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饵和用饵的学问

来源 :垂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末、夏季以及初秋水温很高,鱼类新陈代谢加快,杂食性鱼类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高蛋白鱼饵,它们的食谱范围会越来越广,对非高蛋白饵料的兴趣也会不断加强,因此饵料的选择不再单一。
  “看饵”的含义
  所谓“看饵”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观察饵料颜色,有些鱼类会主动接近它喜欢的色彩,比如鲫鱼对接近于红色或粉红色的东西感兴趣,而鲤鱼更亲近于黄色和灰色的颗粒状物体,草鱼则更倾向于绿色,钓者在用饵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鱼做不同的处理,尽量投其所好,以尽快吸引鱼儿前来觅食,从而提高上鱼率;“看饵”的另一方面含义是指观察钓场周围植被以及植被上的各种虫饵,特别是在人迹罕至的野外江河湖库钓鱼时,如果用常规饵料一时不上鱼,那就不妨试试岸边倒向水边的植物,特别是附着在植物上的各种虫饵,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用饵”方法
  用饵是指窝料和钓饵的使用,笔者从八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用饵要“鲜”
  所谓的“鲜”,是要把饵料中发霉变质及久放失去原有味道的成分去除,发霉变质的成分會产生一股特殊的辛辣味道,鱼很厌恶;久放失去原有味道的饵料也无法很好地聚鱼上鱼。对于虫饵而言,活的虫饵都是新鲜的,死亡时间较长的虫饵则不具备新鲜的味道,非必用不可时尽量不要使用。需要注意的是,面饵当中的发酵饵(又称熟饵)也属于鲜饵中的一种,有时会比没发酵过的纯鲜饵更对鱼儿的胃口,比如盛夏钓草鱼,暴晒发酵成酸甜味道的嫩玉米粒、发芽的大麦粒、发芽的稻谷粒效果就很好;钓鲢鳙鱼,使用发酵成酸臭味道的易脱落雾化的粉饵更容易吸引它们前来滤食。
  (二)用饵味道要一致
  所谓一致,是指窝料和饵料趋于同一味型。味道一致,上鱼就快,反之则慢。鱼对气味的感知能力要比人类强多倍,它能感知食物味道间的细微差异,如果味道明显相异,就很可能不上鱼,这在黑坑钓鱼中时有发生。多年前盛夏的一天晚上,我去本地的一个竿坑与我的一位钓友会合,此时他已经钓了两个多小时,但一无所获,而其他的钓友均有所收获,这让他非常着急。我上前检查,发现他窝子里有鱼,试竿验证他调标没问题,但钓饵和窝料味道差异太大,钓饵中明显多加了小药,这犯了夏季高温时节的配饵大忌,我给他重新调配了钓饵——按1:1的比例将原塘颗粒与2号老鬼鲤鱼发酵饵混合在一起,加少量拉丝粉。开好饵料后,我打下第三竿,浮标刚一站稳顷刻间黑标,一条约5斤重的大鲤鱼咬钩,遛鱼抄上岸后不长时间,又有两条差不多大小的鲤鱼被擒上岸。临走时,我叮嘱他不要换饵。第二天早晨他来电告知获鱼13条,跑鱼2条,刨除成本净赚6条。
  (三)窝料味道要偏轻,钓饵味道要略偏重
  如果窝料味道偏重,钓饵味道偏轻,就容易造成鱼儿只对窝料感兴趣,而对钓饵视而不见,即便鱼儿摄食,也会延迟变缓,影响上鱼速度。这就好比一桌丰盛的菜肴,好吃的菜大家都会抢着吃,味道差一点就会无人问津一样。必须注意的是,高温季节钓饵味道不可过重,低温时则可以稍微加重一些。
  (四)鱼种、季节不同,用饵要有差异
  鱼种不同,季节不同,所用鱼饵也是存在差异的,比如钓肉食性鱼种,我们会用小虾、小鱼、蚯蚓、各种虫饵,以及动物内脏等荤饵,用面饵是很难钓获它们的。而肉食性鱼种中的一些鱼种是侧重于视觉捕食的,它们通常生活在较清澈的水域中。一般来说,长着大眼睛的鱼种几乎都具备这一特点,饵食是否具有动态是它们的关注点,比如鳜鱼的眼睛很大,它对静止不动的鱼饵往往无动于衷,对近处的动态饵则更感兴趣并伺机捕食,因此泥鳅就成了很好的用饵;大型翘嘴鱼对动态饵更感兴趣,它会主动追咬它们,因此用泥鳅就很容易钓获它;再比如黑鱼,它会对其领地范围内的动态饵尤为感兴趣,会主动前去查看并追捕,小青蛙、泥鳅就是比较常见的钓黑鱼的动态饵,上述鱼种都可以用路亚钓法加以应对。不过,鲇鱼、黄颡鱼等肉食性鱼种的视觉则有些退化,它们主要靠侧线、嗅觉、味觉、触觉感知水下世界,只要是荤饵是新鲜的,不论是否具有动态性,都可以成为其主动猎食的对象,因而各种虫饵、动物内脏、小鱼、小虾等都可以成为它们的美味佳肴。
  杂食性鱼类的食性与肉食性鱼类大相径庭,比如鲫鱼、鲤鱼喜欢香型、腥型、腥香微甜型的饵料,草鱼喜欢带有水草清香味道和酸甜味道的饵料,鲢鳙喜欢酸臭味道的饵料,青鱼则喜欢泥土腥饵的味道。
  冬季低温时,鱼儿新陈代谢缓慢,摄食量少,为了抵御严寒,它们会摄取蛋白含量高的各种腥饵,因此小鱼、小虾及各种虫饵就成了它们的主要摄食对象,我甚至多次在秋末、初冬、初春时节用小虾、红虫、蚯蚓、青虫以及小杂鱼钓鲇鱼时钓到过鲤鱼和大鲫鱼。
  草鱼在水温低于15℃时摄食欲望会大大降低,如果使用高温时节时它们喜食的水草或酸甜面饵,效果往往不好,而使用各种虫饵特别是坑塘岸边的虫饵往往收效甚好。钓野生大青鱼则要侧重于使用玉米和螺蛳作饵。
  春末、夏季以及初秋水温很高,鱼类新陈代谢加快,杂食性鱼类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高蛋白鱼饵,它们的食谱范围会越来越广,对非高蛋白饵料的兴趣也会不断加强,尤其是大体型鱼,它们对天然的粮食型饵料更感兴趣。比如,盛夏时节的草鱼不但摄食各种水草和水果,更会摄食各种粮食类饵料,钓者可根据不同的水情选用相应的饵钓。一般来说,浮钓可用水草、水果,底钓可用各种发酵出酸甜气味的谷物类饵料如发芽的大麦粒、稻米粒,带浆的嫩玉米粒等作饵,还可以把红薯蒸成八分熟,切成蚕豆大小的块状挂钩,或直接切生薯块挂串钩施钓;糟食底钓则可以使用酸甜饵料。
  初秋、中秋时节的大鲤鱼、大鲫鱼对发酵成酒香型、腥香微甜型的粮食类饵料更感兴趣,而深秋之后,水温进一步降低,鲤鱼、鲫鱼的味觉会变得较为迟钝,此时我的经验是浓腥香型微甜的饵料效果更好。
  对于滤食性的鲢鳙鱼来说,发酵成酸臭味道的面饵虽然更对它胃口,但必须易于雾化和脱落,这是钓鲢鳙的基本用饵要求。
  总的来说,在低温季节钓杂食性鱼类时,饵料的味型要偏重,钓者应侧重使用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饵料,而高温季节饵料味型则要偏轻,钓者则应侧使用各种谷物类发酵饵。
  (五)用饵要灵活
  鱼儿的胃口会随着水体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种情况在黑坑表现得尤为明显,黑坑中的鱼来源比较复杂,有些是其他塘中的养殖鱼,新塘主往往会投喂另一种颗粒来改变它们的胃口,几天后鱼的胃口就会改变,所以并非原塘颗粒就能打遍天下,钓者在垂钓时应加以摸索。同样地,在A湖库效果较好的钓饵到了B湖库就不见得好用,原因是B湖库的钓友长期使用某种饵料,造成鱼儿偏口,对其他饵料失去兴趣,钓友们在用饵时也要了解清楚,尤其是钓水域面积较小的库塘时更要提前了解。
  (六)用饵大小要讲究
  一般来说,高温季节钓鱼时饵团要相对较大,低温季节饵团要相对较小;对象鱼较大时就要用大钩,饵团也要相对较大,鱼小钩小时,饵团也要小;钓深水宜用大饵,钓浅水时宜用小饵;钓走水宜用大饵,钓静水宜用小饵。
  (七)饵要松软和雾化
  海竿糟食用饵切忌过黏过稀,过黏的糟食几个小时都难以雾化脱落,不易上鱼,过稀的话则很可能在抛投时脱落或在走水的情况下附不住钩。
  手竿用饵要松软,过于黏硬会阻碍刺鱼;台钓拉饵时则要关注饵料的雾化状态,雾化状态不好则不易诱鱼。
  (八)逗钓是常态
  手竿逗钓是快速上鱼的一项基本功,特别是低温季节捏饵或搓饵施钓时,如果鱼口不活跃,浮标一时半会儿没有反应,钓者就有必要适当逗钓,可以采用左右前后上下提拉、斜拉的手法,也可以以窝点为圆点,在一定的范围内缓慢画圆,让饵动起来,引起鱼儿注意。
  此外,台钓拉饵也不失为低温时节的一种动态用饵。
  低温时节使用抛竿钓鱼时,钓友们可以通过缓慢匀速摇轮的办法带动钓饵移动以便寻找鱼窝,这也是一种常用的逗钓形式。
其他文献
天才鱼痴梦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几位年逾不惑的青岛钓友时常如此感叹。每当鱼竿一动不动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做上白日梦:等我们手脚不灵活时,还能上山下海去崂山钓鱼吗?能不能在居高临下的步行道上,桌椅一摆、老人茶一泡、鱼竿一抛,鱼照钓,茶照喝呢?钓瘾最重的老徐是第一个改玩船钓的“逃兵”,剩下我们这些“老弱残兵”,不是因为晕船,就是不屑于船钓的胜之不武,对岸钓依然痴心不改,从一而终。  第二个“变节”的是
期刊
对于南方冬天传统钓大板鲫而言,蚯蚓、红虫这样的活饵是首选。虽然选择简单,但是如何用好这两大活饵却有说道。一、蚯蚓  蚯蚓可谓全国各地的钓友最熟悉的钓饵之一,也是商品饵出现之前大家广泛使用的钓饵。蚯蚓的种类有很多,我们经常可以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挖掘出红色或青黑色的蚯蚓,在我们南方地区可以区分为“香蚯蚓”和“臭蚯蚓”。垂钓鲫鱼,只能使用红蚯蚓,而垂钓昂刺则可以选择有明显腥臭味的黑蚯蚓。冬天,我们可以在
期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知道,初始的钓鱼观念一旦形成,对以后的影响会非常大,所以开始的时候,基础千万不要打偏了。  如何提高钓鱼水平是所有钓友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作为有着数年垂钓经验的钓鱼人,谁的心里还没有一点小秘密呢?这些小秘密是怎么形成的?肯定有学习的成分,比如看钓鱼大师的视频。不过,我不建议新手以那种视频为教材,为什么呢?对于有几年垂钓经验的钓友来说,他们能看明白视频里的技术节点,但是新人看到的
期刊
本期栏目的主角是杭州富凡实业有限公司(原杭州红健钓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洪健,他作为外销型渔具企业的代表,接受了《垂钓》杂志的采访。原本,我们打算跟他在今年的天津春展见面,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这场展会无法举行,于是采访变成了电话形式。  2月17日上午,记者第一次拨打许洪健的电话时,无人接听,随后再次拨打,电话接通。他正在开办公室的门,企业即将复工,他来察看疫情防控措施的准备情况。“做好疫情防
期刊
我们在买鱼竿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在哪种环境下使用,是黑坑还是野钓,是钓鲫鱼还是鲤鱼,抑或是遇到什么就钓什么?当你确定了这些细节之后,选择的范围就缩小了。什么叫好鱼竿?性价比高,在钓目标鱼时用着趁手的就是好的。  我的浮标观  浮标,是很钓鱼人最关心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市场上浮标的品牌、外型、材质可谓琳琅满目,很多钓友在选购浮标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价位,他们认定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面对同样的标型
期刊
正当我再次不由自主地地被美景所吸引时,一个重重的咬口突然出现,吓了我一跳,竿子猛烈抖动起来。我慢慢回鱼,由于水清的缘故,我远远地看到那个惊慌失措的大马口张开鳃盖来回摆头想甩掉钩子,手上感到剧烈的抖动……  自从去年秋天被“鄙视之光”闪过双眼后,那1尺来长的大马口在手中一览无余的样子始终撩拨我的心,也奇怪,我钓过几十斤重的大鱼,可就是放不下这尺把长的小鱼,也不知道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什么,拉力?颜值?都
期刊
七八月份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两个月份,在这两个月中,我们会经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炎热程度各不相同。受副热带低压暖湿气流的影响,七八月份多是闷热的“桑拿”天,气压偏低,水温居高不下,水体含氧量不足,这对鱼的影响很大。这样的天气里即便有鱼咬钩,也多是些耗氧量少的小鱼。  每年的7月上旬,时令步入“小暑”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俗语就有“小暑不算热,热在数伏天”
期刊
夜里拜访的牛尾巴贪吃的金鲇鱼再战大鳡条  冬长夏短的北方,凌晨2点,东天边就画出一条亮线。“浮鱼”见亮就行动了,雅罗、重唇、翘嘴、红尾,先后造访,鱼铃声响成一片,我忙话起来,一会儿就出汗了。  其实我并不喜欢钓这些鱼,因为它们不好养活,出水就死,钓多了就臭了,现钓现吃最好,味道鮮美。于是,我只钓了十几条,够吃就收手,此时天已大亮。  两位渔友起来了,老母做饭,老董和我去河里遛撅哒钩。  清晨的露水
期刊
去年跟朋友出海船钓几次,看到大家钓具真是一个比一个现代化,最差的也都属于鸟枪换炮的档次,只有我这“老土”还守着线钓不肯放弃。也难怪,我们出海船钓都选风平浪小的近海,钓具越上档次,優势就越明显,所以对于我讲的线钓的所谓优势,他们大多不屑一顾,有的也只当听故事了。其实,那不是故事,而是我的实钓经历。船到南非钓大鱼  那一年,我们的货船从广州黄埔开出,要去南非的伊丽莎白港。伊丽莎白港是南非第五大城市,人
期刊
用短矶钓竿钓鲤鱼其实和用小海竿区别不大,只是小海竿更硬一些,在抛投的时候不适合更重的钓组罢了。  用矶钓竿钓鲤鱼,我更倾向于滑标钓法,用浮标作为信号源比竿梢的抖动为信号上鱼率更高,所以我倾向在用矶钓竿钓鲤鱼时挂浮标,短矶钓竿也是如此。  滑标钓有两种方法,一种和台钓一样,需要调标,也就是铅坠的重量和浮标的浮力是经过配比的,可以理解为台钓的远投版。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用大浮力浮标配大铅坠也未必满足远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