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是一粒种子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若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灵魂厚度,只有回归,回归到有深度的作品。”不久前,在一家书店的留言墙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在我看来,它既是读者的一份自我勉励,也是对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有思想穿透力作品的期许。
  有人曾感慨,一部好的作品,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让你的感知、触觉、味觉都能无限地融入进去,真的是一段非常美的历程”。这样的话,或许只说对了一半。对于读者而言,阅读一部作品,无非有三个目的,或是为了实际用途,或是为了消遣时光,或是为了精神成长。知识有可能会过时,消遣随时都可拥有,精神成长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某种意义上,一部作品,只有让读者实现最后一个目的,才能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因此,好作品不仅应该是一顿大餐,更应该是一粒种子,能在人的心灵深处,生出思想之根,发出精神之芽。
  好作品难求。这些年来,文艺创作虽然走上了高速路,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作品总是在模仿,机械化生產,同质化严重,屡陷抄袭风波;有的则刻意迎合市场,乐于制造文化快餐,内容空洞,缺少诚意;还有的只顾传播,不顾价值,以丑为美,用粗俗替代崇高,价值观念扭曲。凡此种种,看似无拘无束,实则根底薄弱,与其说是在创造文艺作品的多样性,毋宁说是在破坏已有的文化土层。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要想让作品触及灵魂、沉淀思想,创作者首先得挺立自己的精神脊梁。事实上,功利主义往往是滋生粗制滥造病菌的温床。一味想着将笔下作品“变现”,眼中只有数量,却不顾质量,如何能创作出格局宏大、气象光明的好作品来?正如陈忠实在写《白鹿原》时所言,写作就像是蒸馍,馍没熟之前最忌揭锅盖,那样就会“撒了气”。想当年,柳青为了创作《创业史》,从北京来到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在一座古庙里,一住就住了14年;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在“煤矿一呆就是一个冬天,三四个月不出山”,身体撑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头枕一本书”,往下写,再往下写。时代或许有异,但撇去浮躁,沉潜下来,把心思放在打磨作品上,却是创作一部优秀作品始终无法省略的过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风向标,最需要反映社会新风貌,也最呼唤创新。只不过,很多时候,创新并不意味着推倒重来、颠覆过去,而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没有对筋骨的传承,缺少对精神的延续,文艺的创新是没有底子的。在这个意义上,文艺作品,要向着精神的火光出发,文艺工作者,更当如此。
  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20日
其他文献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被誉为德国的“斗士”,他的作品关注德国,反映社会现实,不断进行历史反思。诺贝尔颁奖词称他的作品以“嬉戏般的黑色寓言揭露被历史遗忘的面孔”。在他的遗作《万物归一》中,他用诗歌、散文、绘画相互交织的方式,记录了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成为“铁皮鼓”最后的绝唱。  这本书是格拉斯人生最后光阴的全纪录,是对人生、对生死、对世界的最后沉思。虽然衰老带来了种种磨难,死亡也近在眼前,一
期刊
清代梁章钜《归田琐记》“清客”条说:“都下清客最多,然亦须才品稍兼者方能自立。有编为十字令者曰:‘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吊,九品头衔,十分和气。’有续其后者曰:‘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则更进一解矣。程春庐曰
期刊
近日,一篇《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热转。文章复述了一位儿子写给父母的万字长信,痛陈父母从小到大“过度关爱”“肆意操控”,导致自己在心理和生活上遭遇一系列问题。写信人高考状元、北大本科生、美国名校研究生等身份,与他同父母走向决裂的结局形成强烈对比,引发舆论热议。  真相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但一封信所引发的舆情,却促人思考背后的亲子关系问
期刊
中国人忌讳死亡,也忌讳死亡的文字。这并非唯物主义者的勇敢态度。  庄子是个例外。庄子妻子先他而去,好友惠子去吊唁,见到庄子正坐在地上鼓盆而歌。面对惠子的质问,庄子说: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怎能不难受呢?但转念一想,生老病死与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妻子来自自然,回归自然,此刻她在天地之间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睡了,我却在这里哭哭啼啼,不是太不懂生命的真谛了吗?  莊子对自己的死也是一样的坦然。他快死的时
期刊
以前,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也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貴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  我们中国人,大多比较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然而里子方面,有时注意不够,像有些美女在外面绝对光鲜靓丽,但是住的地方有可能脏乱到下不去脚。或者,私下里张口就是瞎话,颇为不堪。  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开青年作家的会议,结束时许多代表陆续走了。  宾馆服
期刊
回老家遇到邻居大哥,他为人敦厚,事业有成,只是烟瘾很大。他抽烟时,还伴有剧烈咳嗽。看后,让人心疼。他看我注意到这一点,一笑,说了件事。  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厂里的技術处,就两三个人。老领导每次抽烟时,总会顺手递给他们,还会加一句“好烟”———不接吧,似乎不给老领导面子,更像不识抬举;接吧,自己本不吸烟,唯恐吸烟对身体不好;碍于面子接了吧,放着不吸,还是显得敷衍,与人难以融洽相处。于是……  说
期刊
《人民日报》近日的评论指出,反腐倡廉、八项规定之后,有的官员抱怨,现在做官真没意思——这种哀叹形同悲鸣,于是人民日报好言规劝,说干事就有意思啊……  “现在”做官没意思,那么“过去”做官才有“意思”?“白天围着圆台转,夜里围着裙子转”,杯盏狼藉,甚至声色犬马,总之整天喝得醉醺醺,才“有意思”?一天陪洗八次澡,一夜陪喝五个场子,那样一种呼啸而来簇拥而去甚至舍命相陪的“宾客盈门”,才“有意思”?“花头
期刊
所谓“多余文化”,就是有文化之表,没文化之质的文化。它和伪文化有着扯不清、理还乱的血缘关系。  有了《红楼梦》,就有“红学”,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很多“红学研究”却越来越与“本株”无关。例如《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写,与他的祖宗无关,却有人偏要写出《曹雪芹十世祖考》,这就和“红学研究”相去甚远,实属多余。  鲁迅笔下有个小说人物孔乙己。孔乙己说“茴”字有四种写法,有人就上溯甲骨文、金文,旁引草书、篆书,
期刊
正在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经历改编,故事感人。阿米尔·汗饰演的父亲,曾是出色的摔跤手,全国冠军,但没能实现为印度拿到世界级金牌的梦想就退役了。他希望孩子能实现他未完成的心愿,于是以“魔鬼训练”培养有摔跤天分的两个女儿。这条坚韧不拔地实现理想之路,经历过众人的不理解和嘲笑,也经历过两个女儿的不满和反抗。在一番艰难困苦之后,两个女儿终于都获得了世界冠军。  这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家庭关
期刊
据报道,近日,教育部党组、驻教育部纪检组对18名局级领导干部的函询回复情况抽查核实后进行了处理。其中,8人因未如实向党组织说明情况和问题,甚至提供虚假情况、受到严肃处理。  未如实说明情况,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两点:事情恐怕关涉违纪甚至违法,不愿说、不敢说;心存侥幸,认为隐瞒或可躲避追究。  违纪违法问题究竟能不能糊弄过去,姑且不论。现实情况正像报道所说,態度不同、应对不同,结果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