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遇上蜘蛛侠: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中的文化观念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lei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片《孙子从美国来》由我国青年导演曲江涛执导,著名电影人田壮壮担任监制,获得金鸡百花电影节三项大奖。这个发生在陕西农村的故事,展现了导演三种不同层次的文化观念,中国爷爷与美国孩子之间的亲情,准确地掌控了观众的笑点与泪点。受当下国内电影市场的商业化大潮影响,越来越多影片走入“高票房、低口碑”的窘境,《孙子从美国来》指引着我们回归本真,寻找亲情背后的文化观念。
  一、 质朴而保守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
  亲情是国产影片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相比于西方相对自由的家庭观念,中国式亲情更加含蓄而大气,如细水长流,真挚的情感往往隐藏在平淡生活背后,同时带有更加浓重的时代色彩。前有《我们天上见》,后有《亲爱的》,这些温馨而略带感伤的中国家庭故事,无不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凝聚着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精髓。
  《孙子从美国来》也不例外,本片采用了更加直接的表现手法,将布鲁克斯这个美国小男孩安插在中国农村背景中,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一段不同寻常的祖孙情就此展开。在影片的开篇,陕西农民老杨头好不容易盼到儿子栋梁回家,却意外发现昔日的“大龄青年”为自己领回了一位名叫爱华的美国儿媳,也带来了美国孙子布鲁克斯。面对这个与自己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孙子,老杨头最初一直秉承着封建家长式的态度,恭敬而疏离地对待母子二人,甚至起过将布鲁克斯送还爱华的想法。杨栋梁志向高远,担任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长年接触各国同事,能够代表思想开放的年青一代。他深受西方自由的家庭观念影响,可以接受带着孩子的美国妻子,然而对于中国老一辈家长而言,他们更加重视门当户对与居家安稳,一段跨越了年龄、国籍和身份的婚姻无疑是不被看好的。爷爷的态度非常符合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观众不会因此贬低这一角色,反而能够切身代入,将心比心地体察长辈的苦衷。
  初来乍到的布鲁克斯在语言、思维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非常不适应,时而情绪低落,时而大吵大闹,借此宣泄心中的不满。导演没有安排爷爷在此时表现出过多的关爱,反而转而强调他倔强的性格特点,避免了用力过猛,制造出矫揉造作的煽情效果。孙子吃不下油泼面,爷爷嘴上说着“不吃就饿着”,却悄悄去王站长家买牛奶,老人的多次口是心非,不仅为影片制造了许多幽默包袱,同时曲折的过程更加突出了他的善良。随着布鲁克斯渐渐适应农村生活,祖孙间的关系也悄然冰消,然而爷爷依旧害怕村里人的风言风语,想尽办法掩盖孙子的身份,带他染发、四处躲避。这一做法确有不合理之处,却是最符合爷爷角色形象的举动,作为一名年迈的农村老汉,他身上有着一份最朴实的木讷。导演没有回避角色的缺点,而是扬长避短,将老汉的封闭观念,转化为令人能够认同的合理之举,可见本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功底。同时,爷爷“怕村里人笑话”的做法也是中国家庭观念在社会上的体现,即使时代日新月异,这种思想也会因其保守性受到各方面限制。直到听到王站长的一席话,老杨头的心结才彻底解开,逐步接受了新式家庭,也接受了这个调皮可爱的美国小男孩。
  经过无数次的情感碰撞与磨合,老杨头与小布斯终于走向了爱与互相包容。本片借助祖孙二人的心路历程,为观众展示了现代视角下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它既有内敛深沉的大美之处,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难免受到时代发展的束缚。然而“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却一直是中國传统家庭观念中的精髓,就像老杨头那朴实的情感一样,无数次的默默付出,为走入小男孩的内心架起了桥梁。
  二、 碰撞与磨合的中外文化交融
  一个崇拜孙悟空的老人,一个喜爱蜘蛛侠的孩子,这两个角色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正好象征着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在那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一场跨文化交流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导演刻意淡化了意识形态等复杂因素,用许多中美文化中的典型符号,为观众呈现了一段贴近生活的文化之旅。
  作为东西方文化中英雄的代表,蜘蛛侠和孙悟空的形象贯穿影片始终,在情节间自由穿插。他们都以惩恶扬善为己任,拥有超凡的能力,受到各年龄段民众的崇拜。影片的片头便以老人的梦为背景,演出了一场大闹天宫,电视上却放着蜘蛛侠动画。紧接着布鲁克斯出场了,他的书包、玩具都是蜘蛛侠,老杨头则将一套孙悟空皮影视若珍宝。可见,中美两国国情有着许多不同,在英雄形象的选择上却是非常类似的,正义的化身总是令人喜爱。随着老杨头对小布斯的情感变化,他也逐渐认同了蜘蛛侠,从反问“这蜘蛛精是干啥的”,到给孙子买下蜘蛛侠头套,爷爷的思想逐渐解放,懂得了接受新鲜事物。直到他无意间踩坏了孙子的蜘蛛侠玩具,面对失落的布斯,爷爷熬夜制作了一个蜘蛛侠皮影。剧情在此刻达到了高潮,老杨头戴着老花镜,在明灯下细致工作的场景令人感动,那刻刀勾勒的细小花纹令人赞叹,中美文化在这个小小的皮影上得以交融。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中,全家人身后的门神也是蜘蛛侠与孙悟空。导演做到了有始有终,用两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挑起整部影片的线索,串联起相对散漫的剧情,起承转合无不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情节的充分展开,又避免了过分煽情。
  《孙子从美国来》中的文化交流,不仅体现在典型符号上,导演选用了最简明生动的切入点,以饮食习惯为先导,直达文化差异的问题本质。爷爷爱吃陕西地道的绞面,加上一勺油泼辣子,孙子却宁可吃方便面。布鲁克斯对中国食物的不适应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他要吃汉堡包、喝牛奶,于是女播音员和王站长这两个角色得以自然地出场,为孩子做汉堡、挤牛奶,人物出场与剧情发展合而为一,完全不见穿凿痕迹。小布斯从用叉子与勺子吃饭,转向学习使用筷子,尽管手法非常生涩,然而这份可爱的笨拙更能表现出文化交流过程中那些细微的快乐。
  文化交流本是一个宽泛的命题,导演却做到了大事化小,用细致入微的生活小事,生动地反映了两种不同文化的交融过程。本片的最高明之处,在于正确选用意象,孙悟空与蜘蛛侠,油泼面与汉堡包,他们都是中美双方文化的代表。当小布斯好奇蜘蛛侠和孙悟空谁更厉害时,爷爷巧妙地回答道“为什么不让他们做好朋友呢,一起保护地球”,可见努力弘扬文化之间的共性,才是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 尽显农村实景与文化遗产衰落现象
  《孙子从美国来》在陕西渭南的农村进行实景拍摄,一草一木都浸透了最纯正的秦川风味,在短短90分钟的片长内,囊括了陕西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符号。热气腾腾的油泼面,山川一色的土窑洞,余音绕梁的秦腔,特别是集工艺制作、吹拉弹唱于一身的皮影戏。这些璀璨的民俗特色,可谓是中国地域文化的精髓,然而它们正在逐渐消失。本片从皮影艺术的现状出发,向当下农村境况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思考,更发出了一段叹息。
  老杨头曾是远近闻名的皮影艺人,面对大银幕取代皮影戏的潮流,他只好将一箱子皮影珍藏在柜中。王站长为了弘扬文化,并寻求相关经济利益,希望老杨头开班授徒,成立一个培训站。到了开讲当天,老杨头却发现台下无一是年轻人,只有许多与他一样苍老的面孔。导演用这个情节,将当下农村的现实境况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联结在一起。皮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却也是一项濒危艺术,时代发展了,娱乐方式丰富了,传统的民俗文化为何找不到立足之地?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缺少了传承者。城乡生活质量的差距吸引着许多农村青年涌向城市,广袤的良田荒芜了,昔日热闹的村子只剩下老人与孩子相依为命,而许多民俗文化正是扎根在广大农村,没有了对它充满热忱的年青人,传统民俗正在失去属于它们的土壤。王站长有一句劝解之语,“您看那台下不还有几个五十多岁的年轻人吗”,平淡的语气掩盖不了这句台词的冲击力,在濒危文化面前,五十多岁的传承者都已经是年轻人了,那么真正的大师在心归何处?真正应该担起传承重任的青年又在何处?他们早已离开了这份故土,投入了平庸的生活。
  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了当下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现象日趋普遍,老杨头的生活便是一幅最生动的写照。儿子栋梁担任可可西里志愿者,这份工作足以称得上高尚,可他忘却了那句“父母在,不远游”的嘱托,将年迈的父亲独自抛在家中。导致老杨头内心非常不满,口头上称儿子为“败笔”,心中却非常希望家人团聚,真正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亲情。送走小布斯后,爷爷又苍老了许多,他搬开那块保护布斯安全的石头,水井中却只映出他孤独的身影,这个镜头无声却有力,搭配落木凋零的背景,井水折射出人情的冷暖变迁,令人潸然泪下。导演考虑到观众心理,有意安排了大团圆的美好结局,当幸福的一家人拍摄全家福时,整部影片戛然而止,没有过多的赘述。老杨头最终盼到了完整的家庭,春节的热闹气氛温暖人心,却也带着些微的遗憾,老杨头自然希望能够将皮影技艺教给儿子,代代传承下去,然而事与愿违。民俗文化传承与农村现状两条剧情线在此时完美交融,它们之间不仅是因果关系,更形成了一种令人叹惋的阴差阳错。
  吳天明导演的《变脸》、张艺谋导演的《活着》中都出现了许多民俗文化元素,可见在中国电影人中,不乏对民俗文化抱有重视、欣赏态度的智者。特别是《百鸟朝凤》上映以来,非常难得的引起了巨大舆论反响,使得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意识到了“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孙子从美国来》作为一部成本不足百万的小制作影片,在宣传和排片方面没有优势,通过电视平台,它才得凭借真实与深刻走入大众心中,好比一颗力量与体积不相称的石子,溅起绵长不绝的涟漪。
  结语
  当老杨头遇上小布斯,祖孙俩在经历了曲折碰撞后,最终走向接纳与包容,这份亲情引导观众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思考。导演将传统家庭观念、农村生活现状与文化交流融合三种现象融为一体,传达出具有多重内涵的倡导与思考。《孙子从美国来》这部韵味悠长的温情小品,可以说是国产电影中难得的情怀佳作。
其他文献
电影《模仿游戏》改编自安德鲁·霍奇斯编著的《艾伦·图灵传》,由莫腾·泰杜姆执导,讲述了“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传奇的一生,本片凭借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精良的制作,在2014年末上映后便获得热议,最终荣获奥斯卡7项大奖提名,并最终摘得最佳改编剧本奖。《模仿游戏》全面的讲述了图灵从少年到临终的个人生活,重点聚焦于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军密码“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突出贡献。本文试从影片的三条叙事线索、改
期刊
由偶像剧女王林依晨和文艺片男神秦昊领衔主演,简宏霖、蔡淑臻、周姮吟加盟的职场爱情电影《234说爱你》,于2016年9月23日上映。影片讲述了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简沛薰在经历事业、金钱、爱情等各种选择和挑战后,精神世界的成长与蜕变。在影片中,她一人分饰三角,她是怀揣梦想的简沛熏,她是话剧舞台上的约瑟芬,她是第四者情人Summer,在事业与情感的纠葛中,在金钱与爱情的交织下,她曾身陷困境,但最终心态和心
期刊
历史的进展,往往出乎人的意料。曾经积弱的中国,在励精图治并稳扎稳打多年后,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同时,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化也令人措手不及,自冷战后的两极格局,到苏联解体后的以美国为首的一超多强,再到多极化乃至今日的G2格局。一方面,这是国际政治力量综合角力的结果;另一方面,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个个五年计划实施的伟大胜利。中国,已经不再是中国人民自身的中国,因为它的体重,它必然被要求在做
期刊
灾难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运用现代科技来营造逼真的场景,体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非凡的勇气和战胜灾难的决心。在电脑特技的基础上,巧妙地将多种电影手法与之相结合,既带给观众具有震撼力的视觉享受,又使电影艺术的美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迪安·德夫林和罗兰·艾默里奇作为搭档,拍摄了多部灾难影片,创造了经典影片《独立日》《独立日:卷土重来》《再造战士》系列等。迪安·德夫林首次执导的《卷土风暴》,延续以往的末日情节
期刊
可可西里——长江源头,是我国青海省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西藏、青海三省交界处青海省境内西南端的位置,具体的位置就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西部,保护区的总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小。这里是亘古及今原始生态环境仅存的硕果之一,与其南面毗邻的羌塘、昆仑山、阿尔金山等自然保护区共同形成了世界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等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一、《平衡》与《可可
期刊
“体制中的作者”是陆川在其硕士论文中所提出来的概念,意在指称如科波拉那样能在体制/作者中进行良性对话的导演,同时这也是陆川自己所践行的创作之路。十余年过去了,中国电影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在票房上突飞猛进,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不断凸显,对“观众/票房”的考量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首要原则。在此语境下,一些致力于艺术/作者电影的导演,在电影的作者化表达中加入类型元素,涌现出越来越多像陆川一样的“体制中的作者
期刊
一、 类型电影:一种历史必然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关系”的载体  研究类型电影,一个不可忽略的逻辑起点是电影的媒介特性——“运动的声画影像”特别擅长纪录与虚构现实的功能。电影纪录现实是作为历史文本的一种文化载体,而虚构与编排现实,则承载了复杂的历史进程与社会关系,以及化解人类社会矛盾的某种奇异神话。因此,电影纪录影像在百年电影史中,一直实践着还原现实的媒介功能,而以剧情片(故事片),却基于人类复杂的生
期刊
小说《洛丽塔》曾两次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其中分别拍摄于1962年和1997年,分别由美国导演库布里克和英国导演莱恩执导。这两部电影由同一小说改编却对比鲜明,故而使得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在审美纬度上发生转向。导演库布里克所拍摄的电影渗透着浓郁的黑色幽默,主要对欧美的政治格局进行了深刻的嘲讽;导演莱恩拍摄的电影从表面上看似乎忠于原著,但实际上却未能将其精髓表现出来,使得其电影因恋童癖这样的非传统“爱
期刊
日臻完善的CG(Computer Graphics)技术使虚拟角色越来越接近完美,书写一个又一个电影视觉奇观,他们可以流畅表演真人演员无法完成的危险动作,可以完美呈现特效化妆无法企及的奇幻妆容,可以毫不费力地展现创作者们精妙构思的幻想世界,可以创造真实摄影无法低成本达成的绚烂影像,甚至在后续的衍生品开发、代言等方面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随着计算机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角色在影视银幕以及戏剧舞台
期刊
法国高等电影学院教授艾·菲兹利埃曾言:“一提到文学带给电影的好处,首先就会想到改编。”[1]根据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同名小说改编,已故著名导演吴天明执导的电影《百鸟朝凤》因为制片人方励的“下跪”事件引发热议,从而将一起个体性事件引入影视剧作的艺术追求、现实走向、营销策略等问题的价值深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于民俗文化与商业文化、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理论反思。可以肯定的是,从小说到电影,肖江虹和吴天明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