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眼球摘除术患者心理特征,总结心理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眼球摘除术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理特点,并给予心理干预。结果:经过精心的心理干预后全部患者都能够以较好的心态配合手术。结论:对眼球摘除术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负面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治疗依从性好,促进康复。
  关键词:眼球摘除术;负面心理;心理护理
  眼球摘除术属于眼外伤与眼科疾病中最不幸的结局,对患者心理以及外貌产生极大的影响[1]。尽管这项手术难度不大,但对患者心理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患者由于担忧容貌、视力、工作、婚姻等问题,容易出现抑郁、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因此,有必要给予心理干预,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本研究探讨眼球摘除术患者心理特征,并总结心理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行眼球摘除术患者中抽取20例,均是单眼受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0~72岁,平均(35.9±6.2)岁;眼外伤8例,严重眼球萎缩5例,绝对期青光眼4例,眼球内恶性肿瘤2例,眼内炎1例。
  2心理特点分析
  2.1 焦虑与恐惧
  人是通过眼睛来感知外部世界,传递情感。当眼睛遭到严重破坏时患者身心都遭受着巨大的压力。由于担心面部容貌受损,视力丧失,无法适应日后工作与生活,也害怕遭到亲人以及社会的歧视。尤其是青年患者,更忧虑未来的升学、工作、婚姻等问题。
  2.2 愤怒心理
  眼球摘除术患者中大多数是眼外伤,以青壮年居多,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此变故将给患者造成沉重打击。患者忧虑高昂的治疗费用增加家庭负担,也害怕影响今后的生活,无法履行家庭义务,反而会增加家庭负担。他们面对眼球必须摘除这一事实时容易产生愤恨心理,甚至会从内心抵触否认。
  2.3 自卑、消极心理
  很多患者都关注自己的容貌,加之视觉功能缺损容易变得自卑、消极、烦躁。他们觉得日后需要依靠亲属的照顾,增加家庭负担,内心自责,感到绝望。
  3心理护理措施
  3.1 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宣教
  眼球摘除术患者面临着较大的身心痛苦,此时,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积极沟通,评估其心理变化。尽量采用安慰性语言,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真实感受,并耐心回答他们的疑问。同时,根据患者年龄、性格、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条件等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告知手术必要性以及流程,介绍手术医生以及注意事项。讲解安装义眼的常识,告诉患者安装义眼后,旁人不容易分清真假。若患者经济条件有限,不想安装义眼,可告知可以佩戴墨镜来修饰面部。
  3.2 鼓励患者宣泄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鼓励多倾诉,从而掌握他们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同时,指导患者学习如何调节情绪,包括转移注意力、与人沟通、回忆美好事物等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3.3 消除负面情绪诱因
  疼痛是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的一个主要因素,身心方面巨大不适容易让患者精神紧张,烦躁不安。为此,要加强疼痛护理,及时采用处理措施,严重者可遵医嘱应用镇痛剂。确保病房清洁卫生、空气清新、光线合适、安静温馨,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情绪稳定。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多沟通,让家属多关心、看望患者。家属与亲朋好友尽量克制自己的悲观情绪,乐观积极地去鼓励、照顾患者,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关怀与支持,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消除负面情绪。
  4结果
  通过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干预,并争取家属积极配合,较好地帮助患者减轻了各种负面情绪。全部患者都愿意接受手术,也无1例由于心理问题而出现意外事故。
  5讨论
  对眼球摘除术患者而言,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也要承受心理的痛苦,对手术有较强的恐惧感。为了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做好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相关研究显示,影响患者心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对疾病的恐惧,对个人外部形象變化的恐惧、缺少对手术与疾病认知。因此,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成因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克服负面心理,建立自信。
  综上所述,对眼球摘除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增加治疗信心,恢复自信乐观的心态,因此,值得在眼科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尤艳.眼球摘除术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3,34(5):948-94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66例)和对照组(n=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自我护理能力以及临床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VC、PEF、MVV、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饮食习惯、健康行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与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8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结果:护理前,两组依从性及FMA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确诊为脑梗死;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案号单数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样性护理,对比两组血糖水平和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2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医护一体化护理。结果: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病历资料齐备;病史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剔除有其他重大疾病或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两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风险管理对提高血液透析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动态观察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行保守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与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2月收治的68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4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34接受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与健康护理,分析两组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心理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護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产程早期分娩体位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产科接收的400例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0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接受产程早期分娩体位管理。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产科护理,严密监测孕产妇体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1年1月长期住院治疗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SDS、SAS评分及躯体疾病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躯体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广安区域产妇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认知及需求现况,为我院试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9月在广安城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分娩的265例产妇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8份,分析产妇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认知及需求。结果:87.21%产妇愿意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96.51%产妇认为在广安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可行,产妇对子宫复旧、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