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流行语的流变特点、规律与趋势

来源 :青年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o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流行语是时代变迁的“晴雨表”和折射青年生活感受、价值观念、社会态度与行为意识的“文化符号”.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流行语基本经历了从政治话语到经济话语,再到经济和文化双重话语之下的多元话语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流行话语一方面记录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也表征着青年价值观的变迁之路.青年流行语的历史流变,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从以宏观叙事为主到日常叙事为主的转变;从以政治领域为主向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转变;从青年的自我表达和自我娱乐转向对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的关注,再向多元共生形态的转变;从抵抗性的政治嘲讽到娱乐性的生活调侃的转变.青年流行语的流变始终遵循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同频共振,与青年自身的成长诉求紧密结合,与多元文化相包容,与主流话语互动演进的基本规律.新时代青年流行语遵循与主流话语的双重互动逻辑,其演变与发展的节奏进一步加快,多样性趋势也将更加明显.研究青年流行语的流变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探寻流行语背后青年成长需求和发展规律,进而建构与青年成长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话语镜像,将有助于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结合青年初职获得时间,对“慢就业”现象及教育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将“慢就业”和“尼特族”视为青年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后的分化表现.研究发现:在完成最高学历教育的青年中,“慢就业”者所占比例为27.47%,从未就业的“尼特族”比例为6.42%,目前无业的“尼特族”比例为14.93%.平均稳定初职获得时间为2.63年(标准差3.65年).教育对青年初职获得时间具有显著影响.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年不仅更快获得稳定初职,初职获得时间的同教育层次群体内差异也更小.完成了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