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诊治的肝郁脾虚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加味逍遥散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胃镜下组织学积分及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变化,对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胃痛、胃脘或胁肋胀满、乏力、
【基金项目】
: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基金(1926739356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诊治的肝郁脾虚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加味逍遥散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胃镜下组织学积分及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变化,对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胃痛、胃脘或胁肋胀满、乏力、嗳气、口干苦、反酸、便溏、便结等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症候积分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胃镜下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慢性炎症、异型增生、病变活动度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I及胃蛋白酶原I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水平升高,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7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有助于促进症状和胃镜组织学改善,提高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加味逍遥散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疗效,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丰富治疗方法。方法:纳入2018.1.1~2020.11.30我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68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研究组(84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味逍遥散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胃镜积分、病理积分(包括萎缩、肠化、异型
目的: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高催乳素血症(HPRL)模型大鼠,探讨逍遥散加减对HPRL大鼠模型中枢多巴胺转运体(DAT)蛋白激酶C(PKC)依赖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复合应激联合甲氧氯普胺腹腔注射,制作HPRL大鼠模型。将96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溴隐亭组,0.001 g·kg-1·d-1)、逍遥散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逍遥散加减方60,30,15 g·k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丙硫氧嘧啶治疗肝火旺盛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H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肝火旺盛型GH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丙硫氧嘧啶治疗。比较2组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糖脂代谢水平。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儿童肥胖现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隐患之一。虽然遗传和生物学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学者逐渐意识到对个体的干预终会受到所处环境的限制,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对幼儿的生态环境进行剖析。本综述基于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对我国儿童所处四个环境层次和一个历时系统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家庭喂养和锻炼、教师与同伴效应、共同养育看护间的协调、饮食文化、电子媒介、家庭流动等因素均会对儿童肥胖产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导致普通高中也进一步扩大招生,从而引起职业学校的生源减少,学生入学分数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免试入学。这一现象的出现,必然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法制和纪律意识淡薄。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经常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考试作弊,甚至出现打架斗殴。许多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都反映
介绍了国内外永磁电机直接驱动式转向架和直驱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转向架直驱技术的优缺点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国内电机直驱转向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育龄期妇女Graves病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女性育龄期Graves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接受微波消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丹栀逍遥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观察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
黄褐斑是由多因素导致人体颜面部出现黄褐色的色素沉着斑块、斑点,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体内分泌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其典型症状和特点是皮损为淡黄色或深褐色的斑点或斑块,在脸颊部呈对称性分布,边界清晰,斑点或斑块形状不规则,可呈圆形、条形或蝴蝶状。此症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少数伴随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