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小学生正在成长的重要阶段,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比较容易铲除,所以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
   一、 强调校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进行。教师可以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等。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
   二、 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寻找提高全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学校自身要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各学科要渗透养成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横向联系,改变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育的合力。
  学校—家庭相结合是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同时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或多或少影响了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好的儿童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如:有些个体商户或进城务人员平时很忙,精力不在孩子身上;不忙时,就在家不是宴请亲戚朋友,就是玩麻将打扑克,这些家长(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却无心去顾及孩子,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校里,我们有的小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欠佳,或者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爱说假话骗人等等,都和家长的影响或是这些小学生周围环境的影响分不开。我们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养成教育,与家长多沟通,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同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学校—社会相结合是请有关领导、模范人物到学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抓好共建活动,聘请校外人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学校多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雷锋展室、英雄纪念馆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
   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学生无言的教育。教师要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等也应起到表率作用。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差或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查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 例如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师严厉地批评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学生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并没有改变。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另一方面教师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教师走进教室时,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意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站和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五、进行评价,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教师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教师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评比,发放纪律、卫生流动红旗,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等。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另一方面,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即语文教学缺乏人情味,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因此,笔者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完全由教师独裁的统治作文教学,要学生怎样写,学生就得怎样写。这样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学生的写作个性主动性被扼杀了,就更谈不上兴趣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唤醒沉睡的潜能,放飞囚禁的思绪。如何整体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是一条有效途径。  一、营造环境,自主预习,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教师在每上作文课之前都要安排学生预习,积累相
期刊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里掀起的一股新浪潮,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简而言之,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挖掘其与数学学科的基本要素,探索两者间的共性特征,从共性特征上把握整合点,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就数学学科而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就应当扬信息技术之长,克传统教学之短,直接瞄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并把这种培养作为教育信息资源来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对事物视而不见,则难以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对事物有偏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则难以写出观点正确的文章;对事物无感受或感受肤浅,写出的作文就难以拨动读者的心弦。“作诗在诗外”,单在“作法”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使之写出好文章。从作文的角度来考虑,我认为应努力提高
期刊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这对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
期刊
改革开放后,存在着一大批这样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因为长期外出打工,对子女无暇顾及,常常是由家中的老人或者旁系亲属照顾,我们把这些特殊的学生群体称为“留守学生”。这些学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就连爸爸妈妈的一声问候也成了奢望。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经调查发现,这些特殊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这种学生的心理深入了解并加以特别呵护。以下是我在教育实践中,通过长期跟踪
期刊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性格的形成及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青春发育期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得此时期成为他们一生中心理冲突、心理困扰最多的时期。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一、高中学生思想现状  (一)心理缺陷突出  近年,来自离异家庭、特困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他们大多表现为不合群、不敢向老师提问、人际关系紧张、过
期刊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教师要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善于发现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拓宽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树立信心多媒
期刊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各行各业,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人类开始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当网络悄悄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些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知识结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