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诗歌的侠与义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雪在天津作协时,业余时间被一个民刊请去兼任主编。第一天与民刊的投资女老板去外市采访,晚上一道乘车回家,路上女老板说起他们和林雪共同认识的一个朋友,女老板颇有微词,并提醒大家与此人合作要小心上当,并且越说越来劲越说越离谱。这时林雪按捺不住了,对女老板说:“X总,你可以提防他,也可以不跟他合作,但是不允许你这样侮辱我的朋友。”女老板愣了一下,还继续夸张地歪曲事实,林雪于是和司机说:“停车,我要下车。”这个民刊的另一個老板,也就是女老板的老公也在车上,急忙出来打圆场才把此事摁下去。
  上任第一天,敢给老板直罗锅,并当面揭竿而起,这种事只有诗人才有这个勇气和脾气。我听到这个事,除了有点摩拳擦掌之外,还真的很佩服林雪,也更深刻地了解了林雪性格中侠义的一面。难怪外地来东北的诗人说:你们东北男诗人都很阳刚,女诗人也很阳刚。
  但是我认识林雪快三十年了,还真没发现她这么勇敢。她早期那些作品也不是以阳刚取胜,反而更多的倒是有着阴柔之美,也就是深情感伤,美丽脆弱,还有隐喻和梦幻。尽管情感也激烈甚至凛冽,但一种忧伤像化不开的薄冰淤积在诗歌里,所以很多年前我曾经用“深水下的火焰”来比喻她的诗歌。那么如今她的这种仗义执言和单刀直入,是潜伏在她雅致柔和外表下面的本来性格,还是经历了若干风雨与花簇之后的一种洗练和简单呢?
  不管是本性使然还是活到了份,这都标志着林雪和她的诗歌在往回走。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好久没交往的林雪给我发过个短信,大意是年龄大了,也许是生命不多,总是怀旧,总是想起老朋友。我当时安慰她说这是诗人太敏感,先天悲观,一切都很美好云云。其实这潜在地说明林雪的写作在回归,在寻找生命开始时的美好,和向故乡和往事皈依的情感。往回走不是倒退,也不是复辟,而是寻根和回家,回到自己最初的样子,回归到人性本来的模样。这也是一种抵达,一种经历了复复杂杂后的真实和自我,一种洗去铅华后的质朴和单纯。正如她自己诗中的直言:“我试着学习在虚无和忧伤之间/选择忧伤,在爱的荒谬/和不爱的荒谬之间/选择爱。在所有正确的事物面前/读出那所有错误谎言的名字﹍﹍”还有:“如果你从没对一棵小草俯下身去/如果你的双膝,从没跪在泥巴里/如果你从没使一首诗/从树枝流到根部/我们只为我们所知者哀伤”。这种真实和真诚以及担当和责任让她的诗歌视野变得很开阔,于是水洼照亮的羊栏,甬路旁的野芹菜,黄昏下的白杨树,麦田里无家而归的孩子都成为她诗歌中的主角,而这些物与人不再是她情感的喻体,也就是说她不再让这些事物来承载对应象征自己的情感和命运。诗歌在这里只是一种呈现:这些事物就这样生长生活着,我们也就是人以及诗人、诗歌该怎样认识他们、面对他们、感受他们的命运?这里诗歌的主体和客体发生了改变,写的事物变成了主,诗人的位置变成了次。这种改变对林雪来说,也许是无意识的,但越是没有痕迹的不刻意的变化,越标志着林雪的襟怀已经打开,并越来越辽阔。它让一个诗人能随时发现那些可怜的弱小的事物,也让一个诗人的目光越过自己旁及到那些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别人的境遇,这就是一种品质,一种关怀和爱,常说的正义感、同情心和悲悯情怀。而所有这些的表现就是侠义。
  我喜欢侠义这个词,它让人热血沸腾,它代表着正义和真诚,坦荡和牺牲,还有情谊和泰山一样的信诺。有了它所以她才能对消失在落日麦田里的孩子久久不能忘记:那个孩子/在失去麦田的岁月里怎么活?/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侠与义,一种大侠义。它让诗歌有了情怀和高度。想起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有侠义的诗人才是大家,有侠义的诗歌才能大气。一个自私的诗人也许能写出几首好诗歌,但绝对无法写出与时代比肩的大诗歌。
  侠义也是诗人写作的发动机,它让你总能发现要写的东西,要说的话,这些对林雪来说就是总能有感而发。对于一个职业写作者来说,发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要有感。漫长的写作过程,会一点一点磨蚀掉一个作家的敏锐力,并变得迟钝和失语。阅读林雪的作品,感觉她的写作越来越宽泛,越来越机敏,而且万物皆能诗。她的心中仿佛有无数的胚芽在孕育,春风一过就是绿茵满坡。这也说明她对万物充满了侠义和关爱。这主要有两条线,一个是视觉里的万物,一个是回忆里的人与事,有时也是先看见了一个事物,然后引出一个回忆一个亲人。但不论写的是什么,她的诗歌中都充满了疼痛感。这是对诗中的人与事的遭遇的同情和怜惜。
  所以林雪的诗歌核心没有变化,那就是冷。这么多年过去,诗歌的温度依然维持在零度以下。仿佛一股秋风在深入骨髓,这种冷凝聚成一把剑,有寒气但还不逼人,锋不利但足以让心流血。这就是爱受阻,愿望不畅通,生命有限,人多么无奈无措无力等等人生存所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其根源还是现实不能被理想照亮,人类固有的宿命造成的。如果甘愿这样束手就擒诗人就没用了,关键是诗人包括林雪的心灵是充沛的,也是沸腾的,她想通过自己的激情抱负还有热爱来舔破这一切,于是火焰与冷水、理想与现状、有限与无限、爱与剥夺的抗争形成了诗歌的抑扬顿挫和高山盆地。读者也随着连绵起伏的文字在波峰和浪谷中间跌宕。侠义在这里的精神是我要我要的生活,我要我要的爱。诚如林雪诗中所坦言:“我只想活着,并一直爱下去。我来到这里/寻找和给予/不被猜忌和误解的幸福。寻找和给予更温柔的一双手/在夜里互相擦去眼泪和血迹。寻找一个臂弯/以便支撑着不被生活的巨石辗碎。寻找一只翅膀/加上我的一只,逃离或跃入命运的深渊”。
  侠义在这里变成一种互相温暖互相给予,但绝不退让。这也说明林雪不是一个先天悲观的诗人,只是善于感觉到悲观罢了。而反抗这种悲观的态度更绝然更彻底。这种心灵上发出的呼喊,虽然声音不大,但坚决会持久下去,并直接穿透另一颗读诗的心灵。
  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变化是,林雪在表达方式上越来越平易自然。与她思想上往回走到故土和亲人相比,技术上往回走到了朴素和简单。这让每一首诗歌来得都很轻松省劲。她写诗更像是说话,不论是自言自语,还是有话要说,都是随时随即。不冥思苦想,不咬牙切齿。而是谈笑间樯橹如灰飞烟灭。其思维也从过去的顿悟、断想、梦呓的点射变成整体、线状和顺水而流。这里重点推荐两首诗,一个是《母亲与碗》,一个是《电话》。这两首诗歌都是结构完整并奇妙,而且它们集中了我前面说的所有的好诗歌元素,平淡平静的陈述却有着无限的杀伤力。前者是通过母亲的碗由多到少,来展示一个家庭的变化和聚散,也说明了人类的生存生长的过程。其中的骨肉情肠让人有种利刃刮骨的感觉,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让你眼泪一点点积聚,最后泪如泉涌,直至一剑封喉。而后一首则是通过一个独眼建筑工人给家里打电话来展示他真实的生活。他每一句都是很好,吃得好,住得好,挣得多。但每一句后,诗人都把真实的生活刨开给大家看。她一刀一刀下去,最后剜出你的心。其残酷的真实让你不得不嚎啕大哭(与前一首对比)。
  这两首诗最好地体现了林雪的的侠义精神和悲悯情怀,到这里她的心已经完全敞开,自动(不是主动)地去接纳和感受别人的苦难,而一个与苦难能肝胆相照的诗人才是大诗人。同时林雪似乎也放弃了诗歌的技术操练,因为写诗对她犹如习惯,似乎她不是在写诗,而是她用习惯的写诗方式在记录生活,在向世界说话。这精神与方法的敞开与大气,预示着她依然在领跑着辽宁女诗人,那些还在字词句上较劲的女诗人们也应该练练自己的内功,让自己的心灵和笔尖都和生养我们的大地接壤上。
  (2012年12月28日夜至29日凌晨于北京)
其他文献
请不要用直线来看我的发展一我有很多跳跃线。    1、3个月前,在并入盛大1年服务期满之后,我即向陈天桥总申请职业生涯转化,今天,正式宣布辞去酷6网CEO职务,结束了历时5年的创业者生涯,即将加入盛大合资的一家新的基金担任合伙人,进入投资人领域,开始新的职业征程。我依旧是酷6传媒董事,我也没有卖一股股份,我仍旧是酷6最大的个人股东。  2、请不要用直线来看我的发展一我有很多跳跃线。大学学数学,94
“她的才华比很多人多得多,她的声音比很多人小得多。她好像知道,在文学里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呼吸。”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这样评价三三。三三却说,她只是与小说建立起了一种亲近的、美好的、相看两不厌的关系。三三是安静的,安静地写作,生活,感受,就像她的文字一样。她喜欢诗歌,她只写儿童文学,她用一颗纯净的孩童般的心与童年的自己对话,与这个世界对话。她说,每个作家都在努力寻找着歌唱这个世界的声音,我找到了我
初见衣惠春老师,约定在他北京的家中,在开门的刹那,很难想象,面前这个精神矍铄的人已近七十古稀之年。这是个可爱的人,这是个爱艺术犹如生命的人,这是个看透了生活本身、又高于生活本身的人。和衣惠春老师聊天,整个时间都会静止下来,整个世界也会变得不急不躁,我开始感觉自己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女,静心倾听着衣老师对于艺术人生的理解。  衣惠春天生就是一个爱画之人,1940年生于辽宁丹东,家境贫寒,生活虽苦,可他从
2011年的第一个季度,或许很多人才刚刚开始关于新一年的爱情幻想,无奈梦想便就被娱乐圈的当头三棒给喝止住了,怪不得网民们都在高呼:不再相信爱情。即便传来郑秀文和许志安20年重新复合的消息,也不过是强调了爱情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东西。的确“经营一段平凡的感情”总比维持一个金童玉女的美丽传说要来得容易。    李泽楷vs梁洛施    灰姑娘豪门梦断  2011年2月26日,香港女星梁洛施发布声明,与李嘉
近年孙晓晨在艺术上的迅猛势头映射出其创作观念的独见性,作品透出成熟且纯粹、外张不失深邃的内敛之力,这也是中国文人精髓在当下的实存延续。他先用中国传统媒材的陶瓷与贵金属嫁接创作了以老式相机为视觉载体的“咔嚓”系列,后将新闻现场解构,进而“咔嚓”群像化形成“洞鉴”,立足于场景化的实践,孙晓晨也从纯然的雕塑性创作转向了空间性创制,用以洞悉当下,以古喻今也以今溯古。孙晓晨的作品极具国际化视野,具备了成为国
她不是让人惊艳的美女,却始终带给人一种难以抗拒的温柔力量。她为爱痴狂了一辈子,只因爱上了“爱情”。几经挫折后,2011年8月,“奶茶”刘若英终于可以说:“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2011年绝对是娱乐圈“剩女”的春天,继大S、林熙蕾、范玮琪、孙燕姿等女星结婚后,8月9日下午,感情生活一直低调的刘若英在其个人官网公布婚讯,随后,其所在的经纪公司也正式发表声明,证实刘若英于8月8日与钟先生在北
梦想真奢侈,其实把梦想当奢侈品的人就会觉得梦越来越奢侈,因为关注现实越多,梦想的空间被挤压得越小。  依旧是干练的短发,神采奕奕,谈吐间总是从容不迫,呵气如兰。听于丹的讲述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人慢慢平心静气下来,去品读她所说的、所想的,然后细细揣摩一番之后便顿悟,其实人生可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儿嘛。  4月19日上午11点30分,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出现在书博会现场,畅谈传统文化与中国梦。在
2011年8月8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團总公司“2011财年表彰暨2012财年第一次全体员工会议”在京举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长俞敏洪做了“持续发展,持续成长”的主题演讲。8月23日上午,“2011(第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團领取了组委会颁发的“寻找中国互联网责任与活力”奖牌。  在中国,只要有过留学梦并为之努力过的人,都知道“北京有个新东方”。而
向文波斩钉截铁地说:“请相信,三一并购‘大象’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我们想让它成为中国企业并购海外企业的经典故事,我相信三一能做到这点。”  龙年初,三一重工“闪电般”并购德国混凝土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震惊行业内外,虽然截至目前该起并购事件并未得到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正面批复,尽管之前国际大并购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且合作双方的文化差异问题堪称“最大的绊脚石”,但在两会上已被“2012全国两会政协新
骑着白马、牵着“王子”的手、拥有一座以爱情为名的城堡,也许是许多心怀“公主梦”的女孩的梦想,而英国模特Jacquetta Wheeler的婚礼,就是这个“童话梦”的现实版本。  英国设计师爱丽丝·坦波利 (Alice Temperley) 为Jacquetta Wheeler设计了白色蕾丝婚纱。新郎新娘牵着白马前往结婚仪式现场——一座修建于15世纪的教堂,然后乘坐蓝色宾利(Bentley)婚车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