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生源危机”靠“自救”不现实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Ma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底,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58.21万人,就业学生637.51万人,就业率为96.85%。在喜人的就业率背后,一些职高学校的校长们却眉头紧锁,叫苦不迭。
  这源于北京今年首次出台的“异地中考”政策。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升学考试服务;在职高学校看来,这一政策说的是今后将“严格限制”招生。
  相比往年,今年职高学校生源大幅减少,有的学校甚至减少五成多。在现行体制下,职业高中是由各区县按“教师人头费+学生综合定额”拨款的。因此,招生数量对学校接受财政拨款的影响很大。换言之,职业高中的“生源危机”会加剧“财政危机”,进而可能会导致“生存危机”,这才是校长们真正的烦恼所在。
  职高学校的生源危机由来已久。自上世纪90年代末普通高中扩招后,高职学校的生源就成了问题。从那时起,招收外地学生就是职高学校生存的重要途径,而政府对职高招收外地生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新政策实施后,很多随迁子女因无法通过资格审核而与职高无缘,使得职高生源危机再次凸显。
  “生源危机”成为影响职高发展的“瓶颈”,背后其实是“吸引力危机”。一方面,北京的家长们普遍望子成龙心切,受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影响,多数北京市民不愿孩子读职高;另一方面,职高就业形势虽好,但毕业生就业去向大多是基础岗位,就业层次不高,上升潜力不足。当然,也有高者能达到每月8 000元甚至上万元,但总体来说,毕业生月收入在3 000元左右。
  随着北京应届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减少,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职高学校想通过提升自身吸引力的“自救”方式,多吸引本地生源来解决“生源危机”问题并不现实;通过向进京务工人员、下岗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自救”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生源危机”,但并非所有职高学校都具备这样的条件。
  事实上,北京职高优质的教学资源、较多的就业机会、优厚的补助措施对随迁子女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有较大吸引力。如今,报考中职学校的限制条件太严苛,不仅使职高学校面临生源危机,也使企业的用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更给北京的随迁子女带来了不少麻烦。正如一所职高学校副校长所言,这些孩子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学于北京,他们可以不高考,可以不要学历,为什么要限制他们报考中职呢?
  职业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它不是学历教育,而是技能教育,是生存教育。如果严加限制,很多想读中职的随迁子女不得不面对在京“求学无门”的尴尬。如果这样,试问这群年轻人如何健康地走向社会?没有一技之能他们如何生存?他们又该如何面对与父母分隔两地的痛苦? (来源:《工人日报》网络版)
其他文献
当前,在许多地方,早教机构如同今夏的“烧烤”季节,热得发烫。笔者一个亲戚的孩子还不到两岁,就已经有半年的早教和“培优”经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全心付出的强劲动力。因此,为了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这些种类繁多、价格昂贵的早教机构便成了儿童梦魇般的“加油站”。许多家长丝毫不浪费任何业余时间,将诸多尚在幼儿园的孩子渴望的星期天变成了可怕的“星期七”。寒暑假本来是孩子充分放松、尽情享受欢乐的时
期刊
“中国要强大,关键在于教育及培养人才。将赚到的钱捐献在教育事业中,做一些实际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邵逸夫  他没有当过一天校长,但是他的名声却蜚声校园内外,在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他没有做过一天教师,但是他培养的人才却家喻户晓;在很多艺人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电影教父,但是却在教育、科技领域享有盛誉,“逸夫楼”、“邵逸夫奖”,成就了多少人的梦想。  1月7日,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
期刊
9月初至10月底,一场重拳整治少儿出版物市场的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据统计,全国581家出版社中有523家都在出版少儿读物。近五年来,少儿出版从2007年的10 460种增至2012年的31 059种,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  尽管繁荣,但少儿出版市场并不能令人满意。一些含有淫秽色情、凶杀暴力、恐怖残酷、荒诞离奇等内容的图书,严重妨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一本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名
期刊
日前,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其中特别指出:要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班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犯教育,提高师生、家长对性侵害犯罪的认识。  今年以来,媒体上频频爆出未成年人受到性侵案件,其中也有少数教师涉案。于是有人指责如今的教师素质下降。但是,据笔者的了解和研究,并非是性侵数量大幅上升,而是现在媒体发达了,这些丑闻曝光的几率大
期刊
七彩云南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脸庞,芬芳了我们的梦想。  正如这秋天的景象,在9月金秋时节,本刊“献礼园丁”栏目隆重推出的两篇通讯,对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落松地村小学教师农加贵27年坚守“麻风村”学校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在全省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掀起学习农加贵的热浪。  网络里,涌动着学习农加贵的热浪  微博用户“大荔教育_71965”说:“我无法用言语描
期刊
日前,国内最大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发布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综合性最佳雇主TOP50榜单中,一改往届外资占比较高的趋势,国有企业以近三成的份额成为上榜主力。国有企业成为在校大学生未来就业的首选雇主,且对其偏好不断上升,对外商独资企业的求职偏好呈现下降趋势。  企业人才观变化巨大  据悉,中华英才网“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是目前国内针对就业群体启动时间最早、规
期刊
性侵、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偿补课、推销课外辅导资料……近年来,中小学校园违反师德的事件频发,引发了公众对教师群体素质的强烈担忧。师德,一时间成为公众热议话题。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前夕,一份名为《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正式出台。教育部划定师德红线,实行一票否决制,给教师的行为规范围上一道篱笆。让师德重新绽放光芒,成为了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透视新规:教育部将划定“师德红线”
期刊
今天再来说鲁迅的“退出”,似乎已经不新鲜了——新学年开学之际,因为一篇《风筝》的“退出”教材,“鲁迅风波”再掀轩然。  但是一个鲁迅,其实从未“退出”我们的生活,“鲁迅问题”,每隔几年就要热门一次。十年之前,关于“老石头”、“老顽固”甚至“偏执狂”的骂声,我们还没有忘记;五年之前,关于内山完造、关于“卢布”,上世纪30年代文化特工制造的流言又卷土重来,甚至关于八道湾羽太信子的蜚短流长,那些早已破产
期刊
导读:2013年,网友最关注什么样的教育话题,什么样的教育热点引发全民讨论,什么样的教育事件令全社会震惊……走过2013年,但愿我们盘点的中国教育十大热门话题能引发你的思考。  【话题1:李某事件引发公众家庭教育热议】  李双江之子李某涉嫌轮奸一事,从年初到年末仍在持续发酵。中国最小的申奥大使、青年钢琴家、留学美国……李某的简历中充满让人艳羡的元素。这样的经历在“星二代”中并不鲜见,然而与良好的家
期刊
儿子在前方当局长,父亲在后方开工厂,父子联手垄断市场大肆敛财。日前,广东河源市紫金县教育局副局长蔡志涛因利用职权之便,让家人垄断该县校服供应8年被撤职。8年来这个“父子店”敛财或可过亿元。此案令校服市场寻租腐败链浮出水面。(9月1日新华社)  老子生产,儿子监管,“父子店”一开8年,校服市场的权力寻租如此肆无忌惮,刺痛了民众的眼球。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当地校长屡次向上级部门投诉校服存在严重质量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