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联隽语话读书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繁花似锦的楹联园地里,有许多话读书的妙联,不仅寓意深刻,而且颇为有趣。
  北宋文章大家苏东坡,年少时曾得意地写下这样一联:
  识辨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苏东坡觉得此联口吻太过狂傲,于是改成:
  发奋识辨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常常以此联自勉,发奋攻读,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张载,曾写有如下一联: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张载说自己夜读至更深,人都入睡了;晨读则又在鸟鸣之先。这既是他发奋读书的真实写照,也充分表达了读书人刻苦求学的寒窗生涯。
  南宋大儒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题联曰: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着眼点是读书能提高写作能力;而朱熹的“诗书万卷圣贤心”,着眼点则是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借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读书有味身忘老”的切身体会,其书斋联是: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由此足见陆游对其书斋的感情之深,又是多么地爱书如命。
  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曾写有这样一副奇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意为: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如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重要了,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了。这就告戒人们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做一个知书达理、有所作为的人。
  明代东林书苑的读书联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是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在书院讲学时题写的,意在教诲读书人除了潜心读书外,还要关心国家大事。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博闻强记,知识渊博。他曾拟自勉联一副: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蠹鱼即蛀书虫。正是因为纪晓岚有把书吃进肚子里去的精神,才有他后来的成就,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
  清代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曾作书斋联云:
  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
  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上联写自己,“咬”字生动形象;下联写儿孙,“直”字深寄厚望。
  清代大臣王之春,写有如此一联: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
  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此联是说,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以此勉励人们要多读书。
  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有一读书联是:
  爱书不厌如平壑;
  戒酒新严似筑堤。
  此联指出人只要认真读书,且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收获,自然就能够填平前进道路中的坑坑洼洼,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有一可供读书人共勉的妙联: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就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此联是说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正因为真正读进书不容易,所以一旦学好、学通,就可以大有作为了,由读书进而悟出创业与守成的奥秘,其意义就更为深刻了。
  孙中山先生抱负远大,才华过人,尤喜读书,曾手书一联云: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一副对联,两用典故,足见作者学识渊博。上联写志向,伟人气魄;下联写读书,学者风范。充分体现了欲成大业必须勤奋读书的道理。
  毛泽东一生惜时如金,勤奋读书,因而获得了渊博的学问。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曾写过这样一联以自勉: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此联蕴涵哲理,不仅把读书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說得透彻明了,而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态度。
   (编辑 仕居)
其他文献
人们常用“五味杂陈”形容复杂的心情。的确,味有酸甜苦辣,情有喜怒哀乐,人的情绪就像味道一样,搭配适宜,就能有滋有味;调和不当,也会伤心伤身。    嫉妒的酸:双刃剑    提到跟“酸”有关的情绪,您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吃醋”。遇到心仪的事物,人们通常先会羡慕不已;求而不得,难免心里酸溜溜的;到最后,情绪难以自控、因妒生恨。  其实,适量的醋可以健脾开胃,益寿延年。若是没有那点酸味儿勾起的食欲,很多美
小时候,我最羡慕的便是这飞鸟。能够振翅飞天的鸟,我都羡慕。  麻雀曾经被人小看,我竟羡慕不已。我羡慕的其实是一双飞翔的翅膀,不在乎鸟是大还是小,是灰黑还是鲜艳,是低头于屋檐下还是昂首于云霄之巅。  麻雀的翅膀触及过树梢、麦田和云雾,不停扇动的羽翼何其自由,何其轻快,何其美。它一边飞翔,一边叽叽喳喳地叫唤——或者这只是伙伴们的雀跃欢呼,它只是屏气飞翔,孩子气般地展示自己不同于鸿鹄的飞行艺术。麻雀是平
常常想起小时候,睡在自家的土屋里,窗台很低,窗台外的牛栏里,牛仔啃食草料,我嚼着草根儿,从窗格子里望出去,远处的树梢上,夕阳西下,刚落了一场雨,这样的夕照特别迷人。   稍大一些的时候,土屋被推倒了,换成了青砖的瓦房,窗台被抬高了,牛栏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寂静的拖拉机,我喜欢喊它为铁牛,这时候,再看落日,就需要走出去了,走到门口的大路上,甚至是村子的周遭,因为,生活用高高的青砖瓦房给夕照打上了
窗外,阔大的梧桐树叶覆盖一片阴凉。夜读宋代词人秦观的《淮海集》,在第54卷中有《书辋川图后》一文。文中记载秦观在元祐二年(1087年)得了消化不良症,友人高符仲带来一轴唐代诗人王维画的《辋川图》给他欣赏,并说:“阅此可以愈疾。”秦观将信将疑,但不负朋友雅意,还是把图接受了。他展卷把玩数日,果然病好了。  图画能疗疾治病,古人早就有此说法,并将书画称誉为“特健药”。历史上不少书画名家享大年,都说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