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青岛往事

来源 :青岛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fty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一段历史,感怀一代伟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1912年,孙中山先生曾在青岛逗留三天,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虽然只有三天时间,但他在欢迎会、茶会、宴会、参观会、德华大学、基督教青年会等处,发表了激情演讲,影响了无数学子和市民,给青岛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12年9月28日早七点,刚刚视察完津浦铁路的孙中山,偕夫人卢慕贞、秘书宋霭龄等一行40多人,乘坐专列自济南至青岛,全线视察胶济铁路。车至高密,早已在车站等候孙中山到来的高密民众欢呼迎接。孙中山下车和高密各界代表一一握手。当地同盟会代表、高密县农会会长、高密县高等小学校长侯芝庭步入专列车厢时,孙中山见了连说:“请坐!请坐!”谈话之间,孙中山在他的一张照片上题写“高密县同盟会留念”,递到侯芝庭手里。侯芝庭恳请孙中山作些指示。孙中山颇有感触地讲了句:“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此后,这句名言广为流传,成了许多有志之士的座右铭。无论在当时、现在、还是将来,意义都是非常深远的。
  9月28日,孙中山抵达青岛时,青岛民众的欢迎场面蔚为壮观,男女老少挥动旗帜,敲锣打鼓,艺人们表演狮子舞、秧歌。当时,现场的外国人士,除了英、法等国的记者进行采访外,在火车站出口,德国总督府仪仗队列队欢迎。当孙中山踏着红地毯走出火车站时,德国总督麦尔·瓦德抢先和孙中山又握手、又拥抱,嘴里还嘟囔善“大总统阁下,我代表青岛的军民欢迎您,请接受我最诚挚的问候!”孙中山当场谢绝了麦尔·瓦德派来的接站专车而且拒不赴宴。孙中山大声告诉麦尔·瓦德:“中华民国不承认德意志帝国用大炮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说罢,在千百民众的簇拥下,乘上三江会馆会长周馥的汽车,直奔三江会馆戏台前广场的欢迎大会。会场上,聚集的民众之多,连毗邻这个广场的四方路、芝罘路、济宁路,都挤得满满的。大会开始,升国旗,放鞭炮,群情激昂。孙中山即席发表演说,他首先谴责德国占领当局在青岛的殖民行径,号召青岛人民英勇斗争。在对中华民国未来进行展望时,他着重提出修筑20万公里铁路的计划。整个演说非常鼓舞人心。当天,孙中山一行下榻太平路的青岛大饭店。
  孙中山很重视这次青岛之行。他说:“这次北方之行,虽然访问的城市不少,但青岛是唯一的一个受异邦统治的地方,分外需要好好进行考察。”为此,孙中山在青岛期间,以私人身份和德国总督麦尔·瓦德互相拜访。另外,孙中山参加了中德合办的青岛特别高等学堂欢迎会。青岛特别高等学堂俗称“德华大学”,系根据1908年中德两国的一项协定创办。为此,还发生了该校学生的罢课事件。该校由德国人担任的监督员,极力阻挠学生去火车站欢迎孙中山,更反对学生邀请孙中山来校演讲。于是,全校学生罢课进行抗争。孙中山在火车站得知此事的时候,当即和青岛特别高等学堂的学生交谈,勉励学生返校好好读书,一定亲自到青岛特别高等学堂看望大家。这一切,终于迫使校方让步。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把孙中山迎进校园,聆听了他的亲切教诲。
  9月29日,孙中山、卢慕贞伉俪应邀参加了青岛基督教青年会的聚会,并合影留念。9月30日,由同盟会会员徐镜心、刘冠三、陈干等陪同,孙中山游览了崂山。孙中山一行登上最高峰崂顶,并合影留念。孙中山在崂顶无限感慨地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今天总算尝到作为一个自由民的滋味了。几十年来,我长期在国外漂泊,经常梦见祖国的河山,醒来后总是思念不已。今天,亲眼看到了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我才知道,它比我的梦境还要美丽得多哩。但愿废除专制后,大家都致力于民生建设,使人民都能永享和平与安乐。”孙中山醉心观赏崂山的秀丽风光,深情地称赞:“这儿的风景真是太美丽了,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这里。”
  10月1日,孙中山自青岛大港乘龙门号客轮返回他任职总理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在地上海。离开青岛后,孙中山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谈到青岛,大大提升了青岛的知名度。
  1925年3月1 2日,孙中山逝世。3月30日,由中共青岛地方组织与国民党市党部发起,于4月10日在青岛馆陶路齐燕会馆举行了孙中山先生逝世追悼大会。
  为了永久性地纪念孙中山,1929年5月22日,青岛接收专员公署还把原来的山东路改称中山路;原青岛第一公园改称中山公园。此外,自1925年起,青岛、烟台、高密等地,以开展植树活动纪念孙中山,并将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确定为植树节。这项纪念活动,一来是从植树的季节时令考虑;二来是纪念孙中山的时候,可以突出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的青岛之行虽只有3天,但他不畏强权、勇于奋斗的精神,深深鼓舞着身处异邦统治下的广大青岛人民。
  延伸阅读:青岛的“中山”印记
  百年老街中山路
  曾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道路共有326条,其中定名为“中山路”的就超过180条,这些从广义和狭义上均可称为“中山路”,在数量上堪称世界之最,在地域分布上遍及中国,构成了一个罕见的奇观。
  上世纪初叶,青岛开埠,南起前海栈桥北到大窑沟建成了斐多里街,此后三次易名为静罔町、山东町、山东路。中国收回青岛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遂于1929年正式定名中山路。迄今为止,青岛的中山路是中国城市的无数条中山路中,最知名的一条商业街。1922年版的《青岛概要》中说:“山东街(中山路)在青岛最为繁盛,与上海之黄浦江畔,济南之西人街,同占牵要之位置。谷环抱,房屋栉比。”上世纪30年代,中山路更以格调高雅、人文荟萃、意蕴丰富和富有异国情调的建筑而享誉中外,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并肩齐名。
  中山路是有着丰富人文底蕴的百年老街、是有着浓烈现代商业气息的时尚前沿、是老城区历久弥新的商业区域代码,更是青岛人怀旧情结的精神符号。中山路所涵盖的不仅仅是一条街的概念,它完全浓缩见证了青岛市跌宕起伏的都会传奇。
  百年乐园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同名公园,目前全球共有93座中山公园。青岛中山公园是建园最早的中山公园,始建于1901年,是青岛最大的综合性公园。青岛中山公园曾称“旭公园”、“第一公园”等,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29年更名为“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凝聚了几代青岛人共同的童年往事,集结了青岛人共同的快乐记忆。另外,中山公园还栽种有“孙文莲”,为青岛独有的孙中山印迹。
  据了解,1918年,孙中山先生留居日本时,为了感谢房东田中隆先生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支持,赠送给田中隆先生亲笔手书“至诚感神”和象征君子友谊之情的四颗莲花种子。
  1930年,田中隆之子田中隆敏将孙中山赠送的种子委托日本古生物学家莲花博士大贺一郎培育,经其苦心培育,这四颗莲子有一颗发芽开花,大贺一郎又将这苗古莲新花与鉴真播种的“唐招提寺莲”进行杂交培育,获得成功。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遂将其命名为“孙文莲”。
  1995年5月3日,日本下关市与青岛市缔结友好城市15周年之际,下关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田中满男特意将“孙文莲”回赠青岛,并亲手栽植在青岛中山公园。从此,“孙文莲”就落户在中山公园内。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