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浅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试图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创新人才的思维动力,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可见,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早已引起国内外教育家的重视。本文就针对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46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重视问题意识在执教与为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认为,只有怀疑,才能摒弃陈旧,创造新意。他说:“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从中可见他对学习中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的重视。到了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十分重视问题意识的作用,他认为问题是发明创造的起点,是人与动物、智者和愚者的区别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他倡导的“对话式”辩论,激励学生对问题做出符合逻辑的思考,成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一个亮点。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个性,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助于强化课堂的学习效果。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都是指向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感到自己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人的思维才真正起动。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新思维、创造发明。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正因为如此,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些理论和事实足以证明加强对中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二、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不断培养。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生长,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氛围、充足的养料和及时的修剪。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学生或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显化的、动态的问题意识,而且不仅是量化上的从少到多,更是质化上的从简到精。
  1. 增强自尊自信,培养怀疑精神
  增强自尊自信,培养怀疑精神是中学生具备问题意识的前提条件。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非常重视师道尊严。教师自以为比学生闻道在先,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是知识的权威,所以常常以权威自居。在传统教育下成长的学生则盲目迷信教师,从不怀疑教师的权威。总认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答案等都是自己错的,对自己缺乏自尊自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改变自己知识权威的形象,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教育学生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主见。
  2.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中学时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高峰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某门课程的枯燥,自身的不感兴趣,教师教学语言的单调及手段的单一等因素而不愿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从而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3. 营造民主氛围,激发问题意识
  心理学认为,中学生的好奇性强、求知欲旺、思维活跃,这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学生具有的这种潜在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民主的环境和氛围。美国教育学家莫里斯·L·比格曾经说过:“在可能的时候,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课堂民主气氛的影响,去帮助诱导(学生)亲身介入。”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学生就会从“怕问”到“敢问”向“乐问”发展,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
  4. 转变教学模式,提问角色换位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一切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变教师提出问题为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根据素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适时的点拨、引导和鼓励。通过提问角色的换位,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提出高质量、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因而,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问;要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材料,让学生能问;要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惟有如此,才能突破学生思维定势的局限,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杭州市登革热暴发疫情的防控效果开展定量评价.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杭州市2017年按日报告的登革热本地发病数,从杭州市气象局获取同期气温和降雨量数
江苏盐城发电有限公司隶属于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该公司110kV高压配电系统建于80年代,由于设计较早,当时考虑到机组并网时的同期回路简单,将二次回路采用老式设计方式,将B相直
工程应用表明,相比于传统材料,复合材料具有的优势是无法比拟的,因而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而微纳米尺度实验研究表明,微纳米结构存在着尺寸效应现象,而修正偶应力理论能
学位
结构的优化设计历来都受到工程师的重视,因为合理的优化设计可以减少工程的造价。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对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和其所受的约束作出过多的限制,对求解实际工程中的优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临床常用血清学指标在其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55例原发性肝癌、155例肝硬化患者,检测患者血清AST、ALT、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血糖(GLU)、a-L-岩藻糖苷酶(AFU)、WBC、PLT、红细胞计数(RBC)、血
目前,国内外许多油田都采用了聚合物驱油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其配制过程中,体系的熟化设施(包括熟化罐、搅拌器等)投资在地面工程中占有重要的比
目的探讨MELD评分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出血后3个月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杭州市西溪医院入住ICU的肝硬化食管胃曲张静脉出血患者97例,以3个月为观察期,分为生存组(78例)和死亡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后24 h时的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清钠、MELD评分和NT-Pro-BN
目的探讨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住院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给予抗病毒治疗,B组同时行钙剂抗骨质疏松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分别测定患者入院第1天、治疗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腰椎(L2-4)、股骨颈、大转子等骨密度值、肝硬化程度、ALT及HBV
晶闸管触发及其检测电路是晶闸管应用电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可靠供电是晶闸管正常工作的保证,特殊应用场合(高电压、串联等)晶闸管触发及其检测电路的供电往往需要隔离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