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厄特小说的超验主义思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尖尖的枞树之乡》作为美国乡土文学家朱厄特的代表作品,一直被视为对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缅因州海边小镇独特生活方式的记录及对残酷的美国现实的反映。然而,从哲学思想角度分析,这部小说却蕴含着深刻的始自爱默生、梭罗的超验主义思想。小说中的超验主义思想体现在朱厄特对杜撰的海边小镇的环境描写及对主要人物托德太太思想、行为的叙述中。朱厄特在小说中推崇超验主义思想的目的在于抵制工业化、商业化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束缚,并且帮助人们找到精神自由的途径。
  关键词:超验主义 托德太太 缅因州海边小镇 萨拉·朱厄特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萨拉·朱厄特(Sarah Orne Jewett)是美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乡土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多以家乡缅因州渔业生产和船舶制造业为主的海边小镇为背景,《尖尖的枞树之乡》是其代表作。《诺顿美国文学》认为,朱厄特等乡土作家作品旨在将美国各地方因工业化而逐渐消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保存下来,同时这些乡土作家在作品中也反映了严酷的美国现实。乡土作家的小说常被归结为现实主义作品,而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朱厄特对杜撰的海边小镇自然环境的描写及对托德太太生活的叙述却蕴含着深刻的始自爱默生、梭罗的超验主义思想。
  一 美国超验主义思想
  美国超验主义思想源自于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想。18世纪后半叶,欧洲发生了一次价值观的根本转变,它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生活和思想。这一根本转变原因如下:1、欧洲盛行启蒙主义思想对于理性的过分推崇阻碍了人类情感,使得人们转向感性;2、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升促进了物质的文明并给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给人带来自由的同时,又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恶化。新的文明给人带来了新的束缚,人与物的对峙和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作家们喜爱自然风光、异域风情,厌恶资本主义的现实和都市文明,强调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18世纪后半叶盛行于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想在19世纪上半叶传到美国。年轻的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人们渴望摆脱英国束缚,重视人的精神创造和自由追求。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超验主义时期,爱默生和梭罗是其代表人物。作为一场哲学和文学运动,超验主义者反对理性主义,反对逐渐占据美国社会主流的社会服从、物质主义与商业主义;主张精神第一、远离消费社会、回归大自然。爱默生说:“在自然界的后面浸透着自然界的是精神。”超验主义思想不仅成为爱默生、梭罗同时代及后世美国作家的思想源泉,还对之后美国作家产生很大的影响并成为美国文化及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回归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内战结束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这一段时期,美国经历了彻底变化。内战前,美国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人们自信、自立、富于理想主义,信仰新教。到1917年一战结束时,美国已经转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国家,信奉达尔文进化论,社会机构与文化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一时期美国最大的转变就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865年,除了东北部沿海地带外,美国大部分地区为农业地带,以乡村和小镇为主,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做小生意。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只有三分之一人口还在农场生活。工业化为美国社会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痛苦:冷漠、傲慢、失去精神目标、不择手段获取物质、政治阴谋等等。所有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痛苦必然使得人们转向过去以寻求精神上的安静、自然、和谐,寻求一份更为原始的信任与快乐,寻求一种更有目标的自由的精神生活。这促成了超验主义思想的回归,也是朱厄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将超验主义作为其核心哲学思想的原因。
  三 《尖尖的枞树之乡》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朱厄特小说《尖尖的枞树之乡》写于19世纪末,其中的核心哲学思想即为超验主义思想。
  《尖尖的枞树之乡》回忆了草药医师托德太太的世界、一次欢乐的家庭聚会、一个老海员的故事、一个对爱情失望的女性的自我放逐等。许多评论家及学者认为这部小说是对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转折时期缅因州迅速消失的历史传统、行为方式及语言方式的记录,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然而,它仅仅是一部现实主义乡土文学作品吗?将这部小说所处的美国社会背景加以考虑,并将小说中所体现的缅因州海边小镇人们的思想及生活方式与美国当时的工业化城市生活及思想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小说的核心哲学思想是超验主义思想。超验主义思想构成了缅因州这个海边小镇独特的生活方式。朱厄特在小说中推崇的超验主义思想是在资本主义思想成为美国主流思想,物质主义、商业主义盛行,物质对人的自由产生束缚的背景之下,对远离消费社会、回归大自然及对精神的推崇,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超验主义思想既体现在朱厄特对于缅因州海边小镇自然环境的描写中,还体现在对托德太太思想的叙述中。
  1 自然环境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朱厄特杜撰了一个缅因州海边小镇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小镇的自然环境及其所展现的气质与梭罗的瓦尔登湖极其相似。梭罗眼中的瓦尔登湖虽然并不“壮观”,但“美丽”。它既“深”又“纯”。它清澈,周边是松树和橡树林,看不见水从哪里流入又从哪里流出,周围有山环绕。瓦尔登湖呈现出一种纯美却深邃,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浪漫主义气质。这一种气质正是朱厄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所要渲染的。在小说的开头,朱厄特便将安详、静谧的缅因州海边小镇达内特呈现在读者面前。
  海边小镇达内特似乎总蕴含着什么,这也使得它比缅因州东部的其他海边小镇更吸引人。或许是与周围居民相融这样一个简单事实使它如此令人亲近。海边的礁石、深暗的树林、还有那栋显得很突兀的房子都那么令人亲近。这些房子面朝大海,房前花园里开放的鲜花显得那么令人愉悦。一个个小窗格子组成的大窗户像一双双深邃的眼睛可以凝望到海港口和遥远的海平线,还可以望到整个海岸线以及它背后的云杉和枞树林。   这样的景色像极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美丽、简单、深邃。这样的自然召唤着人们的灵魂,这样的自然是具有精神力量的自然,令人亲近、愉悦。
  朱厄特写作《尖尖的枞树之乡》的那个年代,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都离开乡村小镇、去喧闹的城市寻求成功,而其杜撰的缅因州小镇达内特是一个与喧闹的城市有着强烈对比的宁静的海边小镇。与工业化的城市相比,这里更加接近自然。在对这座海边小镇的描写中,朱厄特展现了小镇的多种气质。小镇的这些气质体现了梭罗通过瓦尔登湖所呈现的超验主义思想。首先,小镇是宁静的、遥远的、神秘的,还是甜蜜的。“这里的空气带着甜味,不管是谁都想在这块虽小却完整的陆地上生活。”此外,这座海边小镇更是坚实的。“这房子宽敞、整洁,屋顶稳稳地扎在矮墙上,房子深深地扎在土地上,像冰山一样。大门立在那,开敞着,十分好客。”这些描写展现了达内特坚实、好客的气质。接下去,朱厄特继续展示着达内特具有的另外一种气质。“越过木树林,我们可以俯看到大海、许多岛屿、陆地还有远处的其它景致。这一切给人一种空间和时间的自由感。”这一段描写展现的是这片土地的自由气质。其次,小镇还是亲切的、令人温暖的,“夏天快结束了,清晨房子凉爽、潮润,光线似乎都穿透了绿叶。刚一出门阳光就会落到你的肩膀上,清澈、高远的天空会突然升高。海滨没有秋雾,反而这里的一切——大海、天空、海岸线、群山都染上更深的颜色,看起来更加清澈。空气中、水面上、牧场的草尖上,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北方夏天的阳光就要可爱地离开了。”
  宁静、遥远、神秘、自由、亲切,这些特质都是超验主义所崇尚的精神。与嘈杂、现实、精神受到束缚、冷漠的工业化城市相对比,自然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自然所具有的力量是崇尚物质的工业化城市无法相比的。正如梭罗所说:“我到森林去是因我想要从容地生活,去面对生活的本质,看看我是否能学到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我不想过不是生活的生活,因为生活是那么可贵,我也不愿一味顺从,除非那是十分必要的。我想要深入生活,吸收生活中所有的精髓,彻底打败所有不属于生活的东西,把它降到最低的条件。”“宁静的灵魂拥有快乐的思想。”精神第一、远离物质、回归自然——这个缅因州海边小镇承载着超验主义思想对于自然的追求。
  2 托德太太的超验主义思想
  《尖尖的枞树之乡》不以情节见长,它的长处在于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塑造。除了将达内特描绘成类似于瓦尔登湖的一个缅因州海边小镇,有大海、树林、群山、几处房子,整个环境给人以安静、神秘、遥远、纯净、简单、和谐的感觉。朱厄特塑造的人物同样具有与环境同样的超验主义思想。
  托德太太是《尖尖的木从树之乡》中最主要的人物。朱厄特虽然只叙述了托德太太的超验主义思想,并未对资本主义思想加以叙述,实际上却通过对托德太太的叙述,表现了对超验主义哲学思想的推崇、对崇尚工业化、城市化的资本主义思想的批判。
  主要人物之一的托德太太六十多岁,以采集植物制成草药为当地人治病为生。她不仅为当地人治疗身体疾病,也为人解决情感问题。与被工业化浸染的城市居民相比较,托德太太更崇尚自然的力量。她去山上收集可入药的植物制成草药,这与西方主流医学似乎背道而驰,然而她却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甚至有人远道而来请她治病,更重要的是,“遭受爱、恨、嫉妒等负面情绪搅扰的人也能在托德太太花园种植的看似荒野的植物那里找到治疗的办法。”负面情绪在工业化的城市里司空见惯,城市里的人们常生活在压抑、痛苦之中,有些人求助于心理医生——现代医学的一个领域——却不能医治。然而,那些来自于自然荒野的植物却能够医治人们的精神疾病,可见自然的神秘力量有多伟大。资本主义工业化制造的压抑感被来自自然的植物治愈。这是自然比工业化更加具有力量的表现,也是朱厄特对超验主义思想推崇的原因所在。
  朱厄特虽推崇自然,但是并不反对科学。小说中,托德太太与乡村医生的良好关系就是证明。草药医师与西方的医生本是相对立的。草药医师来自于自然,而医生则是科学的象征,但是正是这不相融的两方却能够融洽相处。这一细节表明朱厄特对自然的推崇并非建立在反对科学的基础之上,她反对的是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精神上的压抑、利益与金钱至上的思想。
  小说还描写了一个细节。托德太太用古老的方法酿造杉树啤酒,这种啤酒清爽、提振人的精神。不仅如此,运用古老方法酿造的啤酒物美价廉,两美元二十七美分就带给人足够的精神愉悦。而在工业化的城市里是做不到的,没有钱人们活不下去,也不会快乐;即便有钱也会精神受到折磨而不快乐。
  在托德太太身上,超验主义思想被清晰地表现出来。“简单、简单、简单!我说,让你的事情只有两件或三件,而不是一万或一千件。”托德太太从事的工作、行为、对人的态度等等,无一不表现出强烈的超验主义思想。
  结语
  在资本主义思想占据主流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尖尖的枞树之乡》对环境及人物的描写、叙述,使得半个世纪前盛行的超验主义思想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它为人们的精神压抑与痛苦提供了一个出路,它让人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条途径。资本主义带给人物质的财富,而精神第一、远离物质、回归自然的超验主义思想字则教会人们向自然寻求精神的力量与自由。
  参考文献:
  [1] M.H.Abrams.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2004.
  [2] Nina Baym,general editor.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Shorter 5th ed..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Inc.
  [3] 李朋滨:《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尹燕,女,1973—,山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工作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在跋涉漂泊了许久之后,我遇到了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近旁有一家小客栈。我走进客栈,像走进了自己的家。几位旅客正安安静静地围着屋子中间的桌子吃晚餐,交谈不多。我在屋子
对一组300例中、晚期胃癌病例,按传统分类法及Lauren分类法予以分类,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病理(巨体形态、组织学结构)与临床又牲别、年龄、病程、壶状体征了的关系以及A .
FAB形态学分类在1976年报导后,许多中心复查了他们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例,其结果指出有L_2形态学的病例预后不良,有L_3形态学表现的病例相当罕见,但病情严重。本文
徐×,女,70岁,住院号78723。以间断性脓血便6个月,于1980年3月9日住院。患者近半年来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或数十次,粪表面少量血或脓性分泌物,便后有不适感。近二月来自觉
细针吸取活检(FNA),早在1960年由一些学者所介绍,他们应用22号细针对软组织肿块吸取标本涂片进行细胞学诊断。以后应用于头、颈、乳房、甲状腺、涎腺、四肢软组织肿块以及肺
对喉癌是否应行选择性颈廓清术,至今各家仍有争论。Lee 等认为如果患者有15~20%或更多的潜伏性颈淋巴结转移,应施行选择性颈廓清术,相反,对潜伏性颈淋巴结转移在10%以下者,则手
原发性子宫颈腺癌的治疗效果一般较差,目前趋向以手术加放疗效果较好。我院于1964~1974年共收治子宫颈原发性腺癌206例,占同期子宫颈癌的6.25%。本文就其中进行了系统治疗的11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加,其死亡率在某些地区已占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首发症状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但常侵犯神经系统。能否
《四川烹饪》去年第10期曾刊发过一篇《怎样做好锅包肉》的文章,作者对锅包肉的制作过程及关键都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特补充以下两点,以供读者参考。1.
德国,一个曾经见证无数伟大发明的国家,时至今日依然是世界科技与创造的典范。 Germany, a country that once witnessed countless great inventions, is still a mode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