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共同体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西方单一、狭隘与排他的共同体思想转换成了多元、开放与包容的共同体思想.但在美人之美、兼收并蓄的同时,由于文学传统、历史语境、血缘关系、身份标识、权力意志等问题难以厘清,部分少数民族作家易于陷入自我身份认同和书写边界模糊的困惑之中.他们片面强调民族身份的异质性,将异族文学的身份作为自我标榜的噱头,弱化了文学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学者在编写民族文学史时,也难免涉及切入视角、文化传统、民族语言、历史叙述以及作品的虚构性与想象性等问题,这些都容易使民族文学主体性的建构陷入桎梏之中.文章直击民族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对这些“症结”进行论析,为中国当代民族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学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