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创业特质解构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tzyj_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创业特质体现在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多元开放的创新型组织特性和面向区域培养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的本质诉求三个层面。创业精神是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精神特质,指引其组织变革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受限于高校办学自主权和传统办学模式的路径依赖,创业型高职院校是一种基于理性的、有限自由的理想型高职院校,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一种目标选择。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高职院校;组织转型;创业教育;创业文化
  作者简介:郑琼鸽,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9-0010-06
  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这一概念源自国外,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种类型:以享利·埃兹科维茨为代表研究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和以伯顿·克拉克为代表研究的欧州小学校模式。尽管发展模式不同,但两者都具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特质,即追求创新,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不断自我成长的共性。两种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创新点、服务对象和服务形式等的差异性。相对而言,为服务区域发展而不断自我革新的欧洲模式更适合我国地方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
  伯顿·克拉克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特质”主要体现在“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引领下的创新型组织建设,较少涉及大学的育人功能。“创业精神”不限于组织,也可以应用到人才培養。目前,一些国内外相关研究都强调了创业教育,如OECD关于创业型大学的指导框架就包含“创业教学与学习”。[1]因此,本文借鉴伯顿·克拉克等学者关于“创业型大学”的内涵研究,将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创业特质概括为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多元开放的创新型组织特性和面向区域培养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的本质诉求三个层面,以期探索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型大学”概念框架。
  一、精神内核: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
  “entrepreneurial”一词包含“创业的,企业的,企业家精神的”多层意思。创业型大学凭自己的力量,“积极地探索在如何干好他的事业中创新,以便为将来取得更有前途的态势”。[2]2这是一种自立更生、主动自我革新的理性精神,也是一种不为组织设限,摆脱路径依赖,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理论所指的“创业型”主要是基于这种创业精神的组织变革途径或要素。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一书中,他从大学内部组织转变的视角提出了创业型大学的五大特征:“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的学术心脏和整合的创业文化”。[2]4五大要素中的创业文化所指向的价值观和信念是通过结构和程序表现出来的。创业型大学需要制度上的观点,“拓展外围”等前四个要素是信念起作用的手段。[2]7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依附外力还是依靠自我折射了学校决策层的价值观。积极进取、追求自我强大需要坚定的毅力,在不断的尝试中实现对传统的超越。这不仅需要学校决策层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为了实现“创业型”,大学必须把创业精神嵌入到自己的每一个部分,从领导力到教学和学生发展。它需要各层次卓越的领导力,创新型的教师和行政人员,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等。[1]学校决策层依靠自我的管理价值观影响全校的价值体系,滋养创业型的校园文化。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言,创业型大学像高科技工业中的企业,开发一种涵盖变革的文化。从比较简单的制度上的理念开始,合成一些信念,这些信念经基层学术组织传播就形成了全校的文化。[2]6瑞典的恰尔默斯大学跨越传统大学边界,积极拓展发展外围,以创业型的制度观念加强大学的同一性,塑造大学精神共同体。[3]特文特大学的成功来自于它通过创业理念改变组织文化和内在价值。机械工程学教授哈里·范登克罗南伯格(Harry Van Den Kroonenberg)任校长期间,成功地将特文特大学应该转型为“创业型大学”的理念传达到学校各个层面。“这是一场真正而艰难的运动,包括广告、演讲、公开会议和宣言,以赢得组织内部的人心,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 [4]
  基于信念的共同价值观是实现思想和行为一致性的必要前提,也是形成学校文化的精神支柱。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组织涣散,人浮于事,迫切需要一些理想信念振奋人心。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赋予了学校新的目标和办学激情,有利于凝聚全校力量,改变整体精神面貌,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把宁波商帮文化融入办学,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作为学校的精神追求。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以内外部组织结构转型和绩效管理为前提,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从理念到价值信念的层次推进。饱含创业特质的价值观不仅停留在口号,更需要行动予以落实,制定清晰而明确的创新发展战略,并内嵌到大学的愿景和使命,完善组织结构,并落实到预算分配和人事管理等制度层面,尤其是科学公平的内部绩效管理机制。
  二、组织特性:多元开放的创新型组织
  组织转型是创业型高职院校的主要实体表达形式,也是彰显其“创业型”精神内核的客观要求。组织转型包括结构转型和管理机制转型。完善内外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绩效管理是构建多元开放的创新型组织的重要载体和必由之路。
  (一)与产业对接的多元治理结构
  “创业型大学展现出很多单位,这些单位比传统的学系更容易跨越旧大学的边界,与校外的组织和群体联结起来。”[2]4以德国为例,传统的大学委员会管理模式由于效率低下受到校内外人员的批判,大学危机成为通常状态。新自由主义思想对大学管理模式的新要求催生了德国创业型大学的产生。创业型大学需要从国家行政体系分离出来,与企业兼容合作而不是纯粹把自己转变为企业体系。[5]创业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要求其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成效总体不高,企业积极性有待调动,投入产出比不高是其不愿深入合作的主要原因。多元治理结构考虑了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有利于协调政府、市场和学校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创业型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组织架构,使行业企业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体之一,从源头上打通产教融合的屏障,革除传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弊端。[6]   就学校外部治理结构而言,探索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多元主体联合办学,打破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尝试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教集团的出现,将促进由政府、学校、企业等利益主体形成合作治理网络,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协同创新,多方共赢。就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而言,高职院校的学术力量相对较弱,内部治理尚不存在行政和学术的对立问题,而是重在通过组织变革实现跨专业的协同。不仅要建立地方服务处、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或技术转让办公室等对外边界组织,同时,也要对接产业发展成立项目研发中心等跨专业新组织。创业型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不但要壮大传统优势专业,形成辐射效应,同时也要在专业交叉融合基础上产生新型專业,优化专业结构。面向区域发展需要,结合学校总体战略规划,对基层教学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以产业链带动专业链,设置了现代模具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智能电子学院、汽车服务学院和数字传媒学院等二级产业学院,实现了产业资源与专业资源的无缝对接。
  (二)注重绩效的内部管理
  治理和管理是高职院校这一组织的两种不同的权利。相对而言,治理关注于学校的办学方向、宗旨和使命,并就这些问题做出决策;而管理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各类活动,来实现由治理主体所制定的方向、宗旨和使命。一些传统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如岗位竞聘、职称晋升和收入分配等,以人际关系为主要评价手段,而不是基于绩效的评价管理,滋生了学校阿谀奉承、人浮于事的不良工作氛围。学校不断庸俗化的发展趋势,难以实现其整体的创新发展和持续改进。伯顿· 克拉克认为,尽管创业型大学的五大要素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造就了各种类型的变革道路,但是在实践中,这些大学也呈现出几大普遍的趋势,即互惠的工具主义(Interactive Instrumentalism) 、累积的渐进主义(Cumulative Incrementalism ) 、集中的创新主义(Concentric Entrepreneurialism )。[7]在完善治理结构的同时,注重高职院校内部的绩效管理正是对这三大普遍趋势的有效回应。
  创业型高职院校内部绩效管理也是基于目标的一种战略管理,需要适当引入企业化运作模式,优化组织架构,围绕战略目标,通过激励手段实现绩效管理。有学者借鉴平衡计分卡,建立了高职院校从松散的自治学术组织向战略中心型组织转型的战略管理模型,构建了分别适合于组织层面和业务部门的变革管理框架,推动高职院校向创业型组织转型发展。[8]专业的实体化是提高绩效的重要手段。创业型高职院校结合区域产业优势,集中资源做强特色优势专业,通过赋予专业“招生、教学和管理”的自主权,逐步推进专业实体化,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促进专业群整体发展。
  创业型大学强调领导核心的聚焦作用,其强调市场导向和绩效管理的集权方式却与创新存在一定的悖论。一种具有开放沟通、坦诚和集体产生的解决方案的组织文化可以鼓励教职员工更具创新性、创造性和承担必要的风险。有学者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型大学过多地控制文化并不能鼓励或允许教师站出来承担风险。相反,教师们已经适应了只做他们被告知的事情。[9]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国内高职院校盘子小,办学方式更容易偏向集权,这有利于自上而下的管控,但并不利于教师个体的创新。因此,从长远来看,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寻求民主与集权的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也需要通过管理培育积极进取和开放包容兼顾的组织文化,促进创新型组织建设。
  三、本质诉求:培养面向区域的创业型高技能人才
  伯顿·克拉克是从组织转型的视角研究创业型大学,其关于创业型大学组织变革的五个要素都意味着一个强有力的研究组成部分,却缺少对教学使命的重视。[10]然而,一所大学不管如何转型,其育人功能都不能忽视。创业型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体现为培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型高技能人才,这是其创业特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体现,也是其办学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诉求。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实现这一育人功能的基本途径。
  (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使命
  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是创业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和基本特征,伯顿·克拉克研究的创业型大学在拓展外围时不少都采用面向区域的转型战略,如沃里克大学与邻近的一所教育学院合作,在师资培养方面与地方建立了联系;约恩苏大学对接当地木材加工产业的林学院成为森林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地方。创业型大学越来越成为区域创业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为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必须发挥引领作用,尤其需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和维持一个繁荣的创业生态系统。一所参与培育创业生态系统的大学必须表现出自己的创业精神,同时创造一个善于发现、强调学习、改变生活的环境。[11]与普通高校相比,创业型大学更加注重服务社会的大学责任和使命。有学者分析了OECD关于创业型大学特征的指导框架认为,从事促进区域发展或提高国民经济绩效为目标的创业活动是创业型大学的一大主要评判工具。[1]
  如果说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创业型大学的一种共性,那么国内高职院校一直以来所强调的面向区域发展的办学使命正好契合了这种特性。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建设目标,创业型高职院校比一般高职院校更加主动强调“区域服务”。区域服务形式不限于人才培养,而是更加多样化,产生直接的经济社会效益,如创办校办工厂,共建产业园区,开展社会培训,解决产业技术难题,提供政府决策支持等。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浙江创意园”“温州知识产权服务园”“省级外包服务示范园”等三大园区为载体,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了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了多方共赢。
  (二)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高技能人才
  当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大挑战是为年轻人创业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为现代商界服务。这需要重新定义学习过程,走向创业教育,促进个人发展、岗位创造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创业型大学重在为学生提供新观念、新技能,以及应对社会挑战的创造性思考与回应能力。[1]创业型大学的一大建设目标是通过学习和教育,大学毕业生不仅必须成为求职者,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须成为岗位的创造者。并非所有的学生未来都是企业家,但激发创业动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阶段。学生必须有机会体验创业的本质和问题,即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来永远不会发展创业活动,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去掌握和运用创业技术,得到实践导向的教育。[12]   作为高校,高职院校不是培训机构,不能局限于短期的技能培训目标,更应追求“育人”的长远目标。教育的个性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统一化标准化的培养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难以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作为培养创业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可谓创业型高职院校得以存在并发展的基石。创新创业教育基于“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自由教育和个性发展。[13]创业型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和丰富的创业实践的创业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与普通高校相比,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创新意识和精神的浸润以外,更加强调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创业实践以提高创业能力。这就要求学校不仅包含面向所有学生的普适性创业理论教育,还包括基于专业所学的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创业型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的多元开放的创新型组织,为创业教育提供了载体和实践机会。学校可通过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创业实践,完善学业评价机制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路。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尝试建立一种形成性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立,而且每年做一个微调。课程体系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对课程的删减和对课时量的压缩,如取消了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创业学院一周只有二十节课,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创业实践。创业学院还建立了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并把创业业绩学分、学长讲堂、帮创结对和创业竞赛都纳入了教学计划。[14]高职院校的不少学生尽管高考分数不高,但也有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等优势。创业实践可以帮助这些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找回自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是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精神特质,指引其组织变革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助力其坚守和实现面向区域发展的办学定位和使命。不同的高职院校其创新型组织建设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可能各具特色,但始终都离不开创业型的精神特质。创业型特质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从决策层理念到全校共同价值观的层次推进。
  虽然克拉克在他的书中重点研究的是成功的案例,然而,现实中也有许多起步受挫或中途管理失败的案例,因此也需要考虑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成本。作为创业型大学的精神特质,创业精神很容易被嵌入的国家流程所束缚,如国家管理的人力资源运作、限制性的金融监管,或对大学与国家关系现状的原则性辩护。[10]目前,国内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还未能真正实现,高校的创业精神难以充分发挥,中国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更是难上加难。有学者基于国内几所创业型大学建设的路径比较和成效评析认为,创业型大学建设在我国可谓阻力重重,远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15]创业型高职院校的建设难度亦如此,然而,目前已经有几所高职院校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面对环境变化,敢于尝试和突破本身就是一种进取精神,体现了创业型高职院校的精神特质。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赋予了高职院校很大的自主性,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操作性的政策支持。与维持现状的低成本相比,学校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牵涉全校师生利益的冒险行动。创业型高职院校是基于理性的、有限自由的理想型高职院校。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创业型高职院校将成为不少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一大目标选择。
  参考文献:
  [1] BIKSE V.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into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to Ensure Sustainable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2016,18(2): 75-88.
  [2]伯頓·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 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
  [3] 杨兴林.关于创业型大学的四个基本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2(12):33-41.
  [4] LUCIANA L,ERNESTO T. Higher Education Excellence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of Twente[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5, 13(3).
  [5] LIESNER A. Education or Service?Remark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J].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06,38(4):483-495
  [6] 王顺明,屠兢,蒋心亚.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动因、框架及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6(12):60-62.
  [7] 张丽.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思想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8):12-17.
  [8] 何向荣.创业型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理论和方法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5(5):105-110.
  [9] BHAYANI A. Build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in a specific culture — barriers and opportun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 2015(20): 312- 330.
  [10] MICHAEL S.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n idea for its time[J]. London Review of Education,2010,8(3):263-271.
  [11] MCKEON T K. A College’s Role in Developing and Supporting a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Outreach and Engagement,2013,17(3):85-89.
  [12] SCHULTE P.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 Strategy for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J].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2004,24(2):187-191.
  [13] 郑琼鸽.学分制改革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9):43-45.
  [14] 付八军.纵论创业型大学建设[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89.
  [15]付八军.国内创业型大学建设的路径比较与成效评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53-57,80.
  [责任编辑    曹    稳]
其他文献
Potential links between the Arctic sea-ice concentration anomalies and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re explored. Associations behind these links can be expla
The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Ge is investigated in sediments from the Southern Ocean (Prydz Bay, Antarctica). The content of Ge total in the sediments ranges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国家的命根子.如果我们的国有企业搞不好,国有资产都流失了,就谈不上搞社会主义了。”这是朱镕基副总理
主要用途、使用范围及技术指标:当今家庭厨房内抽烟机、窗纱、灶具、门窗等各种物件重油垢清洗难,长期使人烦恼。本中心采用特殊材料,以最佳科学配制技术研制出具有独特性能
Opening a new scientific frontier lying under the Antarctic ice,Russian researchers have drilled down and finally reached the surface of the gigantic freshwater lake,Lake Vostok.The mission chief like
邓小平的领导艺术,贯穿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过程中,它浑厚凝重,独树一帜,反映了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本质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的领导艺术,概括起来,主
以实现小康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本刊记者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深处,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旗县。六十年代,牧区大寨──乌审召,在党支部书记宝日勒岱和支部一班
日前,建在高校的第一个"高科技孵化器"在北京医科大学挂牌。该孵化器是一生物医药高科技孵化器,由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医科大学共同组建的,是北京市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的重点
Lichens are among the main primary colonists in most terrestrial ecosystems of Antarctica,wher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