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歌苓《陆犯焉识》中的“失忆”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0861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失忆”在一般的小说中往往作为一种叙事策略,或是人物特征。在《陆犯焉识》这部作品中,严歌苓将“失忆”提升到了一种哲学的层次,“失忆”象征着自由,“失忆”象征着对于苦难的超越,“失忆”是人性的自我救赎。因此,对于“失忆”的理解是理解这部作品的关键。
  关键词:严歌苓  《陆犯焉识》  失忆
   记忆是人类存在的基础,没有记忆人类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同时,记忆也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失去记忆意味着失去某些情感,人是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更加不可能有社交活动。在一般人看来,失忆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人应该抵抗失忆。然而对于一个生活在剧痛之中的人,失忆无疑是最佳的解脱之道。在小说《陆犯焉识》中,“失忆”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失忆”不仅是情节转折的关键,也是人物情感思想转变的关键。对于理解这部作品而言,“失忆”是一把关键的钥匙。
   一  冯婉喻的失忆
   严歌苓曾在访谈中这样说:女人是最有写头的。因此读严歌苓的小说不能不读她笔下的女人,读《陆犯焉识》不能不先读冯婉喻。虽然小说是以陆焉识为主的,但是冯婉喻却是比陆焉识更加有看头的一个人物。作为一个政治犯,陆焉识的生活可以说是异常单调的,除掉那些为生存而进行的挣扎,剩下的只有孤寂和无聊。冯婉喻,这个生活在监狱之外的人,除了生存之外,她所要面对的远远超过陆焉识,她所承受的痛苦也远远超过陆焉识。按照小说中的话来说,作为一个无期犯的老婆,“连从良的妓女都不如”。对于一个曾经的大家闺秀来说,这种屈辱或许是比死更加痛苦的。但是她不能死,她深知自己是陆焉识唯一的依靠。于是,她只能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直到丈夫活着回来。
   得知陆焉识释放归来的消息,冯婉喻一定是万分欣喜的,同时也是万分恐惧的。虽然自年轻的时候起,她与陆焉识的夫妻生活并不和谐,陆焉识将她视为一个枷锁而不是一个妻子,总是若即若离,甚至出过轨。但是她将他视为唯一的爱人,她将自己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这个男人。为了保住这个男人的生命,她甚至出卖了自己的肉体和尊严。对于这个男人她没有一丝一毫的亏欠,她完全可以给他两巴掌,以泄心头只恨。如果是这样的话,冯婉喻或许不会失忆。冯婉喻的失忆,与其说是病理性的,不如说是心理性的。她的失忆很突然,是在见到陆焉识那一刻时她才开始失忆的。是因为不敢面对他吗?显然不是。恰恰是怕陆焉识不敢面对。在她的记忆中,陆焉识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从来不愿亏欠别人,更何况是一个包办婚姻的妻子。如果陆焉识得知自己的命是用老婆的清白换来的,他会怎样呢?冯婉喻不想让陆焉识痛苦,而唯一回避他的方式只有失忆,一种近乎于疯癫的失忆。
   回顾冯婉喻的一生,真是非常不幸的。年轻的时候她被姑母当做是巩固家庭权力的工具嫁入陆家。新婚不久,陆焉识远渡重洋,开始长达了五年的留学生活。在此期间,陆焉识与异国女子卿卿我我,缠绵悱恻,丝毫没有顾念到家中的结发之妻。回国后的陆焉识,心中所挂念的只有自由,为了自由他真是不顾一切。他的不妥协,让家庭陷入动荡,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不是冯婉喻忍辱负重,陆家早就不复存在。陆焉识锒铛入狱后,冯婉喻仍旧不离不弃。如果她选择放手,她的后半生或许不会过得这样辛苦。可是她不能,因为她爱得太深了。不能因为冯婉喻和陆焉识的婚姻是包办婚姻,就认定冯婉喻对于陆焉识的感情只是从一而终的表现。对于陆焉识,她是有真爱的。如果不是这样,她也不会选择用失忆来面对他。
   此外,从小说的描述来看,年轻时的冯婉喻是一个大美人,如果不是陆焉识鬼迷心窍,他们完全可以过上神仙眷侣一般的生活。然而岁月的折磨让冯婉喻彻底失去一个女人的光彩,可以想见当她得知陆焉识即将回来时,她一定反反复复地照过镜子,她想要以最好的样子去面对他,可以她突然发现她做不到了,她再也不是当年那个美丽的女子了。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纪念是为了忘却。对于冯婉喻来说忘却是为了纪念,失忆后的冯婉喻如同变成了另一个人,一个由于长期压抑而形成的本我被释放出来了。那个本我中保留着青年时期所遗留下来的美好记忆,对于她来说这是她最大的慰藉了。
   二  陆焉识的抵抗失忆
   看完冯婉喻,再来看一下陆焉识。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陆焉识的理想是追求自由,可得到的却是三十年的牢狱之灾。三十年的牢狱,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灾难性的。在小说的开头,我们并不知道陆焉识是谁,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老犯人,他是口吃的,身体很憔悴,很难将他与一个30年代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和精通四国语言的大学教授联系在一起。现实的残酷就在这里,这个被称为“老几”的老犯正是小说的男主人公陆焉识。
   陆焉识,真是不幸。他的不幸一半归结于政治动荡,另一半要归结于他的性格。对于一个富家少爷来说,不需要为了生计而去做一些蝇营狗苟的事情,因而也不知道何谓人情世故。当面对无端的攻击时,他没有化解之道,更加没有招架之力。像他这样的人,其实更加适合与世无争,与世隔绝。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在他的坚持中有太多年轻气盛,爱出风头。如果能够早一些看头世事,必不会沦落凄凉到后来的地步。
   或许真有“天妒英才”,陆焉识虽然没有英年早逝,却可谓生不如死。牢狱是一个非人的世界,囚犯都是非人的。三十年的非人生活,让陆焉识面目全非,即便冯婉喻没有失忆,或许都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是当年的陆焉识。或许真正需要失忆的是陆焉识而不是冯婉喻,但陆焉识绝不会失忆,也绝不能失忆。三十年的点点滴滴,他都用盲写的方式记录了下来。他相信,历史一定会还他一个公道。虽然他顽强地抵抗着失忆,但他还是“失忆”。与世隔绝的生活,让他失去了妻子的记忆,子女的记忆,及社会的记忆。出狱后,他面对妻子的失忆,子女的冷漠,邻居的鄙夷,想必是万分苦闷的。尽管在冯婉喻看来自己的失忆对于陆焉识是一种保护,可是这让陆焉识失去了弥补记忆的机会。陆焉识永远不可能知道在没有他的三十年里冯婉喻到底经历了什么,他的子女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个社会到底经历了什么。不过,冯婉喻的失忆,给了陆焉识巨大的启示,让他重新思考了自由的内含。当代法国思想家福柯曾经说过:知识是一种权力,一种规训权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陆焉识对于自由的认识是一种知识上的认识,是一种规训。他像堂吉诃德那样追求自由,最后遍体鳞伤。他纯真地思考着自由,充满英雄主义的气概。冯婉喻的失忆让他意识到曾经的一切是多么虚妄,自由其实就是一种失忆,忘掉所有的知识,忘掉所有的规训。正是由于领悟到这一点,最终他选择回到那个囚禁他一生的地方,当他回到那里时,他感悟到自由在每一寸的草地上。    或许有人会觉得陆焉识的结局很凄凉,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到伤心地。然而在陆焉识的心里一定有着某种形式的狂喜,在那一刻他已经可以不再关心自己存在的光明与黯淡了,不会让自己耗损于成功与失败了,他只会关注自己内心的戏剧,一出关于自由的戏剧。他将在世界中体验孤独,将体验世界的孤独。或许在出狱的一刻,他感慨过命运的不公,庆幸自己活着出狱,将自己视为一个胜利者。然而当他重新回到这里的一刻,曾经的那些想法都烟消云散了。宽恕也是一种失忆,他宽恕了一切,忘掉了一切。
   三  失忆的哲学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时间线越是单调,小说越是单调。相反,小说则越是精彩。打破时间线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如果不合理,必然会给人一种错乱的感觉。时间和记忆有着直接的联系,时间产生记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时间就是记忆。因此,失忆无异于失去时间,将正常的时间线彻底打乱。在诸多悬疑类小说中,失去记忆的主人公被神秘组织追杀,每一次记忆片段的闪现都是小说情节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尽管这样的设计屡见不鲜,每每读来仍旧有一种趣味十足的感觉。归根结底是由于失忆具有某种神奇的作用,它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重新经历一次人生。当然,一般的悬疑类小说不会有如此深刻的哲学探讨,失忆只是一个道具,为情节服务的道具。而在《陆犯焉识》中“失忆”被提升到了一个哲学的层次上,既是叙事哲学,也是伦理哲学。关于“失忆”之伦理哲学方面已经在上述中详细地论述过了,以下将探讨一下它作为叙事哲学方面的意义。
   《陆犯焉识》的叙事主体不是陆焉识,也不是冯婉喻,而是他们的孙女冯雪峰。如何让这个叙事主体具有合理性是严歌苓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失忆”无疑是最合理的。陆焉识坐牢三十年,显然他不适合成为叙事主体,同时由他来叙事显然会有损客观性,冯婉喻失忆且完全不了解陆焉识的过去,因此她也不适合作为叙事主体。陆焉识与冯婉喻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内是几乎没有交集的,因此他们没有共同的记忆,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方式来叙述。冯婉喻的“失忆”让她三十年的生活成为了一个空白,这个空白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即便孙女冯雪峰从父母那里获知一些关于祖母的信息,也只是零零碎碎的。此外,冯婉喻的“失忆”是她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方式,她的过去是不能被完全言说的。“失忆”让冯雪峰合理地成为了叙事主体,由此深刻地改变了叙事结构。在这部作品中最常见的是在一段描述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视角。例如陆焉识越狱一段,虽然是由冯雪峰转述的,但是其中包含着陆焉识的视角和冯婉喻的视角。这种叙事结构需要非常高超的叙事技巧否则会显得十分错乱。由此可见,“失忆”已经不单单是冯婉喻的病理,而是作品叙事不可或缺的组成。在叙事手法上,“失忆”也起到了特殊作用。由于“失忆”陆焉识和冯婉喻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两条时间线,由于他们之间没有交集,因而让第三方叙事主体合理地不断地打断正常的时间线,用插叙的手法来叙事。当然,插叙并不是无限制的,随意的。采用这种手法,对于作者叙事技巧的要求是很高的。“失忆”让叙事线索的分割具有合理性。一部四十万字的小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分割,必然会给人一种冗长之感。头重脚轻,或是头轻脚重都是小说的大忌。如何合理分配笔墨,对于任何一个作家来说都是头等大事。分割同样是需要具有合理性的。小说时间跨度很长,如何分割是一个难题。作为一个资深的电影编剧,严歌苓显然在创作之处便已经想好了“失忆”的妙用,因而她有条不紊地分割着,分割出一条近似黄金比例的时间线。在这条金色的时间线的穿行下,整部作品凝聚了一股史诗气息,读来令人感到荡气回肠。
   综上所述,“失忆”在《陆犯焉识》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失忆”是人从痛苦中解脱的关键,是人捍卫自己尊严的手段,是人获得自由的方式。同时,“失忆”让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叙事线索的分割等都具有了合理性,从而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部小说中的“失忆”,从而深入理解这部作品。
  参考文献:
  [1] 龚自强:《与大叙事共溶的小叙事——看向〈陆犯焉识〉内部》,《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12期。
  [2] 侯玲宽:《〈陆犯焉识〉:不容忽视的混乱》,《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12期。
  [3] 高红梅:《自由的追寻——〈陆犯焉识〉的自由乌托邦与边缘写作》,《文艺评论》,2013年第9期。
  [4] 房利芳:《重力挤压下的人生悲歌——评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8期。
  [5] 王蕾:《管窥〈陆犯焉识〉中的“逃”》,《才智》,2013年第23期。
  (吴雁汶,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Sherritt两段氧压浸出锌精矿工艺于1993年7月2日在加拿大哈得逊湾矿冶公司弗林·弗朗电解厂投产,同年9月12日达到设计产量(94kt/a锌锭)。锌的浸出率>98%。在高压釜浸出的新
室内装修要讲究适用华东某地,有一户农家,两层小楼,不大的前侧院点缀着花草,堂屋墙上挂着油画,卧室内有壁灯,还有钙塑板吊顶,各房间都是水磨石地面。这与传统概念中的农家是
本期推介两位九〇后作家的作品:鬼鱼的小说《惊蛰》和陈焕文的散文《玩物志》(外二篇)。鬼鱼在小说创作方面颇有规划,《惊蛰》是他“节气”系列小说中的一篇,此外他还有一个
经济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现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企业想要求得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使用各种方法来解决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的
发达国家技术 转让谈判的特点 我国一位资深的国际技术转让方面的专家曾分析过一些发达国家在技术转让谈判中的特点,他认为德国人最严肃认真,也最敬业,但最不容易讨价还价;日
请做下面一则短文改错:例1IwasusedtocomplainaboutmyEnglishteacherforherbadEnglish.Iwasalsotiredwithherteachingmethods,whichwerealwaysslowandbored.However,myattitu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和小学数学教师的水平提出了相较于以前,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要做到全面细致的了解教材,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题记,顾名思义,是正文前面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用来凸显文章意旨,或引入正文,或概述内容,或含蓄点题……由于题记在全文最前面,位置非常醒目,运用得恰到好处,便如一颗明珠,
尖尖的耳朵,大大的尾巴,还有一身漂亮的红棕色皮毛,这就是人们最常见的狐狸——赤狐的样子。小狐狸福克斯,正是一只生活在北美森林里的赤狐,它为了完成自己的暑期实践报告,决
立冬这一天,大地由华丽走向朴素。我会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时辰,在十字路口画个圆圈,给杳无音讯的人邮寄寒衣。也会在一个热闹的墓地,找到一块碑碣,对着几个红苹果,把发黄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