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颠覆和超越进行到底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i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10日的人民大会堂,格外星光璀璨,一年一度的科技界盛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如约而至。
  此次获奖的“大明星”,有的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它们服务于国计民生,将颠覆和超越进行到底,用智慧点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一同感受科技带来的魅力之光。
  改进半导体照明
  让光源高光效长寿命
  传统照明光源存在电光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如果能在照明领域发展出更高光效的光源,将会节省更多能源,进而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团队通过基础研究、技术突破、规模应用和产业推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光效、长寿命半导体照明成套技术,关键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全球最大规模的LED芯片产业化。该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我国已有近50%的传统光源被LED产品所取代,每年累计实现节电约2800亿千瓦时,相当于3个三峡水利工程全年的发电量,超过澳大利亚全年用电量。”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李晋闽说。
  新型制浆技术
  砍更少的树造更多的纸
  “与40年前相比,目前我国纸和纸板产量提高了25倍,人均消费量提高了13倍。自2009年首次超越美国后,我国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造纸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房桂干介绍说。
  房桂干项目组历经20多年的科技攻关,系统研究揭示了木片药液渗透与均质软化、纤维低温定向解离、高效漂白等机理和基础理论问题;针对我国速生混合材料性特征,创制了变压浸渍软化、节能磨浆、纸浆清洁漂白和生产废水处理回用等系列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制了多级差速揉搓变压浸渍、功能分区高能效磨浆、双功效软化漂白和高效废水处理等核心装备。高得率制浆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化打破了核心技术与装备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实现了低质原料高值化利用的目标,整体提升了我国高得率制浆技术和装备水平。
  “混合材高得率清洁制浆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食疗”代替“用药”
  草鱼养殖“无病先防”
  四川农业大学周小秋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解决了我国水产养殖量最大的经济鱼类——草鱼在大面积饲养中因高发病率而影响其质量和安全的问题,这一成果形象地来讲,就是用“食疗”代替“用药”,对草鱼养殖采取“无病先防”。
  周小秋介绍说,他所在的团队通过对35种营养物质的系统研究,运用营养和饲料调控技术,保障草鱼组织器官健康,从而增强草鱼疾病抵抗能力,达到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目的,这是国内外首次提出的淡水鱼健康营养理论和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
  打破识别瓶颈
  农产品检测准、快、多
  从遥远的卫星上传来的图像能看清楚房屋、人物等目标,有如一双“千里眼”。背后的支撑技术就是高分成像技术,这是遥感对地观测和国防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共性关键技术。多模图像融合是高分成像的前沿挑战难题,如何实现多模图像的准确表示、高效融合与遥感成像,是多模图像融合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
  历经10余年攻关,湖南大学李树涛教授主持完成的“多模图像结构化稀疏表示与融合理论方法研究”项目,在解决关键科学难题上取得了系列科学发现。特别是解决了动态场景图像融合中时空匹配的根本难题,并在保持光谱响应特性的同时,提升了空间分辨率。该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助力“千里眼”
  提升空間分辨率
  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二级教授王静经10余年系统研究,以检得准、检得快、检得多为目标,在分子印迹设计、核心识别材料创制、免疫检测增敏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产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精准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特异性“抓取”技术是实现精准检测的有效手段。王静团队先后成功研制了14类覆盖109种化学污染物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这些产品弥补和解决了农产品样品前处理不能精准特异性提取的技术瓶颈,其系列专利群已实现了技术转让和成果转化。
  判断农产品中有没有农药残留是否也可以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实现呢?王静介绍,其团队成功制备了对硫磷、毒死蜱、克百威、三唑磷等亲和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44个化学污染物抗体,研制了56个化学发光、荧光、酶标记等快速检测产品,这些快速检测产品先后被用于多项重大活动的技术保障中,部分重点产品已经走进市场,实现了快检产品的普及应用。(本刊综合)
其他文献
日前,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实验床——“泰”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亮相。该实验床提供人工智能芯片和系统等基础环境,是面向人工智能研究、开发与应用验证的大型试验装置。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詹剑锋介绍,实验床是建设产業生态的加速器,将为制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标准提供依据,推动一系列新标准体系的建立。“它是一个包含了芯片、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系统、web网页等的实体。作为分布式装置,它又是一个开放平台
英国科學家的一项新研究指出,银河系宽约190万光年(1光年约等于94 600亿千米),这一数字有助他们更好地估算银河系的质量,以及有多少个星系与银河系“共舞”。  天文学家早就知道,银河系中最亮的部分是呈薄煎饼状的恒星盘——太阳身处其中,恒星盘宽约12万光年,恒星盘之外是气体盘。一块巨大的暗物质光晕包裹着这两个圆盘,并延伸到远远超出它们范围之外的地方。但这个暗晕不发光,因此科学家很难测量银河系的直
海洋酸化究竟有多厉害?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2019年12月1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时间暴露在高二氧化碳含量(酸化)的海水中,可能会腐蚀覆盖在埃氏宽瓣鲨皮肤表面的齿状鳞片(盾鳞),而这种角质化的盾鳞,其实是非常坚硬的。  人类活动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海洋环境日趋酸化。虽然此前已研究过酸化海水对多个物種的影响,但这是人们首次观察到长期暴露会腐蚀鲨鱼的盾鳞。  此次,南非斯泰伦博
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选育培植的海水稻在山东青岛等六个试验基地开始春播育秧,预计今年的种植规模将超1萬亩。所谓“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一种形象化称呼。它并不是直接用海水浇灌生长,而是种植在海边滩涂,相比于普通水稻,这种水稻更耐盐碱。耐盐碱水稻的种植,对提高粮食总产、保证口粮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培育优质高产的品种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试验田里的水稻种子都是从成千上万个
5月16日,湖南省衡阳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的文化广场里,停了辆特别的“大巴车”。车子停着不走,但排队的“乘客”却不见少。原来,村民们并非要搭车出行,而是依次等候上车接种新冠疫苗。而这也是我国首台移动式纯电动低入口智慧疫苗接种车,也是我国第一款投入使用的纯电动疫苗流动接种车。  这款接种车根据新冠疫苗接种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设计,由衡阳智电客车联合南华大学共同研发。车内设置了5个疫苗接种台及处置台疫苗冷
据《南史》记载,有一个叫刘凝之的人,他穿的鞋被别人认作是自己丢失的,刘凝之一看,果然很像,找不出理由说不是,就把鞋给了那人。那人后来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鞋,于是把错认的鞋还给刘凝之,刘凝之却不肯再要了。  又有一个叫沈驎士的人,他穿的鞋也被邻居认作是自己丢失的,沈驎士一看,确实像,就笑着说:“这果真是您的鞋吗?”随即就把鞋给了邻居。后来,邻居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鞋,把错要的鞋还给沈驎士,沈驎士说:“这不是
近日,南京大學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邓正涛教授团队在太阳能发电窗户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团队采用一种新型的三苯基膦处理方法,制备了具有高光致发光量子效率、低重吸收、高稳定性的近红外发射铯铅碘量子点太阳能发电窗户原型器件。  课题组成员表示,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不断优化发光量子点材料,近乎透明的窗户和幕墙将成为高效太阳能发电装置,可在夏天为空调提供电力,在冬天给热水器供电。
他是勇敢的“逆行者”,是湖南支援武汉的首位医务人员;他在武汉奋战72天,和全国专家一起,创造了全国支援湖北医疗队员4.2万余人无一人感染的“中国奇迹”;他是全国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第一人”,23年来,为国家培养2万多名专业人才……许多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吴安华。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南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吴安华荣获“全国抗击新
信息浩瀚的互联网上,搜索“陈清如”,能得到的信息却不多。他的名字,只在科研成果、工程实践、会议报告、早几年博士生的招生简章中,偶尔闪现。  但如果要写陈清如的故事,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几年前,有人要编写《陈清如传》,跑到他家里和办公室选资料,一选就是40箱,最后找了搬家公司,用一辆卡车才运走。  车载斗量的资料背后,是陈清如在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声。已经92岁高龄的陈清如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
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了“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海上发射优势多  海上发射模式是除火箭陆上发射场发射、特种大型飞机平台空中发射之外,又一种新颖且高效的发射方式。火箭为何要进行海上发射呢?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