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招妻魂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墓地里的白衣女子
  2001年冬季的一个深夜,在通往小镇郊外公共墓地的山路上,柏林一家报社的记者赫布正驾着汽车小心地行驶着。天空中飘着细雨,前方视野模糊。
  赫布也不愿选择在此时此刻前往墓地,但今天是他母亲的忌日,他本来预计在下午就可到达墓地,但不承想半路上汽车出了毛病。
  车子在雨雾中艰难地行驶着。突然,前方影影绰绰闪出一个白色的人影!赫布一惊,连忙踩下刹车,但为时已晚。
  赫布慌忙跳下车,发现一个长发女孩倒在车灯的亮光中。“你感觉怎么样?”赫布颤声问。女孩似乎没有受伤,缓缓撑起身子爬了起来。他的目光正好落在那女孩慢慢抬起的脸上。
  这是怎样的一张脸啊!苍白瘦削得像是从坟墓里爬出来的鬼魂。白衣女孩慢慢站起来,艰难地吐出几个字:“伊、图、美、尔……”女孩一字一顿,缓缓地从赫布身边走过,消失在夜色中。赫布回到车上,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十分钟后车子到了墓地。由于雨越下越大,赫布不得不简化了祭祀流程。当他准备离开墓地时,一道闪电将黑夜照亮,赫布的眼睛被一瞬间看到的东西刺痛了!旁边一块崭新墓碑下方放大的照片上,不正是刚才在道路上遇到的那个白衣女孩吗?石碑上赫然刻着她的名字:贝蒂·苏杰塔。赫布顿时觉得头皮一阵发麻,他不敢再看下去,惊惶不安地驾车逃离了墓地。
  第二天,赫布给柏林的报社主编打了个长途电话,诉说了昨晚遇到鬼魂的经过。这件事立即引起了主编的兴趣,让赫布留在小镇查清真相。
  赫布很快打听到了有关贝蒂的一些情况。她在当地孤儿院长大,半年前受聘于一家私人博物馆,因为没有其他亲人,所以一直在博物馆中居住。几天前,据说她在打扫卫生时不慎从三楼阳台上坠下身亡。
  通过走访,赫布查到了这家博物馆的资料。博物馆的主人名叫戈里恩·索朗,他对土著文化中的巫术颇感兴趣,为此他曾多次去非洲,收集到大量这方面的物品,并将自己在小镇郊区的三层住宅改建成了博物馆。因为接待的参观者并不多,所以只雇了一名接待员,其他事务则由他的儿子哈尔西协助料理。
  赫布整理着资料,一个小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在贝蒂之前,受雇于戈里恩的另一个女孩也是死于一场意外的事故!赫布的大脑中不禁跳出一连串问号:她们的死有关联吗?
  作法招来“幽魂”
  索朗家族的古老宅院位于小镇东南角,阴森恐怖。大门敞开着,里面空无一人。赫布缓步走进大厅,一个展柜上的标签映入了赫布的眼中,伊图美尔!他努力回想起,昨晚白衣女孩说的好像正是这几个字,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吗?赫布俯下身子仔细端详展品:这是个一尺来高、雕琢精细的木制小人,五官和衣着明显是非洲人的模样,其眼神诡异邪恶。
  “这是非洲一个土著部落的巫师用来实施招魂术的法器。”身后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赫布一跳。他忙扭过头,一个身材高大、头发花白的男人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
  赫布判断出眼前这个男人就是博物馆的主人戈里恩。看着赫布茫然的表情,戈里恩继续道,“这种古老的非洲巫术极其灵验,可以将沉睡的灵魂唤醒,我已经成功地招回过几个亡魂。”
  外界的传言一点儿也不假,戈里恩对他的博物馆到了相当痴迷的地步。赫布按事先想好的说辞,拿出记者证,告诉戈里恩,报社正准备做一期有关他的博物馆的稿子。戈里恩听了似乎很高兴,兴致勃勃地向赫布讲起了巫术。戈里恩说,伊图美尔是古代南非一位伟大招魂师的名字,也是这尊木像的原型。这件宝贝是不久前他出高价买到的,同时也学到了这项法术,两天前还曾为死去的贝蒂招过魂。
  外面响起了沉闷的雷声,戈里恩答应今晚就为赫布表演招魂术,然后一脸神秘地离开了,偌大的展厅里只剩下赫布一个人。这时,一个脸色苍白的年轻男人出其不意地在赫布眼前冒出来。“你是个新闻记者吧?”年轻人不等赫布做出回答,又突然探过头来阴森森地警告说,“这房子里有鬼,你最好离开这里。”
  “哈尔西,你又在那里对客人胡说些什么?”戈里恩的一声喝叫打断了他的话,年轻人立刻浑身颤抖地后退,溜走了。
  “哎,没想到我会有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戈里恩叹了口气,然后拍了拍手中的袋子对着赫布神秘一笑,“作法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今晚就让你见识一下巫术的力量。”
  深夜,戈里恩把赫布领到二楼的一间密室中。戈里恩让赫布在门边的沙发上坐下,并告诫他千万不要随意说话和走动。戈里恩随后脱去上衣,露出绘着奇特图案的上半身,接着走到帘子后面,开始作法。
  房间里没有点灯,但戈里恩在帘子后面好像点燃了什么东西,赫布可以看到他映在帘子上的影子。戈里恩猛地发出一种类似某种动物的长啸,接着开始念叨赫布听不懂的咒语。
  招魂仪式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诡异的气氛令赫布感到惊慌。突然,戈里恩大叫道:“她来了!你听,她终于来了!”赫布的心不由一阵狂跳,他努力使自己的心绪镇定下来,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果然,头顶上传来高跟鞋“咯噔咯噔”的脚步声,并伴随着断断续续的轻笑。
  亲生儿子的复仇
  赫布不顾戈里恩的事先警告冲了出去,直奔三楼。一抹白色衣角在过道尽头的拐角处一闪不见了。“一定是贝蒂!我的招魂术显灵了!”戈里恩的声音里夹杂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然而就在此时,一旁的哈尔西突然站起身,他双眼布满了血丝,愤怒使他额头的青筋一根根暴起。不知是一股什么力量让他跳到父亲面前,歇斯底里地大叫道:“这都是你造的孽!妈妈活着的时候你就折磨她!死了还不肯放过,非要把她从坟墓里招回来。她满心的怨气,先索去路丝的命,接着贝蒂……”
  “啪!”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地打在哈尔西脸上。哈尔西捂着涨红的脸颊不知所措地看着父亲,仿佛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刚才的气焰顿时熄灭了。一旁的赫布则若有所思地盯着这对与众不同的父子。
  赫布自然不相信招魂巫术,他恳求戈里恩让他将招魂木像暂时借走,研究一下。戈里恩起初否定地摇摇头,但在赫布的再三恳求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赫布将木像交给了相关专家,专家从木像的提取物中发现了大量致幻物质羟基二甲色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赫布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带着警方再次返回博物馆,并将戈里恩父子二人带回了警局。
  经过漫长的审讯,哈尔西终于吐露了实情,外表看似豪迈热情的戈里恩其实有着凶残贪婪的本性,他年轻时经常与博物馆的年轻侍从眉来眼去,还经常殴打妻儿。终于有一次,哈尔西的母亲在被戈里恩一巴掌从楼梯上打得滚落下去后,再也没有醒来,强烈的恐惧和仇恨使哈尔西的心理渐渐畸形。他加入了当地的邪教组织“招魂术协会”,利用协会提供的致幻药物和“神奇巫术”欺骗自己父亲,借父亲之手杀死那些曾和父亲有过暧昧关系的女侍从。
  至于贝蒂的鬼魂,当地警方告诉赫布,他们在墓地附近找到了她,已将她送进了医院进行治疗。
  原来,贝蒂被哈尔西从三楼阳台推下后,由于脑部受伤,处于一种假死状态,被人误以为已经死亡,装进了棺材。半夜里她在棺材中苏醒了,于是便顶开尚未钉好的棺材板,从里面爬了出来,重新把棺材板盖好后悄悄溜走了。她来到郊外荒山野岭中的公共墓地附近游荡,结果被赫布当作了鬼魂。
  选自《良友周报》2016.1.15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太平集有个白食先生,四处骗吃骗喝,集上几家小酒楼的老板看见他,没有不头疼的。白食先生摸透了这些店家的心理,每到一个酒店,不要多少好酒好菜,只要有二两酒,一盘小菜就够了。老板们怕他搅了生意,也拿他没办法。  一日,几个店老板联合起来告到县衙。县官大老爷早就听说白食先生是个难缠的主,想不出好办法。县衙的师爷一旁听了,给出了个主意,老板迟疑地说:“人命关天呀!”  师爷说:“不妨,有事我顶着。”  原来
期刊
儿子:“爸爸,如果有个人心情不好,我们应该怎么办?”  爸爸:“安慰他呀!”  儿子:“那他爸爸还能打他骂他吗?”  爸爸:“当然不能了。心情不好了怎么还能打骂呢?”  儿子:“爸爸,我心情不好!”  爸爸:“怎么了?”  儿子:“我考试没考好。你说话要算话,不能打不能骂哦。”  爸爸:“孩子他妈,今天家法伺候由你执行!”  选自《金故事》
期刊
一哥们儿,一吃月饼就拉肚子。  那年,出于好奇,我就和他一起吃。  只见他拿出月饼,华丽丽地撕开干燥剂,撒在月饼上,一口咬下去,回头对我说:“你吃月饼不撒作料吗?”  选自《报刊精萃》
期刊
一  我的家乡黄草坪是位于湘西武陵山深处的一个山村。离村不远处有一个面积上百平方公里的水库,被淹没的山头形成了众多小岛。岛上和水库边芦苇、灌木丛生,栖息着众多小型鸟兽。我初中毕业后在家种果树,闲暇时经常去那里打打猎,不为挣钱,只为求个刺激,吃个新鲜。  那是前年秋高气爽、北雁南飞的季节,一天,我发现湖面上落了成群的大鸟,以鸿雁为主,也有天鹅和白鹳,足有上千只。它们是从遥远的内蒙古、东北飞来过冬的。
期刊
1.雪山木屋    “看来一时爬不上去了。”琴姐叹了口气说。此刻已近黄昏,彤云密布,呜咽的风声如泣如诉。琴姐30出头,在队伍中年龄最长。五个人都明白,作为一支临时拼凑、经验不足的业余队伍,如果继续攀登说不定会遭遇雪崩。  这里是阿坝四姑娘山的一处雪山峰,海拔不到5000米,素来为登山新手练习之用。只是2月份气候不好,并非登山最佳时机。五人距离山顶还有段高度。根据地图指示,附近有一块平坦巨石,上面有
期刊
1  阿娇是个钢管舞女郎,前往“麦凌格”消费的客人多半都冲着她而来。  这天傍晚,“麦凌格”刚开门,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他叫阿郎,长相英俊,但面无表情,他要了一打黑啤,独自坐在角落里。  纷繁热闹的一夜即将开始,一个肥胖的男人叼着雪茄走了进来,他姓谢,人称谢胖子,是这里的老板,有阿娇表演的场次,他经常来捧场。  阿郎一直冷眼看着谢胖子,眼里喷射着怒火,他的手一直抄在裤兜,裤兜里有一柄锋利的
期刊
杜飞的家在本市一条偏僻的老街上,街上已经很难看到年轻人了,年轻人都搬走了,只有一些老人念旧还住在这里。杜飞住在这里没有搬走的原因是要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另外经济窘迫,没有搬走的基础。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他内心似乎还有些什么,那就是他在等人,至于是谁,他不知道。  老街有一家卖镜子的小店,老板是个年近古稀的老人,老街的人无论大小都尊称他叫镜伯。镜伯除了卖镜子之外,还有一个绝活就是补镜面,谁家镜面破了
期刊
为完成一部以高原珍禽异兽为主题的画册,马云独自去云南横断山脉旅行拍摄。  来到纳帕海一个叫白场村的村子,马云借住在一位老乡家中,听了他的来意,房东说,你要去的地方我们叫“吃人沼泽”,你去了后千万要当心,因为不知有多少人魂归此处。马云感激地点点头。  很快他发现白场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狗,房东告诉他,养狗是因为这儿豺多。白场村的人好客,连狗也是,没两天他就和房东一条叫“獒獒”的狗熟络了。那天早上,马云
期刊
喝到九分醉的时候,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走进酒馆,看了我一眼径直走到了一边的桌子旁。一个人喝酒太没劲了,尤其是刚和老婆吵完架心里郁闷的时候。我摇摇晃晃地走过去大着舌头说:“小妹妹,陪哥哥喝点吧。”  女人皱着眉头横了我一眼,却没说什么。反正我是一个醉鬼,别说是横了我一眼,就是给我几个白眼都伤不到我。我一屁股坐下来,大大咧咧地问她:“妹妹,你多大了。”  她瞪大眼睛看了我半晌,摇摇头,然后端起杯一饮而尽
期刊
爬过这道坡,就可以看见村子了。  他缓缓地踩着自行车,车后架挂着两个菜筐,卖剩的菜还有不少。他奋力地蹬着,车子挣扎了一下,还是慢了下来。  他感觉自己没了气力,疲惫感似乎把他的筋也抽走了。他下车,弓着身子往坡上推。  那不过是道小坡,不长,也不陡,平常他轻轻松松就可以骑上去,但现在,他感觉太累了,满脑子都是地里的菜,筐里卖不出去的菜,头像山那样重。地里的菜长得太好了,饱满又水嫩,可市场如寒霜,价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