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业机械使用中农机维修技术研究的意义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机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但是,受作业条件、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在使用中极易容易出现故障问题,这就需要运用相应的维修技术使其恢复正常。而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机维修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机维修技术的研究力度,文章对该项工作在农业机械使用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探究。
  农机维修是农业机械使用中不可避免的,是解决农业机械故障问题的必要措施,也是确保农业机械可持续使用的有效手段,同时还可以促进农业机械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农业机械使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当前我国农机维修技存在较多技术难点,实际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不利于其作用和价值的有效发挥。如何改进、提升农机维修技术,是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研究热点,必须提高重视力度。
  1. 农业机械使用中农机维修技术研究的意义
  加大农机技术研究力度,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加快农业机械普及速度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据调查显示,2015年年底全国农用土地面积约为96.82亿亩,农业机械推广与普及,对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及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开展农机维修技术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适用能力,即便是面对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能够确保使用性能的良好性,并且可以为农户提供改装服务,加快农业机械普及。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农机维修技术的研究力度,能够将其作用加以延伸,扩大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比如,将专用农业机械进行改装,进而能够应用于其他农业生产活动中,也有利于农机的推广应用。
  1.2延长农业机械使用寿命
  农业机械应用性能的良好性会因为长期作业、零件磨损而不断减弱,使用寿命也会随之缩短,而通过农机维修技术研究,能够将损耗降到最低,减少故障问题的发生,并且可以借助相应的维修技术,改善或复原农业机械故障,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随着农业机械类型的不断增多,机械构造也变得更加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故障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开展农机维修技术研究,探索新的维修方式与方法,进而才能与农业机械发展保持同步性,确保其使用寿命的最大化。
  1.3改善农业机械工作性能
  保证农业机械工作性能的良好性,是将其正常、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前提,而对农机维修技术展开研究,则可以更好、更快的解决农业机械使用故障,对其工作性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农业机械因设计或制造原因,出厂时可能会存在部分缺陷,降低了工作性能的良好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作业环境及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容易导致故障现象的出现,无法确保其正常、安全使用。借助农机维修技术,对农业机械进行维修与改装,可以改善其工作性能,确保农业机械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4提高农业机械应用效能
  很多农户缺乏对农业机械使用功能及使用规范的了解,存在操作不规范行为,导致农业机械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应用。通过加大对农机维修技术的研究力度,在农业机械销售过程中,详细介绍其使用功能,并做好售后維修服务工作,提高维修服务水平,使农户做到对农业机械使用功能及使用规范的全面了解和掌握,规范农业机械作业手法,进而能够实现农业机械应用效能的最大化。
  2. 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研究的有效措施
  基于农机维修技术研究在农业机械使用中所体现出的重要意义,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首先,贯彻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条例对农机维修人员形成规范和约束,促进维修网点能力和技术的提高,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提高农机维修技术水平。其次,培育维修行业服务组织,加大宣传、扶持力度,引导并鼓励民间企业成立农机维修技术研究合作机构,加大农业机械生产方与维修方的协同合作力度,共同克服技术难题。另外,加强农机维修人才培训,提高农机维修队伍专业素养,制定严格的职能鉴定标准,以及系统化培训流程,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工作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过高的农机维修队伍。
  农机维修技术研究,在农业机械使用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农业机械普及速度、延长农业机械使用寿命、改善农业机械工作性能、提高农业机械应用效能等,都是其所体现出的重要意义。基于此,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都应该将农机维修技术研究作为工作重点,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提升农机维修技术水平,进而才能确保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151700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其他文献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上的常见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侵染引起。真菌以菌核在土壤内和病株残体中或混在种子里越冬,第2年在适宜的环境里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引发大豆菌核病。  1.发病特点  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这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圆柱形的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北方高寒地区,无霜期短,为充分利用光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水、热资源,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近年来在粮蔬套种技术上进行了不断探索,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提高效益可观。  一、头茬玉米  1、选地与整地。选择保肥保水,排水良好的地块。提倡秋翻、秋耙、秋起垄。不提倡春整地。防止春旱保墒不好而影响出苗。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在播前10天进行发芽试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
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使得农机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农机推广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对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了解决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行,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化新技术,对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一些
[摘要]村级集体经济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由于日照市的村级集体经济产权不明晰、产业层次低、外部扶持不够、人才不足等原因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困境。因此,应突出地域特色、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 创新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