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ICU患者睡眠的相关因素,探讨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与自编的ICU患者睡眠状况调查表对186例入住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有:不能熟睡、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时间短。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依次为:环境因素、体位不适、心理因素、经济压力。结论:通过对ICU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针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ICU患者睡眠质量得以改善。
  关键词:眠障碍;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入住ICU伴睡眠障碍的患者186例,男108例,女78例,年龄28岁~72岁。其中冠心病62例,高血压病41例,风湿性心脏病32例,扩张型心肌病27例,心肌梗塞病24例;心功能均在3级以下。首次住院者121例,第2次住院者52例,有3次住院经历者13例。住院天数7 d~26 d,平均11 d,文化程度小学至本科。患者入院前睡眠正常,无精神障碍病史。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自编的ICU患者睡眠状况调查表,每个患者均接受两次调查,第1次在入院后2~3 d进行,第2次在出院前1~2 d进行。资料选择与方法选择标准:在ICU病房进行监护治疗2 d以上者,患者神志清醒、智力正常、社会心理稳定。
  2 结果
  2.1通过调查分析ICU病人失眠原因多种多样,有的病人失眠同时由多个因素引起。
  2.2失眠的表现
  2.2.1入睡困难,ICU内24h随时发生抢救病人,外出紧急检查外院转来危重病人等的紧急情况,因此不可避免患者能够安静入睡。
  2.2.2不能熟睡:ICU的抢救设备、监护仪的噪音、导联线引起翻身活动的不方便。
  2.2.3早醒:治疗护理操作如服药、注射、测量血压的干扰,或因持续输液限制体位妨碍睡眠,使患者睡后易醒及醒后难以入睡。
  2.2.4睡眠时间短:因精神上的压力而焦虑不安,甚至感到无助与惶恐,加上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悸、心前区不适和疼痛,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而导致失眠。
  3.讨论
  3.1 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对策
  ICU内为控制感染而减少家属的探视和陪护,只有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和的昼夜不灭的日光灯,接受监护的患者处于仪器的包围之中,各种监护管道迫使患者活动受限。这些因素均可使患者产生压抑、恐惧的心理效应,导致入睡困难、不能熟睡及睡眠昼夜节律紊乱。首次住院患者尤為明显,同时,病室经常产生各种噪音,如仪器的报警声、医护人员夜间谈话、走路和操作的声音以及接诊、抢救急诊危重患者时发出的声响等诸多因素可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房室交界传导加速,使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病情从而进一步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
  3.2 体位不适的影响及对策
  ICU患者入院后,大都接受抢救与监护,由于病情的需要和连接各种监护设施,患者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肢体也常常被处于制动状态。以上各种体位长时间均会使患者极度不适,难以进入生理性睡眠。此时一方面向患者讲解采取医嘱体位,对病体康复的重要性,取得其心理配合,同时在不影响治疗和监护的情况下给肢体以被动运动,以减轻其体位不适带来的痛苦。本组27例患者采取以上措施后睡眠有了显著改善。
  3.3 心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
  在诸多因素中心理因素是另一个较大因素之一。评估结果发现ICU患者主要的心理障碍有焦虑、恐惧、抑郁、睡眠紊乱、否认和谵妄等。病人对疾病的担心,对疾病不能根治、反复发作预后差,产生焦虑不安。ICU里常有意的发生,病情危重的患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急性期的患者要求严格卧床,躯体活动受限,患者会产生失助感,自我价值感丧失,感到生命受到威胁,表现得心境悲观,缺乏活力,丧失信心;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经过抢救症状暂时缓解的患者,他们都有一种“再生”的感觉,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但是ICU一般不允许留陪护,因此患者会产生孤独感、焦虑、恐惧及对死亡的担忧随之而来,使患者产生失眠。针对这些情况,责任护士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认真细致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其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取得患者信赖后,再给予暗示性鼓励性语言,以消除大脑皮层病理兴奋灶,促进抑制过程扩散而进入睡眠。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以关心和尊重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使患者感到安心和舒畅。本组30例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和暗示引导后睡眠转好。
  3.4 病情的影响及对策
  本组56例病人因为病情的影响造成睡眠障碍,患者因为怀疑病情或恐惧病情反复发作,对周围事情敏感怀疑,怀疑医生护士隐瞒病情。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和悲观等心理障碍,拒绝配合护理计划或消极对抗治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针对这些情况,护士有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对于病情许可者给音乐疗法,睡前给耳机倾听一些曲调优美舒缓的音乐,可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减少,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转移注意力,消除焦虑、紧张,促进睡眠。
  4.结论
  通过对186例ICU患者睡眠状况及原因的调查,失眠主要由心理、经济、环境、舒适度改变以及病情影响等因素引起,针对上述各种诱发失眠的因素应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睡眠状况得以改善。表明在监护室的工作中护士不但要操作娴熟,而且要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蔼的工作态度,通过必要的护理措施使失眠患者摆脱失眠的困扰,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心脏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马向鹰,高小红.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S2)
  [2]ICU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罗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入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72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4.06±3.89)、(36.13±3.51),对照组护理后SAS合SDS评分分别为(58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检查当中对幽闭恐惧症患者当中使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磁共振检查当中产生幽闭恐惧症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检查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两组病人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85分,基本满意是60-85分,不满意是<6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模式,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方法:依据儿科护理的实际情况,来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将儿科护理中运用的婴儿抚摸、婴儿沐浴法等八项技术操作,按照新生儿科晨间护理的顺序及方式进行整合,编制出一套符合教学大纲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各项技术操作进行训练。结果:此实验方法实施两年后,从中抽取82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学生以答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0例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入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净化中心中利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利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利用常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人性化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理差错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应用  引言  如今,护士不再只是被动地和机械地执行医嘱,而应该结合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关爱
期刊
摘要:目的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功能,它能产生淋巴细胞,合成大量的抗体,也是体内的血液储存库,能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细菌、寄生虫和碎屑等。肝硬化继发脾大、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组临床表现为脾大、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功能则相应增生的综合征。脾亢导致的白细胞降低,使患者容易合并感染,血小板降低,易诱发出血。而随着介入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时,既能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并研究新生儿黄疸患儿应用治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6例样本分析对象都是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以计算机表法实现各组处理。试验组(n=28例)选择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n=28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第一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第三天以及第五天胆红素变化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均以P小于0.05的状态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06%、96.97%,对照组分别为15.15%、78.7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