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御医”吴阶平:行医中南海

来源 :长江文艺·精品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2日,著名科学家(医学家)吴阶平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吴阶平这个名字可以说是闻名遐迩,作为一代名医,其20年的中南海行医岁月,让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他有过很多职务和称呼,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但最著名的还是“红色御医”……
  
  婉拒美国专家挽留
  
  吴阶平出生在江苏常州城的一个殷实之家。父亲为他取名泰然,号阶平(后来一直以号代名),是希望他走一条逢山有路的平坦人生。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认字。10岁前,他接受的是私塾教育,读《四书》、《五经》,打下了较好的古文功底,也学习数学、英语。后来,吴阶平迈过小学考入天津汇文中学。
  吴阶平的父亲是位思想开明的实业家。吴阶平中学毕业时,父亲为他选定了从医的道路。
  1936年,19岁的吴阶平考入协和医学院。
  1947年,吴阶平经著名泌尿科专家谢元甫教授推荐,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师从现代肿瘤内分泌奠基人哈金斯教授。哈金斯非常喜欢这个年轻、勤奋的中国学生,有时看见吴阶平干脆利落地做实验、做手术,感慨地说:“你有几只手啊!”由于手术技术不一般,吴阶平在美国落下了一个“三只手”的荣誉称号。吴阶平坦言自己手艺非常好,是因为自己的手可能比一般人的小些,特别适合做外科医生,“开个小口就进去了”。
  就在进修即将结束时,哈金斯非常希望吴阶平能留下为自己主持临床工作。哈金斯在吴阶平面前铺开了芝加哥大学医院开始兴建的科研大楼蓝图:“这是你将来的实验室,这是办公室。我可以把你的家眷都接来。”然而,吴阶平却婉言谢绝了。
  吴阶平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我不愿意做美籍华人,我愿意回来。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
  
  见证共和国总理最后的岁月
  
  从1957年起,吴阶平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了近20年,但吴阶平最不愿意的是敬爱的周总理做自己的病人。
  从20世纪60年代起,吴阶平就参加了对总理本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文革”初期的一天,中南海出现了一张十分感人的敦促周总理务必注意健康、保重身体的“大字报”,吴阶平和同在总理医疗组的胞弟吴蔚然的名字出现在上边。他俩语重心长地劝说周总理一定要有劳有逸:这样夜以继日地超极限地忘我拼命工作会严重影响身体,对自己的健康无异于“走钢丝”。
  在那特殊的年代,日理万机的周恩来终于积劳成疾。1972年5月19日,经过专家会诊,诊断周恩来患了膀胱癌。
  当时,负责周恩来医疗工作的,是中央领导小组及其领导下的一个医疗组。医疗组除了给周恩来治疗外,还要将周恩来的病情报告给中央领导小组,然后再由他们及时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吴阶平是医疗组的组长,医疗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为控制周恩来的病情,需要动手术,于是给中央领导小组成员打了报告,而中央领导小组却认为,周恩来年事已高,又有心脏病,主张用中医保守治疗。
  因此,给周恩来动手术的报告迟迟未能批转下来。
  1973年1月13日凌晨,吴阶平刚上床休息,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敲门人是医疗组的方圻和卞志强。1月的北京滴水成冰,两人却是满头大汗。等吴阶平走出房门,两位医生异口同声道:“吴院长,总理今天早上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血尿。”
  当时,吴阶平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他哑着嗓子说:“咱们得立刻把情况反映上去。”
  医生们拿着周恩来血尿试管、化验单,驱车直奔西山叶剑英住处。叶剑英赶紧拿着装有周恩来血尿的试管报告了毛泽东。于是,中央终于批准了医疗组为周恩来手术治疗的报告。
  在对周恩来进行膀胱镜检查的前一天,医疗组接到指示,大意是为了慎重起见,做检查、观察和治疗要分“两步走”。
  吴阶平认为,真要分“两步走”,很可能就永远没有第二步了。这时,他灵机一动,对邓颖超大姐说:“如果我在检查的时候看见有一块小石头,顺便拿出来就不用再走第二步了。是否还要留着等着走第二步?”
  “当然就顺便拿出来了。”邓颖超说。
  这是吴阶平第一次为了敬爱的周总理斗胆冒险。手术时,当通过膀胱镜确诊为膀胱癌肿块出血时,医生们认真地对病灶做了电烧灼,缓解了周恩来的病情。很快,电话里传来了毛泽东的原话:“医生们两步并一步做得好,感谢他们。”
  1975年入秋以前,总理的病日益加重,医疗组的专家们明白已回天乏术,但仍尽一切可能,延长总理的寿命。吴阶平和同志们不分昼夜地轮流守护在总理床前。
  弥留之际,周恩来从昏迷中醒来,首先认出了吴阶平,说了他一生最后的几句话:“我这里没什么事了,你们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看到这生离死别的场景,吴阶平感到刺心的悲痛!
  追悼会过后,邓颖超大姐把总理的亲属和医疗组全体成员找到一起,讲了一番异常恳切的话,特别对医疗组的专家们说:“你们该做的都做到了,我感谢你们!总理也感谢你们!”
  没能治好总理的病,吴阶平和其他专家一样,抱憾终生。每每有人问起周恩来病逝的情况,吴阶平的眼里总是溢出泪水,手似乎也在剧烈地抖动着。
  
  行医中南海,江青最难对付
  
  新中国成立以后,吴阶平为许多国家领导人看过病,这给他的生活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他曾先后做过江青、康生、林彪等人的保健医生,这无疑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1967年11月的一天,中南海派车来接吴阶平。吴阶平认出来人是陈毅的保健医生,还以为是陈毅病了。然而,汽车没有驶向中南海,却直奔钓鱼台17号楼。周恩来走出来开门见山地对吴阶平说:“从现在起由你负责江青同志的保健工作。”
  不久,吴阶平对妻子说:“如果哪天我不回来,你就等,耐心等我回来,千万千万不要去找谁闹。闹,于事无补,只有坏事。”
  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天中午,周恩来把吴阶平叫到自己的西花厅办公室,很生气地问:“吴阶平同志,你们是怎么搞的?”
  吴阶平一愣:周总理平时总是很客气地称自己“吴大夫”,今天怎么直呼其名?
  周恩来告诉吴阶平,江青刚打来电话,说给她写的体检报告不负责任。
  吴阶平这才明白,原来是江青每次要到外地去,都是用身体不好、需要休息的名义向毛泽东请示,同时还要医生写一份报告。前天,吴阶平给她写报告时,描写她积劳成疾的语气不够。
  吴阶平看到周总理这样生气,知道是江青在电话里又无理取闹了。他这样解释后,周恩来才平缓过来。
  等吴阶平要离开时,周恩来向他解释说:“吴大夫,我是拿你们出气,我心里别扭。”
  1971年9月的一天,中南海门诊部又突然接到通知,说江青中毒了。
  按照江青的旨意,中南海门诊部顿时把所有的药都封存起来,关于江青的所有的病历都抱来让她逐条审查,吴阶平等人也被关了起来,由江青的警卫员看守着。
  直到晚上9点钟,有人喊道:“把吴阶平带到17号楼。”
  来到17号楼会议室,吴阶平一眼看到周总理坐在那里,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听了周总理的提问,吴阶平回答说:“我作为医生,现在没有发现中毒的迹象。”
  周恩来这才知道根本没有中毒问题,就将话题一转,讲起林彪和叶群逃亡的事。这一下把江青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她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插话、提问,把“中毒”的事忘掉了。
  到晚上11点,周恩来好像随口插了一句:“吴大夫,你休息去吧。”
  在周恩来的保护下,吴阶平就这样被“解放”了。
  吴阶平在晚年回忆说:“那个时候为他们做保健工作非常难,其中最难的是两个人——江青与康生。”
  摘自《天津日报》
其他文献
在浙江打工的29岁重庆黔江女子李春凤,半夜梦见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是血跟耗子抢东西吃,第二天决定立即回家看儿子。她独自骑上摩托车,耗时六昼夜奔走两千多公里回到重庆黔江老家。一路上,她把自己装扮成男人,只喝了半瓶矿泉水、住了四小时旅馆。  这是一则令人动容的奇闻,短短的140个字里,传递出一系列让人揪心和难过的信息——因一个梦境,29岁的女人李春凤假扮男子骑摩托狂奔六昼夜,穿越两千多公里
期刊
我们小区的煤气抄表员实在太厚道了。昨天,她看完我们家的煤气表后,对我说:“我给你多抄几个字凑个整数吧。下个月煤气费涨价,这个月多交些,好节约点。”  我感激涕零、千恩万谢。抄表员表扬我是老实人,她说隔壁一栋楼有户人家逼着她多抄200个字,为难死她了。  我心想,那家人也真是的,水电煤老涨价,涨涨就习惯了嘛,要沉着、要淡定。不要像我妈,煤气涨价就去买电水壶,后来电费也涨了,晚上10点以后电费半价,我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惶惶不可终日。不是因为写了敏感文章,而是因为——看病。  我的肩膀有问题已经一年多了,当然,可能不止肩膀的问题,胳膊、肘关节或许也有问题。起初以为是运动拉伤,我去了医院,医生开了一堆治肌肉损伤和肩周炎的药,100多块。  我吃了以后,并不见好,反而日益严重了。  于是,我又去了另一家医院。外科大夫不在,一个内科老专家给我看的,怀疑是颈椎问题导致了对胳膊上神经的压迫,让我去拍片子
期刊
如果在餐厅的啤酒杯里发现了苍蝇,上海人、山东人、广东人、浙江人、东北人、四川人会有什么反应?精明的上海人会马上吩咐侍者:“请换一杯啤酒来”;豪爽的山东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会将这杯啤酒倾倒一空;广东人则不屑一顾,直接留下钞票默然走掉;浙江人会让侍者把经理叫来,训斥对方:“你们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东北人干脆把侍者叫来:“我让你喝……”只有四川人会微笑着对侍者说:“以后请把啤酒和苍蝇分别放置,可由喜欢苍
期刊
在改革的时候,起初常常会把洗澡水和孩子一齐泼出去。  ——裴斯泰洛齐    宽恕可以交友,当你学会以豁达光明的心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然就多了。  ——罗兰    一个生意人不想到破产,好比一个将军永远不预备吃败仗一样,只算得半个商人。  ——巴尔扎克    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之后是习惯造成我们。  ——王尔德
期刊
侄女小雯职高毕业后,眼下正忙着四处找工作。  那天,我到大哥家玩,见小雯正在电脑上十指翻飞,噼里啪啦地打着什么。我正想问,大嫂“嘘”的一声,悄悄说:“小雯想应聘超市收银员,在练打价的速度呢!这可是就业的需要啊!”  隔几日我再去大哥家,大嫂在厨房里又煎又炒,忙得热火朝天。大哥悠闲地拿张单子,对系着围裙的小雯说:“先上一瓶酒,来几个开胃小碟,把点的菜上齐。”不知道他们在唱哪一出。大哥对我笑道:“你真
期刊
致命缺陷  新兵们准备跳伞,教官打开舱门,最后叮嘱:“一定要数到10以后再打开降落伞。”大家严格地执行命令,一个接一个地向地面飘落。突然,机上有个士兵惊呼道:“杰克一定会摔死的!”  教官问道:“为什么?”  “因为他有严重的口吃!”    汗水发源于头上  上地理课,小明正在开小差。老师问小明:“汉水发源于哪里?”  小明急得直冒汗,他从中得到了启示,答道:“汗水发源于头上。”    另类思考 
期刊
每年的春节晚会现场,有一个人一出场总是那句口头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来宾,Ladies and乡亲们,我想死你们了!”  知道他是谁了吗?  对!他就是冯巩,一个还没开口就能把你逗乐的笑星。  说起冯巩,他的身世那可不得了!他曾祖父曾经是中华民国的代总统——冯国璋。虎父无犬子,冯巩的爷爷早年留学海外,回国后实行实业救国,也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  身世这么显赫,冯巩为何走上艺术道路呢?
期刊
麻醉科  打一针,便可手足麻木  吹口气,立刻人事不省  横批:不痛就行    中医科  问西欧诸国,谁懂散寒解表  怜东方神技,只剩补肾壮阳  横批:已非时珍  儿科  一哭二闹三发烧,小人难倒大人  七横八竖两层楼,加床超过正床  横批:就是太忙    内分泌科  尿里含糖,不是浪费是糖尿  眼中有神,不是漂亮是甲亢  横批:就这俩病    血液科  贫血便输,输一红二白三小板,原来全系降低 
期刊
二战期间,蒙哥马利指挥的盟军第八集团军和隆美尔指挥的军团在北非的埃及、利比亚一带展开了一系列的激战。  英国兵也好,德国兵也好,在北非他们都是外来户,对当地的地形本身就很不熟悉,在沙漠里转上两圈,连东南西北都不太容易分得清,再加上整个北非战役又是一场拉锯战,经常是你冲过来,我杀过去,眨眼之间就会攻防转换。因此,在北非战场上时不时地闹出了一些“国际玩笑”。    “偷油老鼠”送上门    一天,天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