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沉积制备的两种形貌Sn薄膜锂离子嵌入电极性能的比较

来源 :金属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o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电沉积方法在Cu集流体上分别制备出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密集细粒状(〈0.5μm)和分散粗粒状(≈3μm)两种Sn薄膜电极.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循环伏安及充、放电实验研究比较了两电极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氟硼酸盐溶液中使用以醛类为主的复合添加剂,在静止条件下可制得细粒Sn薄膜电极,在搅拌条件下可制得粗粒Sn薄膜电极;细粒Sn薄膜电极比粗粒Sn薄膜电极具有较优的初始嵌锂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细粒Sn薄膜电极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787 mA·h/g,40次循环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630 mA&
其他文献
基于Miedema模型和Tanaka关系,提出了计算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参数的新方法.该方法仅需知道元素的某些物理性质而无须熔体的实验数据,简化了计算多元合金熔体活度系数的
数据库信息分类中,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类方法,它理论基础好,分类精度高.本文运用朴素贝叶斯分类的方法,对所给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该算
以加工焦深限制范围内的倾斜平面模型来模拟工件表面的微观不平坦状况,对激光束以一定倾角入射工件表面的光斑畸变及其对刻蚀质量的影响开展了理论和实验方面的初步探索.结果表
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合成了Pr1-xCaxMnO3(x=0.4、0.45、0.5)系列纳米粒样品,对样品结构和导电性质进行了研究.XRD测量结果表明样品均为单相;SEM分析显样品粒度大均匀,粒度大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整个物理教学最核心的内容.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这部分内容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讲授课的形式去开展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
通过坐标变换求出了椭圆形线电荷的轴向场强及电位分布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简要综述了ⅣA族重元素多重键化合物的合成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概括总结了ⅣA族重元素孤立双键化合物、丙烯型分子和环丙烯型分子的合成及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分析并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