流行到全部作物上,为此,印加人曾培育了200多个马铃薯品种。然而,当马铃薯引进欧洲时,欧洲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只引进成长最好的品种,这种对单一农作物的过度依赖,使得欧洲马铃薯在遭遇病虫害时显得毫无抵抗力。
  马铃薯在爱尔兰的“悲欢离合”向我们真实展现了生物物种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任何生物物种(包括动植物及微生物等),一旦失衡,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的全球生态和环境危机的加剧似乎已经验证了这一点。高度重视大自然和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互动,才能在相互依存和宽容中编织属于人类真正的未来。
其他文献
科技创新能力越强,内容创作越海量,平台所应承担的责任也越重。  今日头条的创作者大会已经开了四年。今年,它更名为“生机大会”,顾名思义有了新生、可持续的意味。  11月17日,陈林以今日头条新任CEO身份在生机大会亮相,发布年度战略的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高管变动下的新气象信号。  再回顾今年4月今日头条Slogan从“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换成“信息创造价值”;8月,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附近的今日头条
期刊
促进投资的同时,时刻紧绷防风险的弦。  基建投资终于迎来2018年首次增速上升。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低位小幅回升,1月至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7%,比前三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是年内首次回升。具体来看,1月至10月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5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0.1%,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初见起色,得益于
期刊
承包地与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改革,主线都是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土地是社会之基、财富之源,土地制度改革事关改革全局和社会稳定。2013年我国就开始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经营权分置为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要求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这是中央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的
期刊
融入海外市场,在当地交朋友,往高端市场走,成就中国汽车品牌的品质和形象。  在海外市场,奇瑞有这样一组惊人的数据:平均每5分钟,奇瑞就会增加一位海外用户;平均每45秒,全球范围就增加一位奇瑞用户。  奇瑞伊朗公司销售总监说,在伊朗的高速路口,平均每分钟就可以看到一辆奇瑞车经过。“随处可见奇瑞车”,已经成为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真实写照。  2001年,在戏剧化出口了10辆风云轿车之后,奇瑞成为首批征
期刊
AI的交互门槛降低,最受惠的是那些在信息时代无法触碰技术红利的普通人。  时近年末,科技界的大小会议又开始井喷。  参加了不少人工智能领域的会议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标准的AI峰会套路:宣传海报上要提问AI会不会毁灭人类;主持人开场时要讲AI正在取代人类;圆桌会议时一定要问嘉宾们哪些工作会被AI取代……我想,以上可以称之为标准的“AI吓死你套餐”。  当然了,有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在国外,有马斯克这样
期刊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一再证明,改革实践需要改革理论的指引和支撑,理论和实践必须携手共进。《50人的二十年》  樊纲、易纲、吴晓灵、许善达、蔡昉 主编  中信出版社2018-9  本书中,经济学家们着重探讨了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论借鉴、宏观调控、财税体制、金融创新、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债务、汇率机制、扶贫助弱、乡村振兴、国际经贸关系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角色等议题。本书既有较强的学
期刊
下一步,金融科技的发展要关注数据安全、责任界定、监管挑战等几大问题。  11月14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工作组、新华社瞭望智库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撰写的《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王磊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
期刊
《美国经济评论百年经典论文》  美国经济学会 主编  杨春学、于飞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2018-10  本书甄选出对经济学发展与实践产生深远、重大影响,且富有创造性的20 篇论文,代表了每一时期经济学的高学术水平,同时整体再现了一百年来在经济学领域艰辛跋涉、不断探索的历史发展轨迹。《啤酒经济学》  [比]约翰·思文、[美]德文·布里斯基 著  中信出版社2018-11  综观历史,啤
期刊
“小土豆”正在成为“大产业”,也正引领居民的健康消费。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也在加速进行,这也被人们称为“小土豆的逆袭”。  2013年开始,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启动了马铃薯主食开发战略,把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平时习惯的像馒头、面条、米粉等一样的主食。未来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食,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為主食消费。  “小土豆”产业为何得到
期刊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阿勒格尼河与莫农加希拉河汇合的地方,有一座人口仅为30万左右的城市。这里连年被美国联邦环保局评为“美国十大绿色城市”之一,仅有河岸两边七零八落的废弃厂房在提醒着她曾经被誉为“世界钢铁之都”的过往。这里就是匹兹堡,宾夕法尼亚州仅次于费城的第二大城市。  亚马逊公司2018年9月宣布20个新总部选址候选城市时,匹兹堡赫然在列,令人们惊讶于这座“烟城”竟已悄然成为绿色之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