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与不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0月— 2018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60~78岁[(62.8±2.5)岁]。损伤节段:L1 37例,L2 7例,L3 2例,L4 2例。植骨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0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武汉 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与不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0月— 2018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60~78岁[(62.8±2.5)岁]。损伤节段:L1 37例,L2 7例,L3 2例,L4 2例。植骨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60~78岁[(63.7±2.1)岁]。非植骨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60~75岁[(62.4±2.9)岁]。植骨组术前Frankel分级D级15例,E级5例;非植骨组术前Frankel分级D级18例,E级10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辅助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其中植骨组行伤椎植骨,非植骨组伤椎不植骨。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单节段钉棒置入时间、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骨折愈合情况;分别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压缩率及术后1年椎体高度丢失率。评估术前、术后的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等级。比较伤口愈合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及压疮等情况。
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植骨组随访时间12~25个月[(16.2±3.4)个月],非植骨组15~24个月[(17.5±5.4)个月]( P>0.05)。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0±70)ml和(210±65)ml(P>0.05)。植骨组单节段钉棒置入时间为(38.5±9.6)min,较非植骨组(30.5±5.4)min延长(P<0.05)。植骨组术前和术后1年的VAS分别为(7.5±1.8)分和(1.5±0.7)分,非植骨组分别为(7.8±1.4)分和(2.9±1.2)分,两组术后1年的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术后3个月和1年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85%(17/20)和95%(19/20),非植骨组分别为64%(18/28)和86%(24/28)(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术后1年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为3%(2%,4%),非植骨组为6%(5%,8%)(P<0.05)。两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或肺部感染等,其中植骨组术后1年骨折不愈合1例,非植骨组4例(P>0.05)。
结论伤椎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与伤椎不植骨治疗相比,虽增加了置钉时间,但可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的椎体高度,减轻术后疼痛,并可能提高骨折愈合率,疗效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其对压疮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2017年2-10月收治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况、压疮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25.62±2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助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2017年1-12月收治的VTE患者53例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行多学科团队协助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后收治的VTE患者55例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死亡率;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ABC分类法提高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的药物数据,通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采用以年消耗金额排序导出数据进行分析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的药物数据,通过HIS采用ABC分析法导出数据进行分析为研究组。分析采用ABC分析法管理医院药品的情况,以及ABC分析法运用前后的药物管理情况变化。结
目的探讨宫颈活检病灶组织中P16和Ki-67蛋白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同时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异常的患者中阳性表达情况,以及预测早期宫颈癌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于临海市中医院行HPV-DNA检测和TCT检查患者,选择高危HPV(16和18亚型阳性)和TCT异常患者共120例,经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灶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同时进行P16和Ki-67蛋白
目的研究妊娠不同时期心电图PR期间缩短状况,为妊娠妇女心电图检查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将2016年3-8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61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妊娠时期的不同将其分为妊娠早期组(198例)、妊娠中期组(232例)和妊娠晚期组(186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健康妇女241例为对照。对所有妊娠期及非妊娠期妇女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其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健康妇女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治疗重症感染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义乌復元私立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80例,依据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变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
目的观察社区高血压患者经过团队规范化管理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社区内50~60岁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由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专业医师接受规范化培训后,统一开展调查。抽取符合条件的确诊高血压患者160例,其中男91例,女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方式,干预组通过社区团队规范化管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期限1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主要影响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主要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约15%~25%未经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的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儿童及成年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川崎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已成为儿童心血管病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技术的进展,川崎病敏感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该文将对川崎病敏感生物
颈内动脉虹吸段假性动脉瘤较少见,仅发生于少部分颅底骨折患者。由于颅底骨折所致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动脉壁或其分支破裂,形成少量出血,易被忽视,血肿吸收后,血肿包膜形成假性动脉瘤瘤壁。假性动脉瘤缺乏真性动脉瘤壁结构,可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大,乃至破裂出血,并且多数是大出血,后果严重。其发病隐匿、易漏诊误诊。及时发现并通过支架将病变的血管隔绝于血流之外,借助支架修复血管是治疗的一种手段。笔者采用Willis支架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骨折类型。髋部骨折后往往出现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并发症,直接或间接危及患者生命。髋部骨折的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和内固定等。手术时机对术后病死率的影响是诸多学者的关注点,然而目前研究结论各异,并给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困惑。笔者从手术时机的定义、手术时机对术后病死率影响及流程改进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