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微小RNA-1表达对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构建慢病毒介导的微小RNA(miRNA)-1-小干扰RAN (siRNA),观察下调miR-1表达对人肝癌血管内皮细胞(T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针对目标序列合成特异性siRNA干扰片段并克隆入慢病毒载体,将重组miRNA-1-siRNA-GV159转染TEC,实验分为3组:(1)下调组(miRNA-1-siRNA,MD组);(2)阴性对照组(NC组);(3)空白对照组(CON组).分别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MTT结果显示MD组细胞在转染miRNA-1-siRNA-GV159后的第1、2、3、4、5天5个时间点均表现出吸光度值降低,与NC组及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显示CON、NC、MD组凋亡率分别为(2.03±0.30)%、(2.18±0.15)%、(6.32±0.33)%,MD组细胞凋亡率比其他两组明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划痕12h后CON、NC、MD3组细胞的迁移距离分别为(270.6 ±44.5)、(299.5 ±28.7)、(198.4 ±49.6)μm,MD组和其他两组比较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调miRNA-1表达可抑制TEC的增殖能力,增加TEC的凋亡并降低其迁移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检测32例正常人及6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IGF-1水平,并对42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IGF-1水平与大肠癌患者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明显相关,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大肠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255.85 ±56.59) μ
目的 探讨应用人血清代谢谱检测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分析技术,对40例胃癌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代谢谱进行检测.获得的代谢组学数据通过多维统计分析方法建立胃癌诊断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气相色谱联合质谱分析共获得44种代谢物,其中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类固醇等多种代谢物,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建模后可以较好地区分胃癌组和
患者男,42岁.因右手被机器挤压致右第二、三掌指关节处毁损离断;右环、小指近节以远毁损,手掌及手背皮肤严重挫伤.急诊行手掌部彻底清创克氏针贯穿固定右示、中指,并行再植术.右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掌部缺损,游离同侧足背皮瓣修复手背部缺损.术后移植组织均存活,右示、中指克氏针固定2个月.术后5个月,右手掌部瘢痕软化,示、中指屈、伸肌腱动力良好,末节指腹两点分辨觉为8mm.X线片示第二掌指关节呈半脱位
期刊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I/R)肾损伤微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面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及肾保护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制作不同浓度I/R肾损伤组织匀浆,与BMSCs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表面CXCR4受体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向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SDF-1)的迁移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基质细胞
目的 应用组织学与荧光逆行追踪法研究端侧缝合后的神经再生方式.方法雌性SD大鼠,共24只,实验分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端端缝合组和端侧缝合组.3个月后,每组取2只,切取缝合口上下0.5cm的神经采用HE染色法进行缝合口形态学检查.另外6只大鼠,作为供体神经的胫神经用0.2% Diamidino Yellow,用作受体神经的腓总神经用0.2% True Blue进行逆行追踪.7~10 d后经灌注取
目的 总结和评价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5年1月,应用AO/ASIF的LPHP治疗1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75例;年龄18~79岁,平均58.7岁.根据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74例,三部分骨折47例,四部分骨折11例.结果 132例
目的 探讨(足母)甲皮瓣带足背皮瓣切取后,供区创面应用游离膝上外皮瓣移植覆盖的手术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5年12月,我院对8例拇指大面积套状撕脱伤的患者,在进行游离(足母)甲皮瓣带足背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的同时,再应用游离膝上外皮瓣移植覆盖足背供区的创面.结果术后再造拇指全部存活,覆盖足部供区的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再造拇指外形和功能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8mm.供区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采用三叶草钢板治疗的疗效.方法用三叶草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36例,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25例.结果 32例获得平均14个月(3~22个月)的随访,4例失访.32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3.4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评分,优16例,良10例,可6例,总优良率达81.3%.结论老年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的治疗采用
月骨骨折临床上罕见,我科收治2例,手术复位后用AO螺钉固定,分别于术后3、5个月骨愈合.  例1 男,35岁.2002年4月患者骑自行车时摔倒,左腕背伸位着地后,感腕背部疼痛肿胀,腕背伸加重.局部检查发现腕背肿胀,有明显压痛点.X线正侧位片检查未发现异常,CT检查示月骨背侧极移位性骨折(图1).伤后7 d,臂丛麻醉生效后上气压止血带,腕背部"S"形切口,直至腕背伸肌腱鞘,纵行切开第三伸肌腱鞘,沿腕
期刊
期刊