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控治疗癫痫的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ne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发作性、反复性的特点,是临床难以攻克的难题之一。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药物控制不佳的难治性癫痫,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其中以神经电刺激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本文结合最新的神经调控基础研究,旨在更加充分地了解神经调控技术的治疗机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压疮是当今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社区和家庭中也较常出现。传统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皮瓣移植、负压疗法、伤口敷料治疗和其他的物理、生化、生物工程等手段。随着对疮面愈合进一步的认知及理疗理念在医学中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通过电刺激的方式治疗压疮在国外已日趋成熟。本文就电刺激治疗压疮的最新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外学者就压疮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目的观察Ngn2基因(Ngn2)诱导的神经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AG490联合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SCs(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室培养)并将Ngn2基因转染MSCs,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基因转染后神经细胞标记蛋白表达情况。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100只SD大鼠
小肠胶囊内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为进一步规范小肠胶囊内镜的检查流程、适应证和禁忌证,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协作组和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胶囊内镜学组,基于现有证据,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系统,遵循国际指南报告规范,制定我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
目的评价内镜切除直径>2~4 cm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和福建省老年医院接受内镜或外科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且直径≤4 cm的病例307例,将肿瘤直径>2~4 cm的病例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对内镜组(41例)和外科组(41例)病例的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内镜组较外科组
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分型、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各有不同,相关的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亦差别很大。本文通过解读相关指南,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诊治进展作一梳理。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增殖和侵袭是其重要的特征,胶质瘤进展相关机制研究较多,但这些研究并未很好的转化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最近,肿瘤突触相关机制的研究为探讨脑胶质瘤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背后的特定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解,胶质瘤细胞中的肿瘤微管会和正常神经元形成功能性化学突触,神经元的电活动通过神经元胶质瘤突触结构激活肿瘤细胞间钙信号网络,导致多级细胞致癌信号级联和神经元细胞骨架重塑机制
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支持细胞,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与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感受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微环境改变,经各类信号途径的激活来转变其表型,从而发挥维持微环境稳态的作用。这些不同的激活途径也与不同的微环境改变有关。胶质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各类病理情况如颅脑损伤、肿瘤、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刺激,都能对胶质细胞进行重塑,并反过来促进各种疾病病理生理的进展与改变。此外,在脑机接口等
目的:探讨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氧糖剥夺/恢复(OGD/R)模型中应激诱导蛋白n Sestrin2基因过表达对线粒体分裂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n 方法:(1)将SH-SY5Y细胞分为
胰腺的解剖位置和胰岛的稀疏分布限制了胰岛在体研究,而眼前房独特的生理结构特点为长期、无创、实时、在体生理状态下研究移植胰岛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近年来通过对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实验研究,在移植后胰岛的生存情况、功能调节、病理生理变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将就目前眼前房胰岛移植的研究进展及其优势与不足进行综述。
YRNA是40年前发现的一类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但它们的功能仍在调查中。新的研究表明,YRNA为人类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复制的重要因素。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提供更多关于YRNA的信息。本文综述了YRNA分子的类型、总结了YRN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介绍了YRNA和YRNA衍生的小RNA(YRNA-derived small RNAs,YsRNAs)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包括肿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