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双语学习·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r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随着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发展与改革,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成为了高职教育的又一新主题。过去片面依靠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创新的素质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更无法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实际出发,着重阐述了以建设文化素质教育平台为切入点的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
  1.当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现状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1]所以,合格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还要获取较高的职业素养。大力提倡推进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其根本就是围绕高职教育人家培养的中心去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但是,现行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并没有明确地“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明显地偏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文化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结合度差
  一些高职院校片面地以技能理论和实践教育代替学生的内在文化素质的培养,认为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没有有机地将其区别开。另外,现有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没有考虑到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高职院校其他工作的相互作用,结合度较低。
  1.2文化素质教育缺乏创新性,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模式主要还是以德育工作为主线,辅之以教学创新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和增强队伍建设等内容形式,却将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范围限制在了理论教育内。同样,高职院校过于片面依靠自身的改革创新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忽视了社会、用人单位及其他环节的参与,缺乏资源整合利用。[2]
  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最终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并成功地将其推入就业市场。而在以上问题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等的要求,违背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初衷,即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因而,要深化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必须要融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以建设文化素质教育平台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发展强大合理,开创全员参与、共谋发展的新局面,真正打造出一种全新的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
  2.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
  2014年以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中德机电学院以《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着力建设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充分打造各项教育活动抓手,探索建立了立体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立体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主要由“一个点、两条线、三个面”构建组成。具体来说,就是以培育学习能力素养为根本出发点,以激发就创业竞争力和养成道德文明约束力为基本着力线,以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社区宿舍、网络阵地的扩展整合为主要切入面,打破传统的单一教育途径和片面内容范围,全面推动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进一步丰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
  2.1以培育学习能力素养为根本出发点
  优良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青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全面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根本出发点。中德机电学院通过通过教育管理和组织引导,采取有效措施,分层分段推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丰富多彩的技能学习和课外文体活动来推进学风建设,尤其在营造学风建设氛围、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和特色活动创建等方面深化拓展,遵循系统布局、标本兼治、创新形式、保证实效的原则,通过技能竞赛比拼、课外兴趣活动、读书分享展示、教室文化建设等活动使广大师生发展眼界更加开阔,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使读书之风、治学之风、做人之风在学生中逐步体现,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能力。
  2.2以激发就创业竞争力和养成道德文明约束力为基本着力线
  学院贯彻“能力+素养”的人才培养原则,在激发学生的就创业竞争力上,依托企业平台将职业素养教育提早化、全程化,以企业为主导对课程的教材、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改革,增强了就业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别具特色的就业教育渠道。同时,中德机电学院分年级、分专业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在大一、大二与大三年级分别开展了以“自主学习、养成习惯”、“提高技能、深化素养”和“端正心态、职业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就创业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
  在道德文明约束力的培养上,中德机电学院通过传统美德主题学习月让学生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美德,先后分别以“勤”“俭”“孝”“信”为主题内容营造宣传氛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的内在约束力,进一步外化影响外在行为表现。
  2.3以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以及社区宿舍、网络阵地的扩展整合为主要切入面
  中德机电学院利用社会服务、寒暑假实践和企业实习实践帮助学生充分把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运用联系起来,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渠道进行创新实践,进一步延伸学校教育,对接社会教育。同时,中德机电学院在社区宿舍和网络阵地不断扩展整合,进一步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一方面依托我院第三社区阵地,积极举办学习型寝室、党员示范寝室和文明宿舍等创建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也进而增强。另一方面,网络阵地的占据丰富了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媒介和手段,使得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加强,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更成为做好其他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信息来源。
  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新模式的实施,中德机电学院全面规划,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在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毕业学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良好反馈,这些都是基有效开展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直接成果。
  3.创新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现实意义
  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进行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探索实践,对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具有明确实际的指导作用。
  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工作,积极跟踪调研,广泛学习引导,共同不断完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出正真合格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的建设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高[2000]2号,2000.
  [2]黄甜,韩庆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80-181.
  [3]周国明.从企业视角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2009(8).61-62.
  [4]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中职班级;凝聚力;形成;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学生组成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生源素质较差,班级管理难度较大,为了更好的提高中职班级学生管理的时效性,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班级凝聚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并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促进中职班级凝聚力的提升。  1 加强班风建设,树立良好的班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