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5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烟台市一所幼儿园382名4岁~5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与家庭功能存在相关关系。女孩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孩,5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4岁儿童;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沟通、情感介入性及总的功能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的问题解决功能可以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儿童;亲社会行为;家庭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1-0036-03
  【作者简介】刘倩(1986-),女,山东莱州人,山东女子学院教师、助教,硕士;康丽(1988-),女,河北沧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苏杰(1990-),女,山东泰安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安慰、捐赠、谦让等。[1]它作为问题行为的对立面,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由美国学者Wispe提出。早期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涉及亲社会行为本身的发展特点。如Stabu指出 5岁到8岁儿童的助人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9岁到12岁儿童的助人行为呈下降趋势。[2]李丹、李伯黍对4岁~11岁儿童利他行为研究也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作出利他选择的人数比例增多;同时,儿童的利他观念和实际的利他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也有所增加。[3]
  此外,相关研究显示,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益于儿童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4][5]故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研究者除了关注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外,对亲社会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也给予了很多的探讨。近些年来,随着家庭功能理论模式的兴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家庭因素关系密切。已有研究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存在密切关系。[4][6]虽然研究者对家庭因素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给予了很多关注,但大部分都集中在青少年阶段,较少关注儿童阶段亲社会行为与家庭功能间的关系。而家庭作为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它的功能的良好发挥必然对儿童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试图以4岁~5岁儿童为对象,采用问卷法,考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并探讨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山东省烟台市一所公立幼儿园选取4岁~5岁儿童共382名,其中4岁儿童178人(男孩92人,女孩86人),平均年龄为(4.04±0.56)岁;5岁儿童204人(男孩109人,女孩95人),平均年龄为(5.21±0.63)岁。
  (二)研究工具
  1. 亲社会行为的测量
  采用陈欣银等人设计的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版)[7]中的亲社会因子来评定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因子由11个项目组成。各项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分半信度为0.78。每个评定项目均采取3点记分,从0“不符合”、1“比较符合”到 2“符合”。
  2. 家庭功能的测量
  家庭功能的评定采用Miller等1985年编制,陈欣银修订的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8]。量表共60 个条目,分为7 个子分量表: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该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范围从0.54到0.83,平均为0.67,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量表采用4点计分法,从1“完全符合”、2“比较符合”、3“有点符合”到4“完全不符合”。
  (三)施测程序
  本研究的主试为研究者本人及学前教育专业的2名研究生。施测前对主试进行严格统一的培训,经过培训的主试均能够达到施测的要求。然后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将问卷统一发放给家长,由母亲匿名填写,统一上交。
  (四)统计方法运用
  SPSS18.0录入和处理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4岁~5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分析
  4岁~5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均分及标准差见表1。以儿童亲社会行为均分为因变量,年级和性别为自变量,进行3(年龄)×2(性别)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主效应显著(F(1,380)=4.10,p<0.05),女孩亲社会行为明显高于男孩;年龄主效应亦显著(F(1,380)=4.32,p<0.05),5岁儿童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4岁儿童。但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亲社会行为的年龄和性别交互作用并不显著(Fs(1,380)=0.01, ps>0.05)。
  (二)4岁~5岁儿童的家庭功能
  从表2 可见,儿童家庭的问题解决、沟通、家庭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各方面表现都较好。男孩与女孩家庭功能各因子间性别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三)4岁~5岁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沟通、情感介入及总的功能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功能的其他3个因子相关不显著(见表3)。选择亲社会行为均分作为因变量,将家庭功能的4个因子(因家庭角色、情感反应、行为控制与亲社会行为相关并不显著,故不作回归分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表4可见,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家庭功能主要是问题解决。


  四、结论与讨论   (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本研究发现,4岁~5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表现为5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4岁儿童。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马娥、丁继兰采用自然观察法,对103名3岁~6岁幼儿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研究结果表明各年龄阶段幼儿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幼儿亲社会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9]在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中,有研究者指出认知发展水平和移情是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内因[10]。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增多可能正是由其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的发展导致的。
  研究还发现,无论是4岁还是5岁儿童,女孩的亲社会行为均显著高于男孩。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论是一致的[11]。如王美芳等人研究发现,学前女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学前男童。[12]但也有发现,幼儿分享行为性别差异并不显著。[9]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研究的被试、研究关注点及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关。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家庭功能间的关系
  家庭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适应并促进家庭及其成员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13]本研究揭示,儿童家庭各方面的功能表现均较好。这表明本研究中的儿童家庭可以较好地完成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等基本任务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实现其基本功能。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家庭各功能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沟通、情感介入及总的功能4个因子相关性显著,也就是说儿童家庭这4个方面的功能表现越好,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越高。同时,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的问题解决功能能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作出预测。
  首先,问题解决是指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水平时,这个家庭解决问题(指威胁到家庭完整和功能容量)的能力。[8]一个家庭在遇到问题时,通常会表现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有的家庭采取民主探讨的方法,有的家庭采取武力解决的方法,而有的家庭直接忽视问题等等。儿童年龄尚小,他所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是来自家庭,如果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家庭能较准确地意识到问题的实质,全家一起讨论,设想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调整努力的方向,儿童也就能够学习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14]
  其次,沟通是家庭成员间用语言进行的信息交流。[8]如果儿童家庭成员之间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切入话题有较好的技巧性,那么儿童在家庭中所学习到的这些沟通技巧也会自然地应用于与他人的交往中,从而表现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再次,情感介入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距离,家庭对其成员个性、兴趣、爱好和需要的满足程度。[8]如果家庭中的成员,特别是父母与儿童关系亲密,对其投入足够的情感,那么同样的,儿童也会将自己的情感反馈于父母,进一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儿童就会主动地投入自己的情感,这样儿童就能够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反馈,并根据反馈做出适当的行为。
  最后,总的功能是从总体上来评定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功能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生作用。故儿童家庭不能仅仅只关注某一方面功能的良好发挥,而应该给予各个功能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美芳.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与教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4): 74-76.
  [2] Staub E. Positive social behavior and morality, soc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J].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9,(02): 61-73.
  [3] 李丹,李伯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通讯,1989,(05): 8-13+64-65.
  [4] 李丹.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0,(03):30-33+126.
  [5] 万明钢,王亚鹏,王舟. 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J]. 心理科学,2001,(05): 110-111.
  [6] Staub E. A concep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evelopment of altruism and aggression: motives, the self, and environment. In: Puka B. ed. Reaching out: caring, altruism, and prosocial behavior[M]. 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Inc., 1994: 11-40.
  [7] 陈欣银,李正云,李伯黍.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在中国儿童中的适用性研究[J]. 心理科学, 1994,(04):198-204+254.
  [8] 汪向东主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49-152.
  [9] 马娥,丁继兰. 3-6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亲社会行为性别差异研究[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05): 75-78.
  [10] 王小英,张宇. 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00,(06): 8-10.
  [11] Jackson M, Tisak M S. Is Prosocial Behavior A Good Thing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hildren’s Evaluations of Helping, Sharing, Cooperating, and Comforting[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1,(19): 349-367.
  [12] 王美芳,董会芹,庞维国等.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06): 37-38.
  [13] 易进.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家庭理论[J]. 心理学动态,1998,(01): 38-43.
  [14] 辛自强,陈诗芳,俞国良.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01): 23-27.
  (责任编辑 张付庆)
其他文献
基于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对西北少数民族民间制度文化中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辨析。在西北少数民族的传统法规、民间禁忌和传统习俗中包含着许多有利于生态环境
<正> 咕咕叽叽杨(王巳)屯儿, 小猴八戒骑马人儿, 狮子双响大小燕儿, 能看能玩真有神儿。 这四句顺口溜说的是浚县的泥玩具,既概括了它的种类,又说明了它的作用。 浚县泥玩具
<正> 解放初至“文化大革命”前,宣传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比较好的。我们在街头、车间、城镇等公共场所里都可以看到。它能够密切联系群众,深受群众的欢迎。 就在那个年代里
<正> 宣传画不景气的现状是众所周知,勿庸讳言的。《美术》曾在1980年8、9月号刊发过《我们买不到宣传画》、《宣传画的不景气状况应该引起注意》等文章,呼吁重视宣传画创作
<正> 一 上海的宣传画曾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综合性的美展上,宣传画总是开头的,在报刊上经常介绍评论优秀的宣传画,宣传画家也感到荣誉。 十年内乱,糟蹋了
<正> 让&#183;吕尔萨(Jean Lurcat)是法国现代画家、书籍插图和装帧设计家、舞台美术家、陶瓷工艺家。但是,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则是复兴和革新了法国传统的壁挂,并把它提到一个
国有企业在通过出让股权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后,为了实现各产权主体利益最大化.须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肺结核合并心血管系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及左氧氟沙星(V)、利福喷丁(L)、力克肺疾(D),
必须正确理解企业整体资产转让的概念资产对外投资、企业分立、吸收合并的区别。正确区分企业整体资产转让与企业部分非货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本文介绍了拓扑物理学的开端,由狄拉克对磁单极子的讨论,介绍了什么是拓扑杂质,以及它们对所处空间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类似的概念可以从真实的空间拓展到参数空间,其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