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基地为依托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计算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大学生创新基地的特点,提出以大学生创新基地为依托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改革的思路,阐述该改革方法的可行性并说明具体过程.
其他文献
根据对下关温泉1992年8个水化观测项目主成分进行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氡和气压,水温和PH值氩和氮、二氧化碳分别构成独立性较强的4个主成分,气压和流量是化学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与冠状动脉斑块负荷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15例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用
从讨论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出发,结合地震学中的常规手段,研究了对地震趋势进行快速判断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单台地震资料进行地震趋势的快速判断做了初尝试,取得一些有益的
阐述了氡在地下水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及不同形式氡的运移机理和传递地壳应力应变信息的机理,结合实际观测结果对其映震效能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逸出氡比溶解氡能更好地反映地壳的应力应变的变化,其映震效能明显高于溶解氡。因此,逸出氡可作为新的映震组分纳入水化台网观测,从而成为地震监测与预报的一种较有效的手段。
1997年1月21日~1998年8月27日新疆伽师发生了包含9次6级地震的强震群,震源机制解表明有NE向和NW向两个节面.有观点认为主破裂面为NNW向.本文通过数字地震台阵的余震序列精确定位、震源破裂过程及滑动方向、震群空间分布图像、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走向和微、宏观震中动态变化方向等多种方法分析后,综合判定9次6级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极可能为北东方向.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如何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重点监视区烈度预测的概率方法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发现预测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烈度衰减规律。根据概率分析中对正态分布函数不确定性校正的原理,提出了适于重点监视区内烈度预测中不确定性的校正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河西重点监视区。在确定震级-频度关系的过程中,考虑了地震活动性周期及震级间隔两方面的因素,使得求出的震级-频度关系更为精确
以国家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序设计基础为背景,介绍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提出在教学思想上转变思维,并以程序设计为主引导学生入门,以实例导引程序设计概
利用中法合作建立的微震数字地震台的资料研究了海原西断层松山附近地区的微震尾波的衰减特征.计算了170次地震的7个频带的尾波Qc值,得出该地区尾波衰减可用Qc=52f1.09表示,表明这个地区是构造活动水平较高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3D显示设备的普及,内容感知的立体图像缩放问题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2D图像缩放不同,立体图像缩放不仅需要保持并突显图像显著区域,还必须保持立体图像视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