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FMEA预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失效模式RPN值、术后DVT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PTT、PT升高,D-D、Fbg降低,且观察组aPTT、PT高于对照组,D-D、Fbg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12.00%)高于观察组(0.00%),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6.00%)低于观察组(94.00%)(P<0.05).结论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失效风险,降低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术中保温措施对开胸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 以100例接受开胸手术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综合保温措施)与对照组(常规盖被保温).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SSI发生率.结果 手术30 min及术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同时刻aPTT、PT、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为8%(4/50),低于对照组56.00%(28/50)(P<0.05).观察组SSI发生率为4%(2/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ARSN)干预在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80例接受脾切除术的门脉高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RSN)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5.00%(P<0.05).两组干预后D-D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RSN可减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门诊抽血室抽血患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门诊200例抽血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质量管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血等待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率低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配合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95.00%,P<0.05).观察组家属对穿刺技术、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室内环境、排队等候等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质量管理可减少采血等待时间,减少工作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下肾肿瘤部分切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成(DVT)的效果.方法 以80例肾肿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快速康复理念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15.00%(6/40)(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自主活动、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aPTT、PT延长,Fbg、D-D水平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可减少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患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5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n=40)和常规组(n=45),常规组采取宫颈癌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DVT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均出现尿路感染、淋巴瘘、下肢DVT等并发症,常规组还出现1例尿潴留,且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常规组31.11%(P<0.05);循证护理组下肢DVT发生
目的 观察皱皮法在无痛胃肠镜检查病人静脉拔针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3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内镜中心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801例门诊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96例,护士使用皱皮法拔针止血,对照组405例,护士常规拔针后按压止血.比较两组病人的护士操作时间、穿刺点出血及皮下瘀斑情况、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操作时间(56.11±6.681)s,对照组操作完成时间(198.7±19.42)s,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皱皮法应用在无痛胃
目的 探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 A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干预后,两组FBG、2 hPG、HbA1 c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以298例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为对象,分为观察组(规范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6.89%(P<0.05).观察组下肢硬化、潮红发生率分别为2.00%、1.33%,低于对照组(7.43%、14.19%,P<0.05).两组干预后饮食、睡眠、日常生活、家庭配合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可减少前列腺电切术患者DVT的
目的 探究脾切除术患者术后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血小板水平分为合并血小板增多症(观察组)及无合并血小板增多症(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脾切除术患者术后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记录术后血小板变化及血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总结分析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休克、输血量、合并感染3项相关因素在观察组及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规范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5).两组干预后情感、躯体、社会、角色、认知功能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82.50%(33/40),P<0.05).结论 规范化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