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三因素说”的内涵与渊源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丹纳(Hippolyte Taine,1828-1893)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丹纳首次明确提出了三因素说,即种族、环境和时代。之后又在其《艺术哲学》中结合艺术实践进行了进一步阐明。丹纳的三因素说也有着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傅雷在《艺术哲学》序言中提到,丹纳深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影响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哲学上丹纳服膺德国的黑格尔和法国的孔提亚克。
  【关键词】三因素说;内涵;渊源
  丹纳(Hippolyte Taine,1828-1893)是法国著名史学家兼文艺批评家。在文学史以及文学批评领域影响极大。其主要著作有《拉封丹及其寓言》(1854)、《英国文学史》(1864-1869)、《評论集》(1858)、《评论续集》(1865)、《评论后集》(1894)、《艺术哲学》(1865-1869)。法国文学理论家罗贝尔·埃斯卡皮曾给丹纳的三因素说极高的评价,自丹纳之后“无论是文学史家还是文艺批评家,都再也不敢(当然不能说个个如此)无视外部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对文学活动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分量。” 那么,丹纳的三因素说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和渊源呢?
  1 “三因素说”的内涵
  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丹纳首次明确提出了三因素说,即种族、环境和时代。之后又在其《艺术哲学》中结合艺术实践进行了进一步阐明。 整体来说,三因素说是丹纳对文学理论的最大贡献,也是其自身理论的最突出亮点。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丹纳指出,种族就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那些倾向,人们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 同时他也指出这些天生的、遗传的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在丹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所谓的种族应该包括人的天性也即身体、气质,也包括种族结构。后者从他所举得例子中可以看出。阿利安人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散步在恒河到赫布里底地带,经历各种气候环境,各种文明阶段以及三十个世纪的变革,然而却在文学、哲学中仍表现出血统和智力的共同点,也就是他所说的“原始模型的巨大标记” 。
  环境首先是种族所生存的环境,因为“人在世界上并不是孤立的;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并且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本质时,起了干扰或凝固的作用。” 他强调有环境有两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气候因素对于居住在不同地区的种族的重要影响,他甚至断言日耳曼民族和希腊民族之间的深刻差异主要是由于他们居住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环境。同时,他也没有忽视诸如“国家政策”、“社会种种情况”等,他把环境的作用归结为“外力”或“外部”作用,认为它“似乎包罗一切……给予人类事物以规范” 。在《艺术哲学》中丹纳又说:“总是环境,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品的种类” ,在这里丹纳又将“时代精神”也纳入环境的指称范围,一方面扩大了其环境因素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将他三因素中的环境因素和时代因素的内涵混在了一起,暗含着内在的矛盾。高翔在总结丹纳的文艺思想的时候,将丹纳的环境因素分为四种:“种族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时代环境”等 并融合丹纳在《英国文学史》以及《艺术哲学》中的观点分别进行了阐释,比如“文化环境”一说并非丹纳明确提出,但是作者却认为丹纳理论大量涉及,应为其环境内涵的一部分。
  2 “三因素说”的渊源
  丹纳的三因素说也有着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傅雷在《艺术哲学》序言中提到,丹纳深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影响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哲学上丹纳服膺德国的黑格尔和法国的孔提亚克。 纵观丹纳一生,可以发现影响到丹纳的还远不止傅雷提及的这3人。丹纳崇拜斯宾诺莎式的思辨哲学,受孔德、穆勒等人实证主义哲学和孟德斯鸠的社会学地理学派影响,将哲学思辨与科学实证相结合,他继承维柯、斯达尔夫人、圣伯夫所开创的社会批评传统。最终以“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说奠定了文学社会学批评方法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形态。
  若撇开三因素说之于文艺产生、文艺本质等价值,单单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来看,它应该属于社会学批评的范畴。社会学批评的开创目前可以追溯意大利维柯的《新科学》,维柯将诗放置到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中去考察,开创了将文学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法国的斯达尔夫人则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中考察了自然环境如地理、气候等,宗教、社会习俗和法律等对文学的影响,标志着文学社会学批评的自觉。那么,丹纳三因素说对文学社会学批评的贡献就是一方面扩大了影响文学的要素的范围,尤其是对环境的界定上也融入了文化因素,并且认为种族、环境、时代之间并不是孤立绝缘的;另一方面,丹纳为社会学批评带来了科学主义的作风。当然,文学社会学批评并非到丹纳这里就已经成熟,毕竟丹纳的理论还是有缺陷的,傅雷在《艺术生活》译者序中说丹纳“没有接触到社会的基础”、“忽略了或是不够强调最基本的一面——经济生活” 。事实上,丹纳的不足在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兴起后得到了极大弥补。总之,在文学社会学批评的理论脉络中,丹纳的地位不容抹煞,其三因素说的理论依然有其合理之处。
  注释
  ①[法]罗·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王美华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34页。
  ② [法]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见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26页。
  ③[法]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见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27页。
  ④[法]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见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27页。
  ⑤[法]丹纳:《<英国文学史>序言》,见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29页。   ⑥[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34頁。
  ⑦高翔:《丹纳的文艺生态学思想》,载《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05期,第125-132页。
  ⑧[法]丹纳:《艺术哲学》·译者序,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2页。
  参考文献
  [1]Jonathan Culler.Literary Theor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Allan Bloom.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How Higher Education Has Failed Democracy and Impoverished the Souls of Today’s Students[M].Simon and Schuster,1987.
  [3]Zhang Longxi.The TAO and the Logos:Literary Hermeneutics,East and West[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2.
  [4][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曹葆华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5][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6][英]安纳·杰弗森,戴维·罗比等,华富等译.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包 [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7]傅敏.傅雷文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8][法]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4.
  [9]高翔,丹纳的文艺生态学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1989(05):125-132.
  [10][法]罗·埃斯卡皮,王美华等译.文学社会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34.
  [11][法]丹纳,伍蠡甫等编.英国文学史>序言-西方文论选》(下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226.
  作者简介
  钟家军(1972-),女,硕士学位。现为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作者單位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 湖南省衡阳市 421002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