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b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的浪潮此起彼伏,证明着这是一个创造的时代。面对着诸多名家的观点,我本着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如蜜蜂采蜜,蚂蚁觅食,努力地采撷众家之长,有时则简直是生吞活剥式的硬啃,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虽然偶尔有得遇知音似的狂喜,但大部分是困惑,是知晓病因而无疗治之法的困惑。随着我不断的课堂尝试,头脑中渐渐浮起一些清晰的东西。于是乎,我便有了要说话的冲动。所以,不避浅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不教语文的人大概认为语文是最好教的科目(这话曾多次听人当面对我讲过),而教语文的则大都认为语文难教(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师的真心话)。我想,说语文好教的,恐怕指的是语文知识而言;说语文难教的,则是指教语文的方法而言。本文不谈语文知识,专就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谈一谈。
  首先,课堂结构可以优化。据我所了解,一堂课45分钟,教师备课多不能具体安排,存在着随意化的倾向,这样往往存在着两种课堂:一是拖堂,一是课堂上余留大量时间而不知如何安排。老教师往往拖堂的多,年轻教师往往准备的不充分。我们要反对这种随意化的倾向。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把你的教学程序进行细化。比如导入几分钟,疏通文意几分钟,赏析文本几分钟,课外拓展几分钟,总结巩固几分钟。专家有一份详细的时间划分表:一、创设情景3—5分钟;二、阅读感知6—10分钟;三、探究发现20—25分钟;四、扩展提升5—10分钟。这样,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很好地避免课堂上的随意性了。有的教师的课的长短跟他的情绪有关,高兴则滔滔不绝,忧伤则三言两语,带有强烈的感情化倾向。这就需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培训。还有的语文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夸大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以致于课堂上笑声不断,而脑子里知识空空。这正像高雅相声和低俗相声的区别一样。我们同样要反对这种“低俗相声式”的语文课堂。还有的老师一味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语文课堂变成了“家庭影院”,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放映电视剧《水浒传》,学习《最后一课》,就放一些有关二战的影像资料。这是语文教学娱乐化的倾向。我们应该深刻钻研教材,找文本中的有趣点,有益点去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教学内容可以优化。一般人都认为语文老师会“说”,大概是从一些喜欢“满堂灌”的语文老师那里得来的印象。其实语文老师应该在当讲之处大讲特讲,在不当讲处戛然而止。这就牵扯到教学内容优化的问题。一篇文章,字词句段篇章,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应与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有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这当然包含于教学之中)。所谓优化,是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取舍。具体应该做好精选和组织。
  第三,教学方法可以优化。“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再好的文章也有读厌的时候,同理,再好的方法也有用厌的时候。那么,什么方法才是比较好的方法?我认为,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和符合学情的方法才是比较好的方法。也就是说,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方法,诗有诗的教学方法,散文有散文的教学方法,小说有小说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教学方法。比如,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可以选取自学法;能与老师和同学讨论解决的,可以选取合作讨论法;对于教学难点,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或讲授法。一节课可以选取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例如,我在讲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对于小说情节的梳理,我运用自学法让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去自读课文,独立完成小说情节梳理任务。我的提示是:____于勒、____于勒、____于勒、____于勒。对于谁是本文的主人公的问题,我选取了合作讨论法。在进行教学方法优化时,还应以 “三主”为理论依据。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只有紧紧围绕“三主”理论去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才能不失偏颇。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学方法时有两句诗:“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我想,这可以作为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座右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四、教学情感可以优化。我先引用夏丏尊先生的一番感慨:教育方式是水池,爱心则是水池中的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水池应该挖成园的还是挖成方的,却偏偏很少考虑水池中有多少水!水池是圆是方并不妨碍它成为水池,但如果没有了水。那么,任何形状的池子都毫无意义。夏先生的这番感慨虽然过去许多年了,但仍然如余音绕梁,催促我们要有爱心地施教。我曾听过许多公开课,不是紧张得言语颠倒,就是情感夸张得虚伪。若有用真情感讲课者,哪怕他用方言讲,我也为之击节赞赏。所以,我喜欢在《雷电颂》中抒发“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忧愤之情,在《出师表》中抒发“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感恩之情,在《假如我是一只鸟》中抒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爱国之情。不能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的语文老师是语言乏味、面目可憎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们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们的心弦对准音调。”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不仅要求老师们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还要用学生能理解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做到情感的优化。
  第五、教学工具可以优化。现在,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办学条件也得到了不断改善。现在农村学校也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了,可以说教学工具是先进了许多。但是也有许多教育专家指出,不可一味依赖多媒体教学工具。那么,教学工具如何进行优化就是一个新时期所面对的问题。我认为,用粉笔和黑板,用挂图,用幻灯机,用道具,用多媒体,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用哪一个教学工具更能有利于教学。每一个教学工具都有其利弊,我们应该扬其长而避其短,在逐渐趋于无纸化办公的当今时代,冕宁县教师培训中心还于2011年七月举行教师五项技能比赛,可谓是及时雨也。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教学工具的优化并不是哪个教学工具时尚就是最优化的。
  有人说“语文是一门最容易‘混饭吃’、却也是最难教好的学科” 。我对此深有同感,但绝不消极。我喜欢语文,我更喜欢语文教学。我愿意为此而付出我的青春和汗水,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是一个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很多精力去做的系统工程,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正如国父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其他文献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除了学到相应的科学知识,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避免出现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实验,学会交流,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一、学会思考  学习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必不可少。初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处于较低层次,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
期刊
近年来,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促使依法行政向纵深发展,对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提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机关事务管理办法
偶然看了这样一条新闻:姚悦平时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和所有的421家庭的一样,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极宠爱她,几乎满足她能提出的一切要求。常常就是往超市一领,鼓励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孩子小时候也没觉察到问题所在,毕竟成人自己在超市都会有莫名的购物欲望,何况一个小孩子面对琳琅满目的新鲜玩意呢。姚悦就这样养成了习惯,每次去超市,除了吃喝的,就是买贴纸之类的小东西,回家往墙上一贴,一揭一块掉漆,墙面不美观
期刊
我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在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下,地震频发,而我国也是世界上遭遇地震灾害最为严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信息资源获取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容易让学生的审美出现偏差,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同行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
新的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减少时间浪费,使课堂更加的高效、有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蕴涵教材中的知识点,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培养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也明确指出“兴趣是人乐于积极地
期刊
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面临着一个转折,从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活,生活和学习上的摩擦碰撞和磨合衔接,是需要很多时间的。要想顺利适应与幼儿园完全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