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文言素养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q3595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个‘文’应该包括两个‘文’,一个‘文学’,一个‘文言文’。”他还说:“文学和语言比较,语言是主要的,文学是次要的。”教育部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熟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但是学生在初中以前很少接触文言文,所以学生在阅读这些浅易的文言文时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的。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古代汉语词典》,在讲课时告诉学生怎么查阅字典,怎样去预习。这样,即使是在课堂外,学生也可以独立解决一部分问题。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的时候,教师不妨再介绍一些浅易的名篇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这样,学生的视野就不会局限于课文中的文言文,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并且,学生通过大量地阅读古人的作品,还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思想精华。
  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长年累月地累积知识点。相比之下,初中的文言文知识点比较简单,但是也非常重要。它就像地基,如果地基不稳,那么高楼大厦又从何而来?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打好这个基础,更要督促学生自己付出努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听了满满一节语文课,知识点似乎很多而且都需要记,不知从何记起;课堂上似乎听懂了,可是一下课,就什么都还给老师了。这就像是在大海里捞鱼,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鱼也想要,小虾也想要,结果什么都没有抓到。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去学习。比如,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可以先明确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掌握“铭”这种文体,还要掌握里面的几个实词的用法和“之”这个虚词的用法。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容易迷失方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在平时的积累中,虽然每日能够掌握的知识并不多,但是持之以恒,效果肯定会很明显的。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很多老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时,会告诉新教师与其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多读两遍好。这是很有道理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既可以让学生齐读默读,还可以让他们分角色朗读。如果能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朗读,将对他们学习文言文非常有利。
  在教学生朗读作品之前,教师的范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加上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语言习惯的变迁,所以学生在朗读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童趣》中的“项为之强”一句中的“强”不读“qiáng”也不读“qiǎng”,而应读“jiāng”。再如《桃花源记》“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才能读得琅琅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再点名学生朗读或组织学生齐读。教师一面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达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那要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呢?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如果硬要他们去接触一些很正统的文章,比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之类的,也许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那我们可以让他们先接触一些他们认为有意思的文章,从浅显易懂的文章入手,例如《杨家将》《说岳全传》等。不求学生一定要从中读懂什么深奥的道理,只要求他们去多阅读、多看书,通过一定的积累,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自己看的书到底有何深意。如果想要引导学生看一些史书,可以事先给他们讲历史故事,吊吊他们的胃口,然后让他们对这些故事或者对其中的历史人物产生兴趣,再让他们自己去看书,从书中获取更多的养分。当然要做到这些,也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去看书,当学生问起书中的内容时却无法为学生解答,学生自己又看不懂,那么他们也会对这些书籍失去兴趣。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终生受益。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多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不但谈不上整体的理解,而且把一篇文章弄得支离破碎,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完全失去了美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素养,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让学生多涉猎课外的经典篇章,让学生在阅读古人的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古人思想的精髓并且产生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也能让学生打下扎实的文言文基础,从而受益终生。
其他文献
现代文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于:在现代文教学中,缺乏一个完整清晰、科学高效的基本步骤。  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步骤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现代文全过程的最主要、最常用的形式。由于这种形式能使教者有序,练者有格,因此,它是语文教学中反映现代文教学本质、体现现代文教学规律的高质高效的程式。它已被许多优秀教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现代文教学基本步骤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言文的语境与现代汉语的语境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对“之乎者也”有很强的陌生感;另一方面是长期以来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难以对于文言文产生兴趣,缺乏对文言文的内在认同感。因此,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任。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详细阐述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权作抛砖引玉。  一
期刊
中学语文课本中散文所占的比重很大,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从语言、文字入手透彻了解散文作品的意境和内涵,是帮助学生提高散文品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散文篇目来谈谈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关键词推敲入情法  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作家在创作时,会用与他的思想感情最贴切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其思想感情,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事实上,有些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存在理解偏差,使一些表面问答式的对话、过程形式化的对话、偏离主题的对话等“假对话”充斥着课堂。“对话教学”应深入文本,教师要发掘出静止的文本背后蕴含着的鲜活而丰富的意义世界,而不是仅限于文本的表面“独白”。  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的重要时期,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对阅读内容的重组、构建、思想共鸣以
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长期以来众多民族杂居共处,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和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因此
期刊
期刊
开学了,第三十二个教师节随之而至.心理预热,庆典、表彰等一切似乎都与往年没有什么不同.但走进山区某些学校,墙壁、地面上依然清晰的淤痕提醒着我们:不久前,这里刚遭受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