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十大迷人生物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p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时长104分钟,台词却少得可怜,画面中尽是令人惊叹的神奇生物,如果鲜为知其真面目,实在是遗憾。于是《科技生活》决定给这些生物一个自我介绍的时段,或许你会有兴趣了解下它们。
  
  1、海鬣蜥:虚张声势的“龙”
  你们看到我从海水里爬出来一定觉得惊奇吧,这可不是动画剪辑,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生活在大海中的鬣蜥。
  我的主要栖息地是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海岸上。我能够喝海水、吃海藻,不过我可不是素食主义者,我喜欢的美味是螃蟹。我还有一个独门特技——装死,停止心脏跳动达45分钟,躲避危险。
  生存现状:海鬣蜥的栖息地原本人烟罕至,导致它们的习性十分温顺,且缺乏逃生能力,但现在它们却面临外来的猫狗的挑战,而且人类频繁登陆更是严重影响它们的生存。
  
  2、毯子章鱼:阴盛阳衰的物种
  当我扇着美丽的“翅膀”向你游来时,有没有折服于我艳丽的色彩和优美的身姿?我们是章鱼大家族的一个种类,“预言帝”保罗也是我们的远亲。
  在我们毯子章鱼这一种族中,雄性会终其一生来寻找雌性同类,当遇到雌性后就会把精子注入一条触手中,并将它撕离身体交给对方。完成这一过程后,它会浮在水中等死。你们人类能理解这种“为你而生,为你而亡”的爱情吗?
  生存现状:章鱼的繁殖能力还算不错,人类对它的捕食也算适度,还有养殖一说,野生的章鱼还能勉强度日。
  
  3、鲎:远古的遗族
  我们的家族历史非常悠久,在恐龙尚未来到世间时,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远亲三叶虫不幸灭绝了,不过我们鲎却顽强地存活到了如今。尽管经过了4亿多年的风雨洗礼,但外貌也未发生变化。
  在冬天时,我们生活在水中,到了夏天我们就会爬上潮间带的泥滩。人类给我们起了一个别名马蹄蟹,但我们绝不是蟹类,而是甲壳类动物,此外我们也喜欢软壳蟹的味道。
  生存现状:不知道什么还能阻止无所不吃的国人,尽管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和中毒性休克,但还是有人迷信它的营养价值。这种古老的活化石已遭到严重破坏。
  
  4、儒艮:缺少美感的“美人鱼”
  我不知道叫安徒生的家伙是怎么形容“美人鱼”的,总之我不是长着金色卷发和蓝色眼睛的人类样子。我们原本和亚洲象有着共同的祖先,但是经过了千辛万苦的进化,才从陆地移民到海洋的。为此我们长出了可以盖住鼻孔的薄膜,以及巨大的肺。
  我们是以海草为主要食物的食草动物,虽然生活在水里,但游泳能力却有限,即便是在被敌人逼赶时,逃跑的速度也超不过5海里/小时。
  生存现状:由于儒艮全身都具有商业价值,它的生命也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威胁。另外,海上漏油事件也会对它们造成毁灭性打击。我国将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5、白鲸:来自海洋世界的明星
  我本生活在北极圈内,在鲸家族里算是体型比较娇小的一族。我们会在水里载歌载舞,歌声悠扬动听,这原本都是我们的自娱自乐,却无意中招来了人类探险者的注意,几乎为我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生存现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白鲸的生存,由于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白鲸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它们竟患上鲸类动物中闻所未闻的膀胱癌等疾病。
  
  6、越前水母:近海的“人类杀手”
  我们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水母,最大直径可以达到2~3米,外表虽然很美丽,但是我们可是有刺的“玫瑰”,身体里的毒液足以致人死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指出,每年全球大概有1.5亿宗水母伤人事件发生,还指责我们把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海湾变成“死亡地带”。
  但那到底是谁的错呢,如果不是你们破坏环境,造成了全球变暖,我们的活动范围根本不会增加,也不会影响你们的渔业和旅游业。
  生存现状:水母的大量繁殖可能是海洋对人类的最大“报复”,由于过度捕鱼和全球变暖,它们已经成了“杀手”,对旅游业和水产业都是极大打击。
  
  7、翻车鱼:鱼类也爱“晒太阳”
  我们的形体可能非常奇怪,一眼看去只有巨大的头部,几乎看不到身体。我们主要生活在外海表层,有时候还会浮到水面去晒太阳,以提高自己的体温,所以又被称为“太阳鱼”。
  我们的主要食物是水母,另外其他浮游动物也被写进我们的菜谱。虽然我们的游动速度缓慢,但潜水技术可是不错,可以时常潜到深海中捕食深海鱼虾“打牙祭”。
  生存现状:翻车鱼既笨拙又不善游泳,但繁殖能力惊人,堪称海洋中最会生产的鱼类。
  
  8、海狗:真实的“四不像”
  我们的外貌又像狗又像熊,还有人混淆我们和海豹的区别,是集合了各种萌点于一身的动物,和海狮有着亲属关系。
  我们平时在近海中生活,捕食鳕鱼、鲑鱼等食物,夜晚的时候就会爬到岸上休息。除了繁殖期外,我们讲究“四海为家”,不在一个地方固定栖息,在海狗家族一夫多妻是合法的。
  生存现状:全世界只有纳米比亚受到联合国授权可以合理捕杀海狗,我国许多所谓海狗产品其实都是加拿大的海豹制成的,不仅牟取暴利,还助长了屠杀海豹的残暴行为。
  
  9、海象:海中的“大象”
  我们被称为海象,是因为我们也长着一对长长的“象牙”。不过我们没有巨大的耳朵和粗壮的四肢,为了适应海洋生活,手脚都退化成了鳍。
  现在我们也还能到陆地散步,这时候“象牙”就起作用了,把它刺入冰中,同时后鳍脚向前弯曲,就能匍匐前进了。
  生存现状:海象极重感情,不会因自身安全而离弃不顾,这使得人类很容易大量捕获它们。国际社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禁止捕杀它们,目前数量得以小幅恢复。
  
  10、隆头鱼:勤劳的“清洁工”
  我们喜欢生活在珊瑚礁中,因为从外观上看我们的“额头”似乎高高隆起,人类才给我们起了这个名字。我们的进食爱好很特殊,剔取大型鱼类的体外寄生物为生。那些鱼类也是很欢迎我们这么做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它们的身体得到良好的清洁。
  在影片里你们看到两只隆头鱼的头部在相互碰撞吧,那可不是一雄一雌在亲热,而是两只雄鱼在为了争夺地盘而搏杀呢。
  生存现状:隆头鱼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普通食用鱼类,繁殖能力较强,还未面临灭绝危险。
其他文献
无论是人、鸟类、蜥蜴还是鲑鱼,MHC基因决定了我们喜欢和自己差异较大的异性发生爱情;科学家们用科学实验证明女性在排卵期时更容易“一见钟情”,而在求偶欲最低的月经期,她们就变成了冷艳的懒女人,对男同胞没有太多兴趣;很多青蛙和蟾蜍生完孩子,不顾儿女死活,专注于产后休整;而负子蟾则背着卵“坐月子”,不吃不喝地喂养儿女长大……  当一群科学“松鼠”使尽浑身解数,去给科学量身定做一件平民化的外衣时,科学不再
期刊
近两年,有关地沟油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今年上半年,一个大案的查处,让地沟油行业黑幕彻底呈现在人们面前。在形势越来越紧的关口,很多从业人员风声鹤唳,化作鸟兽散。但是在很多地方,黑色链条上的故事还在上演。让众多老百姓最为担忧的,就是地沟油混入食用油所引发的安全问题,但是进入食物链条的地沟油等餐厨废油究竟有多毒?很多人并不了解。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的一个高档小区里,每隔几天夜晚九十点钟,一家中档中
期刊
地沟油等餐厨废油通过非法渠道再次流向餐桌,这些油对人的健康究竟有什么危害呢?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  反复加热产生强致癌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地沟油对人体的最大危害并非来自“地沟”二字,而是来自“多次加热”和“氧化”这两个词汇。“液体的植物油其实并不耐热。炒菜、油炸的温度高达160℃~300℃,油脂会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式异构化、热氧化、热裂解、环化、醚化、聚合等
期刊
5月18日,第十四届科博会在国展中心(老馆)正式开幕,在北京科技创新与成果展台上,主办方通过223个科技项目,集中展示了“科技北京”的建设成就,下面就随我们一道来看看目前北京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吧。    “iHouse”比“iPhone”更给力    远程遥控家里的灯光、电器、门禁,庭院自动灌溉,宠物远程投喂,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手机和行车电脑控制,传说中的“物联网”对于寻常家庭而言已经不再是梦。在
期刊
地沟油并不是没有出路。除了可以做成生物柴油以外,它们还可以做成肥皂,或者选矿药剂等其他一些工业用品。目前荷兰皇家航空公司还将地沟油做成了航空燃油。根据荷航的声明,航空公司无须对飞机引擎做任何改动,就可以使用“地沟油”燃料。那大量的地沟油为何还是流向了餐桌呢?   “正规军”干不过“地下党”  中京实华公司是在北京市政市容委备案的集餐厨废油收集、运输、加工、炼制生物柴油于一体的企业。该公司的负责人张
期刊
食用香精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香,在一些肉制品、饮料和膨化食品等加工食品中,都有添加食用香精。香精本无问题,有问题的是用香精的人。    9月上旬,在多家报纸上,都陆续曝光了北京“香精包子”的内幕。其中多名营养学家介绍说,香精主要用在加工食品中,像方便面调料、火腿肠、各类熟食制品等,目的是增“香”添“味”。而人们常在方便面中闻到的就是香精的味道。  食用香精,能改善食物的香气  “但不用担心的是,这些在
期刊
6月28日,台湾正式向大陆开放了自由行,北京、上海、厦门三地率先成为大陆地区首批试点城市。与大陆的其他城市相比,与台湾仅有一海之隔的福建“近邻”反倒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常说,隔海相望,站在福建的眺台,仿佛就能看到宝岛的秀美风景。台湾和福建文化也由于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而延伸为“闽台文化”。  一海之隔,又岂能隔断相思!去年,福建省科技馆在福州举办了“海峡两岸科普嘉年华”活动,来自台湾的30名台
期刊
“薄膜卡”能否实现一卡双号?  有网友爆料称,中国联通(微博)已经推出了“薄膜卡”折中方案,用户通过在原有的SIM卡上贴这种薄膜卡可以实现一卡双号,方便用户使用手机通话和上网。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联通的“薄膜卡”是针对中国移动(微博)的用户上网速度慢,流量不够用而推出的一个“折中”方案。  用户在联通营业厅购买一张薄膜卡,由于卡片很薄,可粘贴于GSM/WCDMA制式的国内外各大运营商的SIM/US
期刊
“地沟油”已经让人耳朵听起了老茧,然而总是被动地跟在其后忙不迭地检测、封堵、罚款……  目前,对“地沟油”亟待制定明确的、“配套成龙”的相关法律法规。应不仅有对加工、销售“地沟油”和将其用于食品生产等违法行为惩治条款的法律法规,更应当制定对其源头──城乡餐厨潲水的法定收集、集中定向、特许加工、科学处理和再生利用等各个环节的明确法律法规,以规范各个环节之主体、权利、责任、义务。正因为上述两方面迄今的
期刊
“目前中国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主要在于发展过于迅猛,从而出现滥用的局面。”    含毒物的食物≠有毒食物  “食品添加剂是按照国家的标准,为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景浩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解释了食品添加剂的科学含义。他说:“目前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新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但还没有公布。”  根据卫生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