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化学“微粒性”观念的建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其中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微粒性”观念,在教学中应用这一理念会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本文就新课程高中化学“微粒性”观念的建构作出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微粒性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25-02
  引言
  高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二阶段,其中的内容相比较于初中而言涉及的方面也更加的广,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原子、离子、分子等微粒内容,而这些微粒也是其它组成物质中的基础,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将每个知识点进行独立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难看见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其忽视了化学物质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微粒性”观念很难构成,从而教学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树立“微粒性”观念,笔者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一、在教学中应用化学实验对学生讲解微观粒子
  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其中涉及很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仅从字面上对其进行解读,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就目前而言,还是有较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却很少进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对理論知识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在构建“微粒性”观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微观粒子的讲解,这样学生才会懂得什么是“微粒性”观念。为此,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化学实验,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的事例,这样就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理解,从而促进“微粒性”观念的构建。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个涉及到分子相关知识的演示实验,像是在课堂上准备两杯水,一杯是热的,一杯是冷的,然后分别在两杯水中注入墨水,这样学生经过观察就会发现,相比较于冷水中墨水扩散速度而言,热水中的墨水扩散速度更加的快,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分子运动速度和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知道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微粒性”观念的构成[1]。
  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化学问题情境
  在构建“微粒性”观念的过程中,化学问题情境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化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本就较为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就能引导学生对相关化学概念或者是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探讨,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对学生《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如“水和冰在形态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一个是液体,一个是固体,你们觉得两者之间的化学性质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呢?”[2]。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微粒性”观念进行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构成,从而就能促进学生“微粒性”观念的形成。
  三、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各种有效地教学方式
  在构建“微粒性”观念的过程中,有效地教学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有大多数教学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目前而言,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还是有部分教师还是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同时还不能单纯的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应该将所有有效地教学方式灵活的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微粒性”观念的养成,使其在今后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积极主动[3]。例如,教师在进行《原子结构与元素》相关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在讲到“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的时候,可以应用类比的教学方式,将核外电子层的分布情况和剥洋葱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原子核分层排布的规律;在讲述到“钠原子以及氯原子”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两者进行对比,通过多媒体构建出两者之间的化学模型,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理解两者之间联系和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微粒性”观念的构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微粒性”观念的养成对其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解决以往教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培养学生“微粒性”观念的养成,以此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培养学生微粒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讲解相应的微观粒子知识,然后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同时还需要在教学中灵活的应用各种有效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微粒性”观念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黄建秋.依托实验活动促进“微粒观”建构的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教学为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3,14(6):10-13
  [2]何彩霞.整体把握和实施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研究——以高中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单元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52(7):12-14
  [3]吴声文.从“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复习课教学谈化学观的构建[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5,32(Z2):105-108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节假日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在旅游过程中,无论是人文地理,还是环境地理等其他一些方面的地理知识都会多多少少的有所涉及。因此,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地理已经成为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将通过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究,来分析生活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目的:了解近3年来笔者所在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3452例泌尿乍殖道标小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3452例送检标本中支原体培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年级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在初一打下了电脑操作基础,学生中不乏有技术高手.也会有技术方面较弱的.因此.在对于本节课教学时也许会出现不教就已经掌握的情
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卷烟过滤嘴.主要综述了纸过滤嘴、醋酸纤维过滤嘴、聚丙烯纤维过滤嘴、改进型醋酸纤维过滤嘴及环保过滤嘴在降焦减害、环保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内容,景是形式,从而成“韵”;言为心声,情由心生,才是真“味”。语文教学的韵味来自于情感的自然生成,“如水在口,冷暖自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摘 要】 初中学生的身体正是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更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让学生更健康积极向上做事学习更有精神。在初中对篮球运动进行体育课程时,男生的参与性很高而且比较感兴趣,而相反女生对这项运动则没有那么积极,我们要使女生对篮球运动有更多的认识和兴趣,渐渐使女生也产生对篮球运动项目的热爱。  【关键词】 运动;兴趣;培养;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
【摘要】《隧道工程》课程作为城市地下空间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与工程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然后传统教学模式、地下工程施工的不便很难让学生对隧道工程有直观的认识。视频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能够弥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因此,将视频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隧道 视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
目的:调查分析ICU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情况。方法:将近年来ICU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培养的细菌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确诊的真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267-01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学应该遵循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不同年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
【摘要】高考越来越受到重视,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考的成绩。很多中学都加强了对数学的教学,甚至针对数学还开设了辅导班。高中数学作为中学教学重中之重,教学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从学生的自信心、理解力、心态、学习方法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方法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