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egua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能竞赛是学生展现自我的机遇,也是不同学生之间综合能力的对抗。车工竞赛要求学生长时间意识清醒、体能好、动作准,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技能水平的发挥。但是由于技能训练的高强度和复杂化,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和培养。本文针对学生在技能大赛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如何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克服不利因素,从而使学生在技能过硬的同时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技能大赛 参赛学生 心理素质
  技能大赛是一项对抗激烈、胜败直观的竞赛活动,尤其是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设置了“学生专场”后,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激励了更多的院校、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俗话说“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所体现的心理素质往往是赛后总结的重要内容。
  日常训练中,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则是在强调熟练与稳定,特别是车工训练对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具有枯燥单一、不断反复、体力消耗大、环境干扰多等不利因素,这就需要在学生的训练中充分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兴趣培养,发现学生心理上的不利因素
  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车工学习首先要克服烦躁心理,这更需要“兴趣”的引导。好动是人的本性, 青少年尤其好动,可好动不代表兴趣,车工技能训练中的失败与挫折往往会使“兴趣”难以建立。那么,车工训练中,失败与挫折是怎样体现的呢?
  (一)加工精度反复训练总是达不到
  加工精度主要有三个方面: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形位精度,这些要求具体到一个工件上,学生必须经过粗车、半精车和精车来达到上述目标,但是一旦有一项不合格,整个加工过程就要重新开始,而粗车、半精车往往学生都已经能熟练掌握,并且操作时间较长,这样就会让学生感觉付出多收获少,“不上算”,往往受侥幸心理的影响,放弃再次完整练习的自我要求。
  (二)体能消耗大、环境恶劣而退缩
  车工训练依赖于车工生产场地,车床的操作需要较强健的体格,并且不能有丝毫马虎松懈,以典型的梯形螺纹的车削为例,整个操作过程要60分钟左右,其中工件装夹找正不少于2次、换刀压紧刀架不少于6次,提拉操纵手柄进行正反车控制不少于30次,进行切削液浇注、测量精度等不少于20次,而且在此期间,学生要保持弯腰俯身的动作,体能消耗非常大。
  (三)质量分析要求精细化,学生缺乏深入精神
  车削加工的质量就是评判技能掌握水平的重要方面,教师在评判后只可以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两种结论,但如果不合格,学生作为加工者要主动去分析,这就要求从刀具的使用、工步的安排、工件的安装和量具的可靠性等多方面去分析,往往学生受加工经验不足的影响,难以一次性地将问题找出来,分析的原因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再次训练问题依然存在,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不再努力去克服技能上的不足之处。
  (四)厌倦使用砂轮磨刀,不主动磨刀、修研刀具
  “三分手艺、七分刀具”,车工学生再优秀也要去砂轮房磨刀,日常学习中刀具多选用标准化机夹刀具,刀具刃磨要求低,但技能大赛训练中,工件复杂化,刀具数量、种类多,学生磨刀成为必修,但砂轮房条件较差时,噪音大、粉尘严重,磨刀时震动大、易受伤,这都会对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害怕心理,导致学生不愿意亲自磨刀或对刀具进行细致的研究处理,不能将理论中的刀具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而是尽量使用现有刀具、标准刀具,这样,就对刀具产生了依赖心理,没有刀,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加工,一提要磨刀,学生就头疼厌烦,时间长了,有的学生就会因此而选择退出训练。
  根据以上情况,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则难以在技能层次上实现质的飞跃,甚至完全失去参赛的信心。
  二、多管齐下,激发学生兴趣
  (一)言传身教突出教师的示范因素
  日常训练是参加技能比赛学生的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
  技能训练在时间上往往表现得非常紧张,课堂处于高效进行状态,而且学生在训练上基本不能同步进行,训练情况因人而异,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复杂的指导要求,既要“对症下药”又要“面面俱到”。传统的“师本教育”完全不适应这种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交流密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不再是预设或者特定的,如果呆板地制定训练要求,迷信教师的灌输作用,在师生间单向传播知识,就会导致学生感到无助,失去支持,认为这样的训练没有意义,兴趣急剧降低。
  如通过主动巡视,教师可以将每台设备上学生的训练状态掌握住,有的学生训练顺利,就可以鼓励并提出更高要求;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就可以激励并恰如其分地进行问题分析;遇到共性问题,可以现场叫停,群策群力地进行攻关讨论;遇到个别问题可以举一反三,扩充措施效果。
  (二)引导学生保持兴趣、敢于竞争
  古人就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而技能训练更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劳动过程,怎样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的练习过程中享受到技能训练的乐趣呢?
  首先,指导教师要将生产实践要求与技能要求联系起来,学生的职业意识会提升学习兴趣,而生产实践中师傅们的“高招妙招”更是学生兴趣培养的激发点。在实践生产中,工人师傅会熟练地将难题解决,给学生带来克服困难的勇气。高精度的加工要求成为生产中最常见的“家常便饭”,也给学生带来“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的良好心态。
  其次,兴趣是随着人对事物的理解程度的变化而波动的,学生对技能竞赛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思考指导的内容、要求,还要熟悉学情,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生动活泼的组织实施训练任务,灵活地采取个人小比赛、小组对抗赛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竞赛的广泛兴趣,使其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加强,意志力不断得到锤炼。
  (三)重点评价学生良好的心理特质
  在日常教学中,指导教师应该重点评价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勇敢、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建立共识,形成互相团结、互相竞争的健康心理。
  引导学生面对困难,不要胆怯。比如,在比赛场地面临的是新环境,对空间、场地、设备等的变化要有适应的自信,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经常地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强调考场即战场,让学生常备不懈,特别是在考场上要有拼搏精神。学会临场紧张情绪的自我转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心理情况,选择做一些有助于放松紧张情绪的热身运动,保持兴奋和体力,或让学生脑袋中记住几个笑话,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比赛过程中能准确意识和控制住自己的体能消耗情况,保持肢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参赛学生,通过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能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又能在激烈的技能对抗中技能发挥稳定、挑战困难,确保日常训练效果的正常发挥。
  (责编 赵建荣)
其他文献
患者男,76岁。因病窦综合征置入ENPULSE E2D01起搏器。一周后患者常规行永久心脏起搏器体外程控随访时,发现起搏器电极导线阻抗持续性大幅升高,起搏、感知功能障碍。再次手术,经
目的 应用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方法描述并测量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肺静脉与邻近解剖的关系。方法 30例在三维标测技术下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术前应
日本科学家Takahashi报告,分离自棕色脂肪的干细胞在实验室生长成为跳动细胞,并部分或全部逆转房室阻滞。
长阳南曲是湖北地方说唱艺术中一种较为古老的曲种,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一曲种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样态,积极地进行调适与转型;通过对传统长阳南曲与现代长阳南曲的生存条件、
一慢快综合征男性患者植入带有预防心房颤动功能的DDDR起搏器后反复出现心悸,经心电图,一键式程控和治疗顾问检查证实为心房电极远场感知触发房性早搏后反应所致,经延长心室感知
研究为探索常驻高海拔地区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如何随社会年代变迁而改变,运用了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对1993年至2013年38篇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文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
近日,全球最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船Color Hybrid号已经从挪威船厂Ulstein Verft交付给挪威游船公司Color Line。
一位作家对于自己写作的定位,决定了他对于小说艺术探索的限度。吕幼安说:“我的小说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写给朋友们看的。”这个目标决定了他不可能是先锋派,他追求的是写给大多数
初中美术是一门运用线条、画面以及学生在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和情操,帮助学生提高美术书法绘画方面的鉴赏能力的课程。多媒体技术更方便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实际,它集图
针对当前内河AIS服务性能评价指标单一且实船测试过程复杂等问题,从单船、单个基站和航段区域3个角度,提出内河AIS服务性能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