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上好初中思品课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奇,求知欲强,喜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赋予情感式的诱导。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倾注情感对其感化和熏陶。因而,重视情感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引导三个环节中加强情感投入。
  1 课前以情引领
  1.1 纸上留情,一石激起千层浪。为了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我经常会给学生写一封简短的公开信,并将信张贴在学习宣传栏里。信中我将对新课的预习要求、需要探究的问题和鼓励、期待的话语写在上面。最后我还要求每个学生通过预习之后在纸上把点滴感受、体会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不限,写几句话,作几句顺口溜,画一张漫画等等都可以。中学生喜欢新异刺激,这种方法既新颖又可行,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热情,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无疑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信箱诱情,学潮一浪更比一浪高。针对法律知识和国情知识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的热情,我在班级里设了班级信箱。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将自己弄懂的法律知识或国情知识写下来,然后投到信箱中。我会从中评选出优胜者,聘请他们为课堂活动中的“小小法律顾问”、“国情小观察员”,同学们总是踊跃投稿。采取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为新课的落实开了一个好头。
  2 课中以情激学
  2.1 创景激情,学生愿学又乐学。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典型情景,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每堂课开始导入时,我一般创设情景导入,如通过趣事逸闻、成语故事、诗词歌曲、时政热点等,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情感的教学的方法是情感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灵活多变,有活动情景法、故事情景法、演示情景法、诗歌名言法、榜样示范法、问题情景法等等。人教版思品教材中,每课都有针对教材内容和要求设计的情景。这些情景都是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运用这些情景。在使用这些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要巧妙地铺设问题,科学地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问题,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现状,适当地将问题细化、情感化。让学生有话说,愿意说。学生情趣盎然,兴趣倍增,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舞台。
  2.2 语言含情,以情激趣强实效。在课堂上,教师应投入热情,在注意理论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生动活泼地讲解,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思品课的浓厚的兴趣。导课时要有新意、有气氛、有深度。如我在讲解“党的基本路线”一课时,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试看今朝,百姓生活变化大呀,钱袋憋变鼓,瓦房变高楼,食粮粗变细,知识少变多,通讯方便又快捷,驾车旅游无到有。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谁领导的结果?这是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结果。”这样导课既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又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向新课的学习中来。课中教师要运用富于美感的语言诱导学生明白事理,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本中的基本的观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留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课堂结束语中,也可以运用情感教学,在总结全文时,对知识情感的升华,亦能掀起教学活动的高潮。教师语调的轻重缓急要运用得当。
  3 课后以情导行
  3.1 温情指导,活动中让学生明理践行。思品课教学的落脚点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觉悟,我们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到实际中去。通过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真正让书本知识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我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另一方面让学生联系思想实际。
  开展课外活动还能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针对教学内容,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歌曲欣赏、漫画展览以及社会调查等。教师应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温情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及时鼓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2 情感投资,真情打动学生,促其知行转。在课外,情感教育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师生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则容易帮助学生完成知行转化。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班级,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在为他们处理纠纷时,帮助他们树立维权意识;在他们消费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发现,我的话学生非常信服。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吧!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走上教学前台。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  1.1 “请用你自己喜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如何让小学生读书变得有滋有味?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应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
期刊
从小学高年级识字量来讲,写日记是不成问题的。但写日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写字能力外,还需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信心。  从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教材就已经安排了写日记这个内容,但是,真正做到天天写日记的学生则少之又少,真正做到长期检查和督促学生写日记的老师也同样少之又少。有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大学,都没有一本像样的日记。  写日记是练习写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只要
期刊
小学生正处于童年阶段,天真无邪是他们的天性。课堂上假如老师讲的课不精彩,他们就不会感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课。那么,如何上好有滋有味的小学语文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这里作简单的介绍。  1 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
期刊
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这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都与本组专题有密切的联系,且贴近生活。  口语交际活动是小学低年级教师的一个教学关键,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重点。难点是学生识字少,词语贫乏,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想。重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能够用语言将自己的见闻和感想表达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对口语交际的教学与活动组织方面的几点建议。  1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新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呢?  1 塑造创新型的教师形象  1.1 首先必须树立创造是职业的
期刊
目前中小学教学中,相当多的学生缺乏解题策略,遇到阅读问题,往往找不到突破口,不知如何着手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如人意的现状呢?原因有二:  其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压缩了探索解题途径的思维过程。如很少讲是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的,是什么地方启发了思路,解此题的关键点是什么,关键是如何突破的;一种思路受阻,又是如何想到另种思路的,等等。由于教师未提供学生模仿学习的机会,因此学生碰稍复杂的题或情节、
期刊
【摘   要】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当仅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单纯的技能指导,而应当由学生与老师双向互动、共同完成。印象中学习文言文时总是这样: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解、翻译,学生在下面不遗余力的记笔记,没有互动,没有激情,有的只是枯燥乏味,甚至是对此恐惧。一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也累。那么怎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沉闷的状态,从而激活课堂教
期刊
实施有效教学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预设,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片断:“倒数的认识”新课引入。  教法一:师:中国的汉字有些非常奇妙,如吴和吞、杏和呆。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如3/4和4/3、5/8、8/5。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位置变化了。生:上下换位了。师:像这样的两个数你还能举出一些吗?学生模仿前面两组数
期刊
曾经读过这样一段话:“宽容者犹有‘将军额上能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让犯错的人有着重新审视自我、反省自我的勇气和信心。”在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尤其感受到师者的宽容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上课铃声早已经响过了,走上台前进行课前小演讲的孙鑫也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回到了座位上。我看了看杨永贺和尹波,他们俩依然嬉皮笑脸,心思根本不在课堂上。我使劲儿瞪了他们一眼,他们俩故意把头扭向窗的一边,一副无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